繼《國家寶藏》之後,
環環又在央視發現了一檔清流綜藝↓↓
《謝謝了,我的家》
沒有明星大腕,
也沒有誇張的舞美設計,
隻有一條長沙發和一個時光瓶,
還有敬一丹和風細雨般的講述,
以及一個個感動又暖心的家風故事。
上周末,
節目請來了陳嘉庚先生的孫子陳君寶。
敬一丹問他,
祖父留給他印象最深的一句話什麼?
陳君寶脫口而出:
“該花的錢,千千萬萬都要花;
不該花的錢,一分一厘也要省。”
1874年,陳嘉庚出生在福建集美,
17歲時,離開故鄉,
漂洋過海去到新加坡。
他從米店的學徒開始,
一路打拼,
直到後來有了30多家工廠,
成為東南亞地區
遠近聞名的“橡膠大王”。
就是這樣一位南洋巨富,
一生勤儉節約,
平日裡,身上的現金不超過5塊錢,
從來不會在外面亂花一分錢。
他曾說,“個人少費一文,
即為吾家多儲一文,
亦即為吾國多儲一文,
積少成多,以之興學”。
他的生活也極有規律:
早餐是一杯牛奶和三個半生熟雞蛋,
;晚餐也很簡單,
一碗白飯、一碗番薯粥、
一塊紅豆腐乳而已;
飯後散步半小時,
然後去處理社會工作,
直到夜裡12點返家。
陳嘉庚從不穿戴名牌,
除了兩三套較好的禮服外,
其他的衣服都穿了很多年,
處處補丁。
堂侄曾回憶說,
他有一件黑色棉背心,
穿了十幾年,
裡面的棉絮都露了出來,
還舍不得丢掉。
還有兩隻破舊的小皮箱,
一隻提手已經斷了,
他便結上麻繩繼續用,
另一隻箱子的蓋皮裂了,
也是簡單粘一粘,繼續用。
他一生隻看過一部電影,
是在新加坡首都戲院看的,
那是一部為籌赈會義演的片子。
他自己的生活簡樸,
也要求家人過同樣的生活。
陳家有一套老式家具,
用了幾十年,
早已破敗不堪,
妻子找他要幾百塊錢想換套新的,
結果被他狠狠責備一頓。
對待子女也是如此。
五子陳國慶15歲在道南學校讀書時,
母親曾給他買了一條領帶,
結果遭到了陳嘉庚的嚴厲批評,
直到他自己工作賺了錢,
才第一次系上了領帶。
後來,陳國慶離開學校,
到了陳家的制造廠上班。
上班前一晚,陳嘉庚對他說,
明天自己搭公共汽車去,
不許坐汽車。
陳嘉庚對此的解釋是:
“父之愛子,實出天性,
人誰不愛其子,
唯别有道德之愛,
非多遺金錢方謂之愛。
且賢而多财則損其志,
愚而多财則益其過,
實乃害之,非愛之也。”
“财富”二曰:慷慨助學。
“該花的錢,千千萬萬都要花。”
陳嘉庚一生傾資辦學,
按當時的黃金價格估算,
他一生獻給文化教育事業的錢,
超過一億美元。
1913年春,在陳嘉庚的不懈努力下,
第一所近代化的集美小學
在福建東南海濱建成。
後來,他又增辦師範、中學、
水産、航海、商業、農業等校,
統稱為“集美學校”。
為了招收更多學生,
他規定:“中學生隻交膳費,
學宿費均免。
師範生膳費亦免。
各生不拘師、中,
所需被席蚊賬,
概由校中供備,以資一律。”
他還獎勵那些成績好的學生,
每人每周一斤肉。
如此慷慨供養全體學生,
不但在私立學校中所僅見,
就是公立學校,
也極少能辦到。
1919年,
陳嘉庚把家中積存的400萬元全部拿出來,
開始興建廈門大學。
因為他堅信,
“國家之富強,全在乎國民。
國民之發展,全在乎教育”。
在當時的校址上,
怪石林立,荒冢遍布。
陳嘉庚不僅親自敦促工人清理墳墓,
開采石條,
還就地作為校舍地基和築牆的材料,
節省不少建築費。
他也親自修改美國技師設計的圖案,
以降低造價。
1921年,廈門大學落成。
有人評價,陳嘉庚式建築是
“身穿西裝,頭戴鬥笠”。
因為它的主體是西洋風格,
吸取其通風、透氣的優點,
而它的屋頂卻是中國式的。
當初廈大新校舍落成後,
曾有人建議用陳嘉庚的名字來命名主樓,
卻遭到他的極力反對,
認為命名不應含有私意。
“教育為立國之本,
興學乃國民天職。”
但是1930年經濟危機爆發,
陳嘉庚辦學的壓力陡然增大。
曾有一家英國銀行找到他,
讓他承諾不再捐助學校,
就幫其渡過難關。
但陳嘉庚果斷地拒絕了。
他說:
“甯可變賣大廈,
也要支持廈大。”
他辦企業,
就是為了辦學校;
如果不辦學校了,
那辦企業還有什麼意義?
為了支撐集美和廈大的開支,
陳嘉庚賣掉了自己的三座别墅。
即使在抗日戰争時期,
校舍和住宅曾因日本飛機轟炸而毀壞,
陳嘉庚也令先修校舍。
由此,
陳嘉庚“毀家興學”的聲名,
在海内外華人之中廣為流傳。
直到1937年,
在獨立支撐了16年後,
陳嘉庚再也無力支持,
無條件地将廈大獻給了政府。
1961年臨終之時,
他沒有把财産留給子孫後代,
而是将300多萬遺産全部捐出,
作為集美學校的校産。
為了表彰陳嘉庚對教育事業的傑出貢獻,
1990年3月11日,
國際小行星中心和小行星命名委員會
将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
1964年發現的第2963号小行星
命名為“陳嘉庚星”。
在《謝謝了,我的家》中,
陳嘉庚的孫子陳君寶說,
捐資助學的事,
如今還在延續。
他們在新加坡有個“陳嘉庚基金”,
雖然沒有辦法做得像祖父那麼大,
但他們一定會拼盡全力做到最好。
在《陳嘉庚傳》的序言中,
有這麼一段話:
人生的意義,
關于美德,關于崇高,
關于幸福,關于榮譽,
我們應該怎麼理解?
陳嘉庚說:
“我畢生以誠信勤儉辦教育公益,
為社會服務。”
如果說,
勤儉克己,是一種自律;
那麼,
慷慨助學,則是一種胸懷。
而陳嘉庚留給子孫們的這些“财富”,
遠比幾百萬寶貴得多。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