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缤紛”田園綜合體項目平安橋屯的美麗風景。淩雲縣委宣傳部供圖
寬敞的柏油路穿過桑樹林進村入屯,一棟棟具有民族特色的樓房依桑而建,睡蓮在村口的池塘裡競相綻放,嶄新的圖書館、自然館、屯藝館漂亮舒适,休閑娛樂設施一應俱全,村子裡步步皆景,處處如畫。“平懷早已經不是當年的平懷。” 百色市淩雲縣下甲鎮平懷村黨支部書記郁再儉驕傲地說:“一切都歸功于‘泗水缤紛’田園綜合體中桑梓平懷的項目建設。”
“村裡進行了風貌改造、新建排水排污系統、美化亮化綠化巷道,被評為3A級景區,群衆幸福感爆滿。”郁再儉指着村口景區的牌匾喜笑顔開。當地村民對建設田園綜合體項目充滿了熱情和期待,不少外出務工的青年返鄉創業,在景區裡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旅則旅……共享産業紅利。
目前,淩雲縣已經在田園綜合體沿線創建了桑梓平懷、紅色彩架國家3A級旅遊景區,與淩雲浩坤湖、泗城古府、茶山金字塔等3個國家4A級景區串連成線,形成淩雲全域旅遊示範帶。在項目的帶動下,村裡一天一個樣,一處處景觀如優美畫卷徐徐展開。
“我們村裡建了紅薯粉文化體驗廣場,把紅薯粉的制作過程進行展示,并介紹紅薯粉的曆史以及淩雲手工制作紅薯粉、吃紅薯粉的文化,還設置了旅客參與制作紅薯粉的體驗活動。”平裡屯村民林士植介紹,“泗水缤紛”田園綜合體項目實施後,昔日平裡屯群衆随意搭設的紅薯粉制作坊、銷售攤被一排琉璃瓦的長廊所取代,着重展示紅薯粉制作工藝及曆史淵源。
除此之外,在田園綜合體沿線的村屯還建設了油茶和白毫茶體驗館、紅薯粉制作體驗廣場、自然教育基地、MIMO蠶寶寶劇場等文化體驗場所8個,推進特色文化轉變成可體驗的旅遊産品。獨特的體驗引來了大批遊客參與,也拓展了群衆增收的空間。
種桑養蠶一直是平懷村的優勢産業,有了田園綜合體項目,種桑養蠶也走上了“升級版”發展道路。“我們對桑園進行低産改造,蠶繭畝産從160斤提升到270斤,每畝增收2000元。”下甲鎮黨委書記萬再華介紹,通過桑園低産改造,延伸采摘體驗、桑葚釀酒、桑枝育菌等産業鍊條,桑蠶産業越做越大,目前建成覆蓋周邊彩架村、加西村1萬餘畝古絲綢桑蠶産業核心示範區,帶動建成桑葚采摘示範園8個和蠶農特色産業園300多個。
“投資少、風險低、收入來得快,今年價格很理想,目前賣了80000多元。”下甲鎮平懷村養蠶大戶張桂林喜不自勝。
依托“泗水缤紛”田園綜合體項目,打造淩雲縣桑蠶産業核心示範區,以“專業合作社 基地 科技 群衆”的方式讓群衆抱團發展、降低風險,提高蠶農發展産業的積極性。截至2020年末,淩雲縣桑蠶産業核心示範區已初具規模,桑園面積達6萬畝,總産值達2.64億元。2021年淩雲縣榮獲 “中國蠶桑之鄉”稱号。
在“泗水缤紛”田園綜合體,遊客除了觀賞美麗的風景之外,還可以騎行、遊船、刺繡、織布、打糍粑、喂蠶、打卡紅色教育基地……多姿多彩的遊客文化體驗活動讓人目不暇接。
“嘎吱嘎吱,嘎吱嘎吱……”8月13日清晨,淩雲縣下甲鎮弄福村,輕柔的織布聲打破了山村的寂靜。“這個壯族村寨家家戶戶都保留着織布機、拉線機等織布器械,織出的花樣品種達20多種。”弄福村支書韋德賢介紹,每到農閑時,随處都能看到村民織布、洗布、晾曬、捶布、拉布的場景,村民制作的衣服、背帶、床上用品深受市場歡迎。
“我們深入挖掘每個村屯的曆史、産業、民俗特點,形成鮮明主題,聚焦特色打造景觀風貌、完善産業業态、豐富文化體驗,實現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一村一韻。”淩雲縣委常委、宣傳部長石永存介紹。通過推動農村生産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産業“三産融合”和農業文化旅遊“三位一體”,打造集自然生态、民族風情、曆史人文于一體的宜居宜遊宜業的美好家園,促進民族團結進步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
2020年以來,淩雲縣在推進“泗水缤紛”田園綜合體建設中,着力構建服務群衆生産、産業、經營、生态、服務、運行、鄉村治理七大體系,總投資64.92億元,涉及11個行政村2.35萬人,“泗水缤紛”讓泗水河沿河的村寨變得更加美麗宜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