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雪蒿是種野菜,在西安郊區頗為常見,鄉下人大都認識。這種野菜并不像荠菜、灰灰菜遍地皆有,它們大多生長在墳地邊,大小像芫荽,葉子有些像胡蘿蔔纓子,但比其小許多,莖也細得多。雪蒿分布很零散,一般跟墳頭的野草長在一起,葉子貼着泥土,極不起眼的樣子,如果不彎下身子仔細分辨,是很難找到的。
雪蒿是野菜,但鄉下人并不把它當菜吃,因為雪蒿數量少,很難湊夠一盤。鄉下人多是用它做中秋農家月餅的貼花。小時候,每到中秋節那天,筆者就常受母親的派遣,拿着小鏟子去野地裡尋找這種野菜。老家人管挖雪蒿叫“挑雪蒿” ,當你低着頭、彎着腰好不容易發現了一株雪蒿時,便要蹲下身子,用一隻手将其分散的葉子輕輕攏起、提着,另一隻手則将鏟子順着雪蒿的莖慢慢插下去。雪蒿的莖很長,鏟子一寸寸地深下去,差不多了,便握緊鏟把用力一别,雪蒿便連泥帶土、連根帶莖一起被挑出來。新鮮的雪蒿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其莖細長而白,味略甜還帶一絲苦,清爽可口,不少孩子忍不住抖抖土,就塞進嘴裡咀嚼。每年八月十五那天,鄉下孩子的嘴角上未擦幹淨的綠色痕迹,多是吃了雪蒿的緣故。
往昔,鄉下的中秋月餅都是自家烙的,上面有一種很特别的圖案——神秘随意而又簡潔流暢,全由線和圓圈組成。其做法是:先沿着擀好的面餅邊沿捏一圈花邊,麻繩似地圍出一塊“平地”來,然後由農婦們用頂針、木梳之類在這“平地”上刻畫。雪蒿是早已淘洗好的,撕開來、散散落落地貼在面餅的圖案上。做好後便放入鍋中烙……出鍋後,面餅的焦黃配着雪蒿的幹綠,再加上用頂針印上去的紅色染料,這餅便有了一種生氣和神秘。
我常琢磨,這些圖案也許就是遠古先民狩獵的一幅簡單圖畫或記錄;也許是農耕文化的一種特别符号;也許它是先民們想象的人間到達月球的路線圖……麥面的本色可以象征土地,紅色的圓圈可以象征日月,而雪蒿的綠色,可以象征生命,象征草地、莊稼和森林。也許,還有其他的含義。
為什麼鄉下人制作的月餅一定要壓上雪蒿而不是其他植物呢?事實上,這個季節綠色的蔬菜還有很多,如芹菜、芫荽、茼蒿等等,它們壓在月餅上照樣好看。我想,之所以使用雪蒿,一定是有寓意和講究的。或許雪蒿的真正寓意已被人們遺忘,或者不被人們了解。但是,用雪蒿做貼花的傳統一代一代地流傳到今天,其寓意已被人們一代一代地鑲嵌在自家的月餅裡。
再往深處琢磨,也許這寓意和雪蒿特殊的生長環境有關,墳地上的雪蒿很容易使人聯想到逝去的祖先。而中秋正是團圓的日子,天上一輪明月高懸,遠在他鄉的遊子和家鄉的父母兄弟共同面對着月亮,舉杯祝願;圓圓的月餅,加上綠色的雪蒿,象征着已故的親人也和全家人一起共度中秋。一年一度大團圓的日子,所有的親人,哪一個也不能少,否則叫什麼“天涯共此時”,叫什麼“大團圓”呢?在這裡,雪蒿的作用十分重要,它是人間發向另一個世界的請柬,體現了生者與死者密不可分的聯系。同時,它也标志着傳宗接代,象征着生生不息。
(二)中秋的月亮格外美好、格外皎潔、格外柔情、格外包容。它拉近了人們在時間和空間上不可逾越的距離,也圓了所有親人、有情人的相思夢。因而,中秋節是天上、人間所有親人和有情人的一場“精神大聚會”。這一天,遠在天國的李白吟唱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回了一趟老家;《詩經》中“求之不得,輾轉反側”的那位君子伴着月光,劃着采荇菜的小船去和他的夢中情人約會;就連“十年生死兩茫茫”“千裡孤墳,無處話凄涼”的蘇轼也見到了日夜思念的亡妻;一腔愁緒、連喊着“錯錯錯”的陸遊也在中秋的月光下,和唐婉互訴衷腸。
這是因為宇宙間的月亮隻有一個,它溫柔明亮,光照萬物,同時又可接受萬人景仰。在中國人的傳統文化裡,月亮既是嫦娥女神,又是月下老人。月亮裡的桂樹永遠不老,月亮裡的玉兔是世上所有人的寵物。這一切,皆是因為月亮舉目可見而又遙不可及,也正因為此,月亮成了中國人永恒的愛神和知己,人們一直傳唱的《月亮代表我的心》就是明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