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國,簡稱“巴勒斯坦”,由加沙和約旦河西岸兩部分組成。實際控制領土為2500平方公裡,人口約 1350 萬。
1. 公元前20世紀前後,閃米特族的迦南人最早定居在巴勒斯坦這片土地。
2. 公元前13世紀,腓力斯人(Philistines)移居迦南,大緻相當于現在的加沙地帶。首次将該地稱為巴勒斯坦,意為腓力斯人的土地,這也是巴勒斯坦名字的由來;同期希伯來各部落入侵迦南地區從而定居。
3. 耶稣基督出生在巴勒斯坦,但很難有人願意承認他是非歐洲人。
4. 巴勒斯坦曾經是以多元文化和寬容為特征的。19世紀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統治着巴勒斯坦。根據奧斯曼帝國1878年的記錄,那裡87%是穆斯林,10%是基督徒,3%是猶太人,他們和諧地生活在一起。
5. 1917年英國外長貝爾福發表《貝爾福宣言》:“英王陛下政府贊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猶太人的民族家園,并将盡最大努力促其實現”。 此時猶太人在今巴以地區擁有土地為0%。
6. 一戰結束後,英國托管巴勒斯坦。英國為穆斯林、基督徒和猶太人建立了不同的機構,使得他們難以合作,而使英國人更容易統治巴勒斯坦。
7. 1948年5月14日,在英國的托管期結束前一天,以色列國正式宣布成立。之後的一天被巴勒斯坦人正式宣布為“納布卡日”,意思是“災難日”。經過9個月的激烈戰鬥,以色列取得了勝利,控制了比以前更多的土地。對以色列人來說,這标志着他們民族國家的開始,以及他們對猶太家園的長期願望的實現。但對巴勒斯坦人來說,大約70萬巴勒斯坦人成為難民,逃往鄰近的阿拉伯國家。
8. 1988年11月15日,在阿爾及利亞首都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宣布在巴勒斯坦土地上建立首都為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國。
9. 僅僅五天後,中國宣布正式承認巴勒斯坦國并與之建交。
10. 2014年10月30日,瑞典正式承認巴勒斯坦國家地位,成為第一個正式承認巴勒斯坦國的西歐與歐盟國家。
11. 西岸隔離牆建于2002年,将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分開。圍牆被以色列描述為一種安全措施,防止武器、恐怖分子進入以色列領土。然而,對巴勒斯坦人來說,它更像是一道種族隔離牆。
12. 超過40萬名猶太定居者生活在西岸的定居點中(不包括東耶路撒冷)。根據國際法,這些定居點是非法的,因為侵占了巴勒斯坦的土地。然而,以色列聲稱巴勒斯坦不是一個國家。
猶太人定居點問題是該地區和平的主要障礙之一,許多巴勒斯坦人因以色列定居者的遷入而被迫離開他們的家園。
13. 以色列控制了85%的巴勒斯坦水源。巴勒斯坦人的人均用水量低于國際建議水平。
14. 在未來五年内,加沙需要80多座新校舍和1000間新教室。由于缺乏足夠的教室,巴勒斯坦學生的學習時間減少到每天4.5小時。由于缺乏資源和有意願的教師,兒童很難上學。
15. 自2000年以來,西岸有超過10000名巴勒斯坦兒童被以色列軍隊拘留。為兒童辯護的國際組織(Defence for Children International)采集了739名12至17歲兒童的證詞。根據這些證詞,73%的兒童在被捕後被身體暴力,64%的兒童被以色列審訊者辱罵和恐吓。
16. 在巴勒斯坦15至19歲的女孩中,每10人中就有一人結婚。
17. 全世界有近720萬巴勒斯坦難民。巴勒斯坦難民的人數幾乎是叙利亞難民(380萬)的兩倍。約旦是所有國家中擁有巴勒斯坦難民最多的國家。有超過200萬登記的巴勒斯坦難民居住在約旦。
遇難的巴勒斯坦兒童
18. 當全世界開始使用5G技術時,巴勒斯坦人還不被允許接入4G網絡。這一限制是以色列當局出于安全考慮而實施的。
19. 在巴勒斯坦,每100個兒童中就有11個患有慢性營養不良,這個數字還在增加。
20. 最後,1996年11月24日,一場友誼賽中,中國隊以7:0的比分戰勝了當時的巴勒斯坦隊。2018年11月20日,同樣是在一場友誼賽中,這次的比分是1:1。不知道十幾年究竟發生了什麼!
我的一些家人是猶太裔巴勒斯坦人,他們與穆斯林和基督教鄰居相處得很好,然後英國人來了…
文:奧米德
希望大家可以補充、評論、點贊和收藏。
我們下期内容再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