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朱氏家族傳說故事

朱氏家族傳說故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04 20:22:33

朱氏家族傳說故事(人文始祖朱襄氏的故事)1

淮陽太昊陵伏羲大殿中伏羲像左邊是飛龍氏朱襄造書契,右邊是潛龍氏昊英造甲曆(資料圖片)

主講人:李樹峰,柘城縣崗王鎮李中口村人,現為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河南省炎黃文化研究會會員、河南省戲劇家協會會員、商丘市曲藝家協會副主席、商丘市戲劇家協會和炎黃文化研究會理事,曆任柘城縣文化局辦公室副主任、主任兼劇目創作組組長等職務,現為柘城縣藝術創作研究中心主任,曾創作出版電視連戲劇劇本《文天祥》《曆史的回聲》,曆史文獻《柘城文史博覽》,曆史著作《柘城通史》等書籍,曲藝作品曾榮獲全國群星創作獎、全省群星獎,第二、三、四、五屆河南曲藝牡丹獎等。

閱讀提示

朱襄氏何許人也?漢代學者高誘在《呂氏春秋·古樂》注釋中曰:“朱襄氏,古天子,炎帝之别号。”這段記載就引出了一個有意思的話題:大家在啟蒙教育時便認識了的炎帝不是嘗百草的神農氏嗎?怎麼變成了朱襄氏?

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有點出乎大家意料:朱襄氏是炎帝,神農氏也是炎帝,朱襄氏還不隻是一個炎帝。是不是聽起來很繞嘴,但這可能才是最真實的曆史面目。

近年來,随着學術界對朱襄氏研究的不斷深入,社會大衆對朱襄氏的認識也在逐步增強。作為炎帝朱襄氏故裡的柘城縣還在大仵鄉建設了炎帝朱襄氏文化廣場,又在縣城西北建設了炎帝朱襄老街,且都在顯著位置塑造了炎帝朱襄氏塑像,弘揚了柘城古代文化,意義非凡。

從本期開始,記者邀請對朱襄氏有深入研究的我市學者李樹峰為大家分析、講述朱襄氏的曆史,講解朱襄氏與柘城的曆史淵源及後世影響,幫助撥開炎帝曆史的迷霧。

朱襄氏其人

朱襄氏是6000年前生活在柘城這片土地上的一位原始先民。他來源于東夷,即山東半島。後遷居中原,定居在柘城一帶,以當地一種特殊樹種“朱木”(又叫赤心木)為氏族圖騰,被其他氏族稱為朱部落。首領朱襄氏在太昊伏羲氏以龍紀官,成立中原部落聯盟時被封為飛龍氏,很受伏羲氏重用。

一些先帝以他們的發明創造而使後人永遠銘記,如有巢氏構木為巢,使人民免受蟲蛇的侵害。朱襄氏也有其獨特的貢獻。其主要任務是發明文字。他的這項發明結束了原始社會的結繩記事時代,讓社會文明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說到這裡可能很多人會好奇,發明文字的不是倉颉嗎?怎麼變成了朱襄氏?關于這個問題,後邊我還會詳細分析,這裡暫時略過不表,隻給大家講一個發現或者說是故事吧。淮陽伏羲文化與柘城朱襄文化是一脈相承的。我們參觀淮陽太昊陵,伏羲大殿中太昊伏羲氏塑像東側的童子就是朱襄氏。他右手持刻刀,左手持龜闆,以此象征原始文字的發明。

在太昊伏羲氏駕崩後,朱襄氏被推舉為中原部落聯盟首領治理天下,定居于朱(今柘城)。當時的居住地常刮怪風,幹旱無雨,天下百姓無法生存。中原部落聯盟的君臣認為這是陽氣過剩,陰氣不足所緻。

古人認為,琴與瑟為樂器之本,琴屬陽,瑟屬陰,二者相合實屬不易。所以在古時的歌樂之時,隻有王才享有琴瑟,諸侯有瑟而無琴。要改變居住地陽氣過重的現象,朱襄氏認為必須制作一把瑟,通過彈瑟的方法引來陰氣,使陰陽二氣平衡。于是朱襄氏就讓臣子士達制作一把五弦瑟,朱襄氏在怪風刮來時登高彈瑟《來陰之曲》,引來陰氣,才使陰陽二氣平衡,從此風雨順,萬物生,天下安定。

“禮樂”是古時十分看重的國之大事,為華夏文明之特征,有則為諸夏,無則為夷狄。朱襄氏作瑟,與太昊作琴、女娲作笙簧、伶侖以竹子作樂器,在人類史上有重要意義。依照古人的理解,朱襄氏發明了“五弦之瑟”,才使群生定、寒暑适、百物生、萬民安。從這個角度來講,朱襄氏是我國曆史上首位把樂曲彈奏用于治理國家的一位上古帝王,從而開創了我國禮樂文化之先河。

朱襄氏的起源

合,使河南東部一帶成為華夏、東夷兩大民族融合的分水嶺。

由于當時的農業發展還遠遠不能解決人們的吃飯問題,所以大多數的人依然以捕魚、狩獵與采集為主。因為當時還沒有發明水井,他們“逐水草而居”,為防止洪水的侵擾,多居住在高崗上,取河水飲用,過着母系氏族社會繁榮時期的生活。

在東夷氏族東遷中,他們其中一支在柘城一帶定居下來,因為他們崇拜當地的“朱木”,于是,“朱木”便成為氏族圖騰,該部族也便成為“朱氏族”。

後來随着農業的逐步普及,伏羲部落也從成紀遷居中原,在淮陽一帶定居。同時,以突鳥為圖騰的胡部落從東夷遷居中原,定居于胡(今胡襄);葛天氏部族從山東半島遷居中原,定居在甯陵一帶。于是,這些部落便逐步結盟,形成了早起的中原氏族聯盟。

再後來,居住在“朱”地的朱氏族首領因為襄助伏羲氏治理天下,而以地為姓,稱“朱襄氏”,其部族也因此被稱為朱襄氏部族。

上邊簡單說過了朱襄氏作為個人的情況,下邊我給大家講一講朱襄氏作為部落的曆史。這些上古時期的故事講起來有點拗口,聽起來可能也有些枯燥,還需要大家多花一些時間和心思去聽、去記、去分析。

據我國古代傳說,在原始社會後期,黃河流域、長江流域曾居住着許多氏族、部落和部落聯盟。我們所知道的伏羲氏、炎帝、黃帝等,都是部落聯盟首領。較早的伏羲氏、少昊等東夷部落居住在黃河下遊;稍晚的炎帝、黃帝等華夏部落居住黃河上遊、中遊。而南方的長江流域則是苗蠻部落聚居地。因此,史學界把他們分為華夏集團、東夷集團和苗蠻集團。

大約在6500年—7000年前,由于原始農業逐步發明,在原始社會末期出現了一次規模較大的民族遷徙。如發源于陝西寶雞的神農氏部族逐步東遷,從山區來到中原定居下來;而位于山東半島的原始社會母系氏族,也因為種植業的逐步發明而遷居中原,來到河南東部大部分地區,與當時的華夏族居民逐步融

部落的發展壯大

大約在5500年—6000年前,柘城一帶是大汶口文化、朱襄氏文化、龍山文化與仰韶文化的交會區域。此後,這裡便集中表現出所獨有的朱襄氏文化。

據文獻記載,居住在柘城的朱襄氏部落較早地加入伏羲氏部落聯盟,成為伏羲氏的重要相臣。而太昊伏羲氏部族的活動區域主要在魯西南和豫東一帶。元代陳桱《通鑒續編》記載:“太昊因龍馬負圖出于河之瑞,始名官而以龍紀,号曰龍師,命朱襄為飛龍氏,造書契。”再據元代鄭杓《衍極》卷一《至撲篇》劉有定注雲:“太昊伏羲氏,風姓,以木德王,龍馬負圖出于荥河。帝則之,畫八卦,以龍紀官,乃命飛龍朱襄氏造六書,于是始有龍書。”清代吳秉權在《綱鑒易知錄·太昊伏羲氏》中的記載更為詳盡:“龍馬負圖出于河之瑞,因而命官,始以龍紀,号曰龍師。命朱襄為飛龍氏,造書契;昊英為潛龍氏,造甲曆;大庭為居龍氏,治屋廬;混沌為降龍氏,驅民害;陰康為土龍氏,治田裡;栗陸為水龍氏,繁滋草木,疏導泉源。又命五官,春官為青龍氏,又曰蒼龍;夏官為赤龍氏,秋官為白龍氏,冬官為黑龍氏,中官為黃龍氏。于是共工為上相,柏皇為下相,朱襄、昊英常居左右,栗陸居北,赫胥居南,葛天居東,陰康居下。分理海内,而政大治。”

這些記載講述了龍馬負圖的故事及影響,其中就包括朱襄氏為飛龍氏的由來和造書契的内容。這些記載也說明,朱襄氏加入了以伏羲氏為首的氏族部落聯盟,且在伏羲朝中很受重用。因此在淮陽縣伏羲陵前的大殿中,太昊伏羲氏前站立兩尊童子,左側童子便是朱襄氏,右側童子為昊英氏,二人是伏羲氏最為器重的大臣。也正因為太昊伏羲氏當時以龍紀官,中華民族才号稱“龍的傳人”。

說到這裡可以引出一個問題,當時太昊伏羲氏為什麼會以龍紀官呢?據後人推知,太昊伏羲氏部族是一個以蛇為圖騰的氏族,蛇在我國古代十二屬相中為小龍,也是龍的範疇。也正因為如此,考古發掘的太昊伏羲氏與女娲娘娘壁畫均為人首蛇身,這是由圖騰崇拜所決定。

按照宋代劉恕、元代鄭杓與清代吳秉權的記載,朱襄氏在伏羲朝中被封為飛龍氏,造書契,或稱“六書”。朱襄氏是原始社會早期的文字發明人,關于他與倉颉故事的重疊,還是往後拖一拖再說。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