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端午節格律詩句

端午節格律詩句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6-29 17:32:30

  陳錦雲、曾秀英選編《節日節氣詩》正文

  上巳節五絕、五律203—205首

  203、上巳日

  (宋朝)孫永

  海内中和日,雲間上巳辰。

  笙歌九天半,花木十洲春。

  【出處】古今歲時雜詠224頁。

  【作者】孫永(1019—1086),字曼叔,世為趙人,徙長社(今河南許昌)。以祖蔭為将作監主簿。宋仁宗慶曆六年(一零四六)進士,補襄城尉。英宗治平二年(一零六五)為諸王府侍讀(《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二零六)。神宗即位,曆河北、陝西都轉運使,知秦州、和州、瀛州。熙甯六年(一零七三),權知開封府。八年,知颍州,權判北京留司禦史台(同上書卷二六一、二六九)。元豐元年(一零七八),知太原府。七年,知陳州、颍昌府。哲宗元祐元年(一零八六)召拜工部尚書,改吏部。二年,進資政殿學士兼侍讀,提舉中太一宮,未拜而卒,年六十八。谥康簡。有文集三十卷,已佚。事見《蘇魏公集》卷五三《孫公神道碑銘》,《宋史》卷三四二有傳。見百度百科•孫永。

  【簡析】中和節(二月初二)前後(或者理解為“中正和平之日”“天下太平之日”,“中和”,有雙關含義),上巳節(三月初三)之時,在“海内”(整個天下),在“雲間”(也指金陵、南京,古語有“日下荀鳴鶴,雲間陸士龍”!),到處都是笙歌沸騰,上達九天;花木逢春盛開,“十洲”都是如此。此詩說來說去,原來無非是說,在上巳日,到處都在唱歌,到處的花木都盛開了。形式上很華麗,四句皆對仗,實際上是用形式上的華麗,來掩蓋内容上的貧乏。讀者看得很辛苦,卻收獲寥寥無幾!

  九天,意思是天的最高處。形容極高。傳說天有九重。也作“九重天”“九霄”。這個詞語常見,還說得過去。十洲,古代傳說中仙人居住的十個島嶼,在“八方巨海之中”。漢末魏晉間神仙方士假托之作《海内十洲記》(又名《十洲三島記》,原題“東方朔集”)雲:“漢武帝既聞西王母說八方巨海之中有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長洲、元洲、流洲、生洲、鳳麟洲、聚窟洲。有此十洲,乃人迹所稀絕處。”這個詞語,不常見,而且屬于虛無缥缈之事,使用得并不好。

  五絕,本來佳作就少了。選編到上巳節這一章,發現專詠上巳節的五絕就更少了。勉強選一首,也是很普通的作品,實在遺憾!

  端午節格律詩句(節日節氣詩第三十章)(1)

  雲間上巳辰

  端午節格律詩句(節日節氣詩第三十章)(2)

  海内中和日

  端午節格律詩句(節日節氣詩第三十章)(3)

  花木十洲春

  204、上巳

  (盛唐)崔 颢

  巳日帝城春,傾都祓禊辰。

  停車須傍水,奏樂要驚塵。

  弱柳障行騎,浮橋擁看人。

  猶言日尚早,更向九龍津。

  【出處】必讀142頁。金盾節日81頁。古今歲時雜詠211頁,七八句作“獨言日早晚,更向九龍神”。中國傳統節日詩詞鑒賞280頁。

  【作者】崔颢(?—754),汴州(今河南開封)人。開元進士,官司勳員外郎。早期詩多寫閨情,流于浮豔。後曆邊塞,詩風變為雄渾奔放。明人輯有《崔颢集》。見唐典1402頁,小傳中一冊145頁。

  【簡析】本詩寫出了盛唐時期京城長安上巳時節遊客如織的盛況。人山人海,熱鬧非凡。修禊踏青,遊興大發,令人心馳神往。

  祓禊,修祓禊之禮,古人的一種儀式。王羲之《蘭亭集序》:“永和九年,歲在癸醜,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

  端午節格律詩句(節日節氣詩第三十章)(4)

  巳日帝城春,傾都祓禊辰

  端午節格律詩句(節日節氣詩第三十章)(5)

  停車須傍水,奏樂要驚塵

  端午節格律詩句(節日節氣詩第三十章)(6)

  猶言日尚早

  端午節格律詩句(節日節氣詩第三十章)(7)

  更向九龍津

  端午節格律詩句(節日節氣詩第三十章)(8)

  弱柳障行騎

  205、上巳日洛中寄王九迥

  (盛唐)孟浩然

  蔔洛成周地,浮杯上巳筵。

  鬥雞寒食下,走馬射堂前。

  垂柳金堤合,平沙翠幕連。

  不知王逸少,何處會群賢?

  【出處】孟浩然集校注191頁。古今歲時雜詠210頁,題為《上巳日洛中寄王十九》。古今歲時雜詠一書文字每每有誤,需小心甄别。

  【作者】孟浩然,見立春五律039首《和張丞相春朝對雪》簡介。

  【簡析】上巳日懷友詩。語言工麗,内容單薄。崔颢《上巳》詩,表達的感情比較熱烈,描寫的場面也比較宏闊,故列于前。

  王九迥,王迥,排行九,故稱王九迥。詩人的朋友。孟浩然有《登江中孤嶼贈白雲先生王迥》之詩(見孟浩然集校注191頁)。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詩中,張十八員外,指張籍,他在兄弟(包括堂兄弟)中間排行十八,故稱張十八。白居易詩集中的殷二十八,指殷堯藩,也是同樣的道理。

  蔔洛句,交待上巳節聚會之地點,大意為“此地系周朝中興之洛陽是也”。顔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詩序》李善注引用尚書郎束皙回答晉武帝的話說“昔周公成洛邑,因流水以泛酒,故逸《詩》曰羽殇随流杯”雲雲,即“蔔洛”典故之來源。浮杯句,交待上巳節聚會之時間。

  颔聯是“(于)寒食下鬥雞,(于)射堂前走馬”的倒裝,倒裝後變成“狀語 中心語”的詞組(句式結構),具有強調“鬥雞”“走馬”的意味,效果較佳。

  第五句令人想起“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的名句,證明孟浩然喜歡用“合”字,而且兩次都用得很成功。第七句王逸少,原指王羲之(字逸少),此處借指王迥。因為王羲之曾于晉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與孫綽、謝安等四十一人在山陰蘭渚山下的蘭亭聚會,修祓禊之禮,并賦詩,撰寫《蘭亭集序》,名垂千古。

  端午節格律詩句(節日節氣詩第三十章)(9)

  蔔洛成周地

  端午節格律詩句(節日節氣詩第三十章)(10)

  浮杯上巳筵

  端午節格律詩句(節日節氣詩第三十章)(11)

  鬥雞寒食下,走馬射堂前

  此處還有(北宋)司馬光《上巳日與太學諸同舍飲王都尉園》(冠蓋郁相依,名園花未稀)(古今歲時雜詠221頁),(中唐)耿水韋《上巳日》(共來修禊事,内顧一悲翁)(古今歲時雜詠212頁),(南朝)盧思道《上巳禊飲》(山泉好風日)(古今歲時雜詠203頁),(初唐)王勃《上巳日浮江宴》(上巳年光促)(古今歲時雜詠205頁),(中唐)白居易《上巳日恩賜曲江宴會即事》(賜歡仍許醉)(古今歲時雜詠214頁),(中唐)殷堯藩《上巳日寄韓八》(上巳接寒食)(古今歲時雜詠217頁)、《上巳日贈都上人(二首)》(三月初三日,千家與萬家)(全唐詩卷四九二第5606頁)等五律之作比較值得一讀。

  此處另有(盛唐)杜甫《麗人行》(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節令36頁。唐三全譯175頁。唐典438頁)七言古詩一首,(北宋)孔平仲《上巳飲于湖上》(必讀146頁)五言古詩一首比較值得一讀。

  陳錦雲、曾秀英選編,2023年1月19日于瓷都德化

  端午節格律詩句(節日節氣詩第三十章)(12)

  不知王逸少,何處會群賢

  端午節格律詩句(節日節氣詩第三十章)(13)

  垂柳金堤合(上巳祓禊儀式)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