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病從口入,很多疾病的發生都和飲食相關。
在日常生活中,導緻多種疾病的危險物就在我們身邊,為此,小二為大家總結了一份“危險食物清單”。
01
醉蝦、醉蟹,注意吃法
醉蝦、醉蟹是上海及甯波一帶的名菜,将活的河蝦用酒腌“醉”即可食用;潮汕生腌則不加酒,隻需用醬油為底,加入蔥姜蒜、辣椒、魚露、芫荽、麻油等腌制上一陣即可開吃。
但這兩種吃法接近于生吃,很容易感染寄生蟲。如常見的肺吸蟲、肝吸蟲,可寄生于淡水螺、貝類,以及淡水蟹等中,一旦進入人體,會在各個髒器間遊竄,所到之處皆可引起各個髒器的急性炎症,積液、膿腫、出血,甚至穿孔、緻癌等。
因此,水産類的最好還是充分加熱、做熟吃更安心~
02
水,喝太猛也有風險
早上起床後,特别是天氣炎熱的夏季,人易處于缺水狀态,有些人還特别容易口渴,就喜歡“咕噜咕噜”一頓猛喝。
但這樣的喝法,其實并不好。更建議小口少量多次飲用。
因為人的腎髒每小時能排水800-1000ml左右,若在短時間内突然大量飲水,易導緻稀釋性低鈉血症,進而損害心髒和腎髒功能。
03
醬油,千萬不能吃太多
醬油中一般含鹽量較高,一白瓷勺(10ml)醬油中就約有1.5~2g鹽了。
而長期攝入過多的鹽後,為了保持體液平衡,細胞外液就會随之增多,血容量也會增加,血壓也就升高了。
而高血壓又是引起心血管疾病的最重要的危險因素之一。據美國《新英格蘭醫學雜志》刊登的一項研究顯示:全球每年約165萬人因吃鹽過多引發心血管疾病緻死!
因此,大家加醬油時,要“手緊一些”,别放多了,可以用點、蘸的方式,而不是一次性将醬油都倒進菜裡面。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用4個控鹽小妙招,來限制每天的鹽分攝入。
①烹調時适當使用醋、檸檬汁等酸味調味汁,替代一部分鹽和醬油,同時也可以改善食物口感,味道鮮美。
②多吃有味道的菜,如洋蔥、番茄、青椒、胡蘿蔔等食物,用食物本身的味道來提升菜的口感。
③做涼拌菜的時候,最後放鹽,少撒上一點兒鹽再放些醋,味道就很好。
④用醬油等調味品時,用點、蘸的方式,而不是一次性将醬油都倒進菜裡面。每6毫升醬油所含鈉離子等價于1克鹽中鈉離子的量。
04
紅薯皮,大量食用有風險
紅薯營養豐富,紅薯皮也不差,它富含大量的粗纖維、維生素A、B族維生素、維生素C等,可以幫助延緩衰老、護眼明目、美容養顔。
但是,紅薯皮中同樣含有生物堿,如果大量食用可能會造成腹瀉、腹脹、頭暈等不良反應。
特别是表面上有褐色、黑褐色斑點的紅薯皮,可能因受“黑斑病菌”污染,産生“番薯酮”和“番薯酮醇”,對肝髒損傷很大。
所以表面上有黑斑、已經腐壞的紅薯皮,還是不吃為好。
05
銀杏果核,可能引發中毒
有人喜歡撿一些銀杏果食用,其又稱白果,可入藥食用,但同時也可能引起中毒。
銀杏中含有的氰化物是引發中毒的主要原因,它主要集中在果核中,當果核被嚼碎時,其中的氰化物就會産生作用,如果我們攝入過量就可能會造成中毒。
建議銀杏果還是要少吃,一天不宜超過10顆。
來源: CCTV回家吃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