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數據顯示,全球每年心源性猝死人群高達700萬,約占總死亡人數的25%。我國平均每年約有54.4萬人發生猝死,每天猝死1500人,每分鐘就有1人猝死,居全球之首。
猝死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急性心梗,占猝死的80%以上。
如果搶救不及時、搶救方法錯誤,就會延誤或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了解急性心梗的來龍去脈對于預防和急救都是至關重要的。
1
什麼是急性心梗?
急性心梗是冠心病的嚴重類型,是導緻猝死最主要的原因。
急性心梗是在冠狀動脈病變的基礎上,發生冠狀動脈血流突然中斷,絕大部分為冠狀動脈内血栓形成,血流不能通過,進而造成相應的心肌持久且嚴重的缺血,以緻壞死。
圖庫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急性心梗是中、老年人常見的緻命性急症,但近年來,急性心梗越來越年輕化,成為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和健康的頭号殺手。
2
急性心梗有哪些前兆和誘因?
急性心梗往往有以下一些前兆,值得大家警惕。
1)原有的心絞痛發作的頻率增加、疼痛程度加重、持續時間延長,含服硝酸甘油效果不明顯。
2)心絞痛發作時出現了以前沒有出現過的症狀,如惡心嘔吐、出汗、心慌、胸悶、氣短等。
3)極度疲乏。
常見有以下誘因:
1)情緒激動,如生氣、着急、過度高興等。
2)體力活動,如跑步、爬樓梯、搬重物等。
3)其他原因,如大量吸煙、暴飲暴食、寒冷的刺激等。
3
如何識别急性心梗?
急性心梗在中老年群體中多發,但近些年來越來越年輕化。
疼痛位置:常在安靜時,胸骨後或心前區突然劇痛,由左肩、左臂或向背部放射。
疼痛性質:絞榨性或壓迫性、緊縮感或燒灼樣疼痛。
持續時間:超過30分鐘,能達到數小時,甚至數日。
表現症狀:常伴煩躁不安,不敢活動。還可伴有出汗、惡心、嘔吐、恐懼及瀕死感等。
圖庫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無胸痛:一部分高齡老人、一部分糖尿病病人、一部分女性無胸痛或僅自覺胸悶、心悸、心前區不适等。
無胸痛而表現為上腹痛:伴有惡心、嘔吐等,易誤診為急腹症。
無胸痛而表現為牙、咽、颌、頸、肩、背、臂痛:罕見的頭部、大腿及足趾疼痛,易誤診為骨、關節或軟組織等局部病變。
除這些情況外,還伴有胸悶憋氣、出汗、面色青紫或蒼白、煩躁不安、心慌、血壓下降等,一定要警惕可能發生了急性心梗。
4
發生急性心梗,如何現場急救?
一般而言,很多人隻知道發生了“胸痛”,不一定分得清是否發生了急性心梗,可以進行以下處理:
絕對卧床休息
保持一個安靜的環境,減少對患者的精神刺激,盡量不要或減少對患者的搬動。患者如果呼吸困難,不能平卧,應幫助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以使呼吸困難減輕。
吸氧3~5升/分鐘
具有醫療與心理安慰的雙重作用,還可增加心肌的氧供,減輕症狀。
立即撥打急救電話
患有急性心梗的患者千萬不要自己去醫院,必須立即撥打急救電話120。由急救人員做了必要的處理,根據病情決定轉運時機。
立即進行心肺複蘇
急性心梗随時可能發生猝死,應立即進行現場心肺複蘇,及時使用AED(自動體外除顫器)。
圖庫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5
如何預防急性心梗的發生?
無論高血壓病、冠心病、腦血管病、糖尿病,還是癌症,這些都是生活方式病。
熱量攝入過多、吸煙、缺乏運動、肥胖、酗酒、熬夜、久坐不動、性格急躁、心理壓力大、不良的婚姻關系等等危險因素作用于機體以後,大大增加了患上這些生活方式病的幾率。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拒絕“三高”(高鹽、高脂、高糖),合理膳食。
适當運動
一旦發生動脈硬化,幾乎沒有使其逆轉的辦法,适量運動可以使動脈硬化減輕,從而降低急性心梗的發生率。
保持愉快的心情
平時保持良好的心态,減輕心理壓力,避免出現過于焦慮、緊張或者過度興奮的情況。
本文專家|賈大成 北京急救中心資深急救專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