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話題很有趣,也很沉重。一提到做假賬,很多人就會聯想起會計人員的職業操守,這種老生常談的僞命題我不想多講,因為多講無益。不信,且看下面兩組比較,相信通過這兩組比較你會認可我的這一論斷。
做假賬與做真賬相比,哪個更容易呢?做真賬。做真賬會計人員隻需遵守規則就行,做假賬需要在踐踏規則後裝出遵守規則的樣子。做假賬需要會計人員付出更大的“智力”投入,承受更大的心理負擔。
做假賬與做真賬相比,哪個更安全呢?還是做真賬。一旦假賬被曝光,會計人員往往會成為背鍋俠,即便老闆承擔了主要責任,會計人員仍将承擔連帶責任。
既然如此,會計人員除非腦子犯糊塗,否則不可能主動去做假賬。一個公司假賬露餡了,幾乎不用思考,就可以得出結論,這裡面有老闆的直接指使或暗中授意。這是因為做假賬的受益人不是會計,而是老闆。所以我給本文拟定的題目就是“老闆為什麼要做假賬?”。
如果以利潤與資産作為參照系,假賬有兩種做法:其一,做低利潤與資産,具體做法包括賬外确認收入、多記成本費用,目的是少交稅,規模以下企業喜歡這麼搞,操作者以中小企業、民營企業居多;其二,做大利潤與資産,常見的做法有多确認收入、提早确認收入、少結轉成本費用、成本費用資本化,目的是方便融資,規模以上企業喜歡這麼搞,以上市公司、IPO公司、拟尋找風投或尋找銀行貸款的公司為主。
可見企業做假賬的目的并不必然是為了偷稅,有時甚至會多給稅務交稅。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之所以做假賬,一定是老闆覺得這麼做能讓他獲益,而且他願意承擔相應的法律風險。
會計人員願意屈就老闆做假賬,很大程度上是為了保飯碗、混生計。頂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頂不住;做好了進醫院,做不好進法院;掙着買白菜的錢,操着賣白粉的心。這些話雖略顯浮誇,卻能反映出部分會計人員極度扭曲的内心。
無疑,假賬泛濫的根子在老闆身上,老闆要是不靠譜,會計人千萬不可無原則地遷就。适時說“NO”,這是對公司負責,是對老闆負責,也是對自己的保護。
最後,我想改寫奧斯特洛夫斯基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中的名言作為本文的結束。
會計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會因為未過注會、高會而懊惱,也不會因為做過假賬、逃過稅費、騙過審計而悔恨。這樣在他退休的時候,他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對年輕的會計說,我已經把畢生的心血都獻給了公司最苦逼的事業——為會計賬目做得真、不被查、查不倒而奮鬥。
——來源:指尖上的會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