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實驗猴價格暴漲20倍

實驗猴價格暴漲20倍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30 22:57:25

  實驗猴價格暴漲20倍(天價實驗猴危矣)(1)

  國慶假期間,美國參議院通過的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現代化法案(FDA Modernization Act 2.0)的消息在醫藥業界發酵,問題直指目前新藥研發的臨床前所做動物實驗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加之靈長類動物模型價格近年漲勢不減,引發了不少業内人士的思考。

  01 天價的猴哥會涼嗎? 該FDA現代化法案2.0被國内部分出處解讀成“取消對新藥進行動物試驗的聯邦授權”(終止動物實驗),可能在未來幾年大幅減少對實驗動物的使用。

  後來,經專業人士翻譯,法案的原文合理翻譯實際上是解除了動物實驗強制令,而是将動物實驗改成“非臨床測試和試驗”進行替代,非臨床實驗包括:可以是細胞實驗、生化實驗,也可以是動物實驗

  所以,動物實驗也不可能被“一夜終止”,動物實驗在新藥開發被用于安全性評價(毒理、安全性測試),在沒有找到100%完全替代方法的前提下,靈長類動物作為最合适&優質的實驗模型仍然是緊缺資源(最終要運用到人體臨床試驗,不進行動物實驗需要付出更大的代價)。所以,這一法案更像是美國工業界、動保組織、政府多方面博弈之後取得的平衡結果。

  從利益鍊條的角度分析,價格大量使用動物進行試驗除了引起動物保護組織人士的反對,但快速上漲的猴價也對美國藥企和研究機構不利。

  實驗猴價格暴漲20倍(天價實驗猴危矣)(2)

  美國是全球實驗猴使用數量最多的國家,2008年起每年的使用量穩定在7萬頭左右。據美國農業部的實驗猴使用數量報告顯示:2018-2019年,美國實驗猴使用數量分别是70797隻和68257隻。在美國所消耗的實驗猴中,有約一半是通過進口獲得,其中60%的進口量來自于中國。

  新冠疫情暴發,我國關閉了非人靈長類實驗動物進出口通道。據實驗動物那些事兒統計,2018年美國從東南亞進口的實驗猴數量約6000隻,但2021年,這個數字已超過兩萬隻。2019年到2021年,美國從東南亞進口了超過4.5萬隻食蟹猴。

  前陣子,我國進口靈長類動物的政策有所松動,但考慮到東南亞盡管食蟹猴數量較大(人工養殖量較少,很多以野捕為主),質量普遍較差(攜帶結核、SRV病毒、瘧疾等病毒),未來國内仍然以進口優質母猴為主(猴子長繁育周期,短期内進口母猴無法影響供給格局)。

  針對市場提到“藥明康德、昭衍新藥、康龍化成高價收購靈長類動物産能,形成利空”得觀點,我們認為中短期内不具備可論證性。

  02 生物類似藥不再強制動物實驗? 在FDA modernization ACT 2.0之外,美國還通過了另一項法案,生物類似藥不再強制動物實驗。

  生物類似藥免除動物實驗,FDA并非沒有先例。

  2017年11月29日,特瑞思藥業的貝伐珠單抗生物類似藥(TRS003),FDA專家對産品質量予以高度評價,一緻認為TRS003和原研産品高度類似,免去了臨床前的動物實驗FDA允許其跳過常規的生物類似藥初期專家咨詢會,直接進入簡略臨床研究(即完成9個月的I/III期臨床試驗,就可提出上市申請)。

  生物類似藥,一定需要動物實驗嗎?這裡不得不提到化學仿制藥與生物類似藥的區别,從結構、合成方式、FDA批準三個維度進行比較:

  ● 結構:化學仿制藥結構等同于原研藥,生物類似藥與原研藥結構高度相似,主氨基酸序列相同,但結構仍有微小不同;

  ● 合成方式:仿制藥化學生産過程與原研藥相同,而生物類似藥的生産過原研藥,因為原研生物藥的生産過程受專利保護;

  ● FDA批準條件:化學仿制藥和生物類似藥的上市申請均稱之為ANDA,化學仿制藥提交ANDA申請需要證明活性成分在劑量強度、劑型、給藥途徑方面必須相同,在純度,質量和穩定性方面符合生産标準。不同的是,生物類似物需要進行動物或臨床研究 (包括:毒性,藥物動力學,藥效學和免疫原性),但需要的較少,它可以使用被參照的生物制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數據。

  實驗猴價格暴漲20倍(天價實驗猴危矣)(3)

  所以,在生物類似藥“仿制”技術日益成熟、本就使用動物實驗較少的情況下,不強制動物實驗亦是水到渠成的一個平衡表态(不強制不代表取消,而是非必須要),并非是未來對新藥研發“不強制動物實驗”的信号。

  03 類器官是什麼?未來能取代實驗動物嗎? 未來最有潛力替代動物試驗的技術,可能是類器官。

  類器官(organoids)是指一種利用幹細胞、祖細胞等在體外培養出的3D細胞培養物并具有一定的空間結構組織類似物,并具有類似器官功能的模型。

  類器官培養與細胞培養不同的地方在于3D,細胞培養往往會出現貼壁生長,而類器官培養中,基質膠起到重要作用,它會形成一個立體結構,細胞就會在基質膠上生長,形成一定的三維結構,比如成管、成瘤等等。

  類器官可以部分重現器官的生理功能,用白話說:你可以培養一塊活着的肉。

  實驗猴價格暴漲20倍(天價實驗猴危矣)(4)

  目前主流三種人體模型,靈長類動物是最接近于人體環境的,也是成本最高的,但動物模型與人體真實疾病的仍有差異,不少在動物實驗中顯示有效的藥物在臨床試驗中以失敗告終,這也使得部分“質疑動物實驗在新藥研發中的必要性”的出現。

  實驗猴價格暴漲20倍(天價實驗猴危矣)(5)

  (來源:NO1實驗室)

  類器官最大的優點在于:其能短時間内構建出高度模拟人體内真實情況的體外培養模型。

  在2013-2017年間,人體大部分腺體(如胰腺、前列腺、乳腺等)以及肝髒、腎髒和肺等類器官被成功構建。

  正是基于類器官技術進步和諸多的優點,可應用的領域繁多,包括:疾病建模、新藥開發、精準醫療、組織和器官再生醫學等等。同時,近兩年來類器官技術研究的熱度急劇上升,全球相關文獻發表數量爆發式增長。

  實驗猴價格暴漲20倍(天價實驗猴危矣)(6)

  2022年8月,FDA批準了全球首個完全基于“類器官芯片”研究獲得臨床前數據的新藥(NCT04658472)進入臨床試驗。這一裡程碑事件,意味着“類器官芯片”實驗,首次取代了傳統動物實驗,并且正式被官方認可。

  這,并不意味着類器官就能馬上替代動物試驗,仍有不少的不足和缺陷,舉兩個例子:

  ● 異質性:比如幹細胞可能取自不同的個體,培養出來的類器官在大小、形狀和細胞成分方面都是異質的(某些特征存在差異);不僅如此,可能幹細胞取自同一個個體、培養在同一個實驗室,都存在這種異質性,這就使得其中短期内無法在疾病建模領域應用(因為需要大規模、高一緻性模型)。

  ● 類器官功能和結構問題:類器官相比真正的人體器官還有很大的差别(過于簡單),比如目前最好的多細胞肝髒類器官模型可能會缺少功能性膽管網絡、缺乏正常的肝髒分區模式等,無法概括人體器官的全部功能庫。

  所以,類器官要真正應用于新藥開發領域,并且以至于取代動物試驗,仍有很漫長的一條路要走。

  更多醫療健康前沿資訊與分析,歡迎關注@瞪羚社.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