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職場

 > 職場劇理想之城評價

職場劇理想之城評價

職場 更新时间:2025-02-11 19:04:36

  暑期熒屏多題材電視劇創作繁花錦簇,現實題材創作接過重大革命曆史題材劇的接力棒繼續保持高燃狀态。其中涉案劇《掃黑風暴》、職場劇《理想之城》、家庭倫理劇《喬家的兒女》表現最為突出,其他如以鄉村振興為主題的《花開山鄉》、描繪航天人實現強國夢想的《逐夢藍天》等也都有較好表現。

  好劇同時播出競争激烈,《理想之城》作為職場劇力作别開生面、清新脫俗。雖然它既沒有涉案劇緊張激烈,也缺少家庭倫理劇的溫婉細膩。但它揭示的卻是更加常态化的現實生活,作品的時代感、都市感、職場感沉實綿密,跳出了此前“僞職場劇”的泥淖。在主人公蘇筱的成長中,既沒有此前流行的“霸總愛我”的窠臼,跳出了“美強慘”套路,也不靠發糖打廉價情感牌,更沒有仿效流行的“女性題材”刻意讨好女性觀衆。

  《理想之城》以貨真價實的職場劇呈現出創作的匠心誠意,男女主人公及人物群像的個性化、鮮活感是作品的重要成功标志。同時,作品在對赢海集團改革出路的探索中傳達出追求共同富裕的積極思考。其他如影像審美的豐富靈動如快速組接鏡頭對繁華街景及城市衆生相的表現、戲曲音樂對人物心态情緒的渲染等手法都令人耳目一新。

  職場劇理想之城評價(文藝評論理想之城)(1)

  職場叙事超越“僞職場”情感劇

  “僞職場劇”、“披着職場劇外衣的情感劇/偶像劇”讓觀衆生厭、诟病,職場劇也因此成為國産現實題材劇的創作短闆。這一狀況即使在一些專業色彩很強的熱播職場劇如《外科風雲》《精英律師》《幕後之王》等作品中也沒有得到根本改觀。兩部翻拍劇《安家》和《平凡的榮耀》深受觀衆好評,但畢竟不是完全的原創作品。近年來在原創職場劇的賽道上,2019年表現物流快遞業的《在遠方》水準頗高,但卻被市場所低估。在此情形下,《理想之城》的出現與得失就更值得重視。

  《理想之城》緊扣建築行業造價師的細分領域來表現職場年輕人蘇筱的奮鬥、挫折、曆練與成長。劇中,蘇筱對造價表“幹淨”的理解和追求始終如一,這在她負責策劃撰寫的每一份标書上都有鮮明體現——不是沒有利潤空間,而是講規矩講規則,掙錢掙在明處,顯示出人物的職業意識、規範意識與現代理性精神。作品還展現了當下建築領域集團公司内部、建築企業與行業主管部門之間錯綜複雜的關系、利益及立場,批評了建築行業的拿回扣、濫用職權、缺乏制約等社會現象。其中表現得最為細緻曲折的則是蘇筱供職的有着兩萬多員工的赢海集團公司與天字号子公司之間的複雜關系,圍繞人事權、物資采購權、總承包公司對子公司的财務審計、子公司給集團上繳盈差款、天字号子公司的合并,可說是沖突不斷、危機四伏。劇情前多半段表現蘇筱的職場挫折與入職天成後的競争優勢與銳意改革,穿插表現了許峰的審計小組對天科财務進行審計卻因一招不慎而功敗垂成,這些都給全劇偏後半段董事長趙顯坤下決心合并子公司、整合集團力量埋下了伏筆。職場叙事在《理想之城》中環環相扣、密不透風,紮實穩健,充滿力度,而情感叙事則緊緊圍繞職場叙事從容展開,有曲折有誤解,充滿激情也溫馨動人,卻決不喧賓奪主。

  職場劇理想之城評價(文藝評論理想之城)(2)

  25集之後,蘇筱的職場生涯一路開挂,實則是趙董事長手中的一柄鋒刃——負責集團合并與改革。而這柄劍首先傷的就是蘇筱自己,集團改革裹挾着利益、觀念與立場的多重交鋒,赢海是成為“一個員工和股東利益共同體的赢海?”“還是一個隻顧及股東利益的赢海?”巧妙地回應了當下關于社會發展道路的思考與抉擇,即,是追求共同富裕?還是少數人富裕、卻罔顧更多的人?也讓該劇的思考、格局與境界有如水中波紋一般漸次擴展,從個體奮鬥、子公司與集團公司通過整合、重振雄風直至集團公司決策者對老員工、全社會表現出來的責任感。由此通過個體、集團、行業寫出了我們所處的新時代,寫出了它的輝煌、活力、困境、憂思與未來。

  鮮活人物群像的塑造:女性見成長 男性見個性

  當下劇集市場以女性觀衆為主體,這也讓“女性題材”創作容易讨巧,女性愛情婚姻、職場成長等話題熱度居高不下,緻使有些作品刻意迎合讨好女性觀衆,多少影響了作品的人物定位、人物關系、文化觀念甚至是價值取向。

  《理想之城》在創作觀念上努力打破刻闆套路,從原小說《蘇筱的戰争》到現劇名的變化即能反映主創對作品的定位。作為新上海人,蘇筱的奮鬥靠的是個人過硬的專業能力。她的出場決不光鮮,職場失敗、情場失意,連職場通行證——造價師證都被情敵扣押。然而,越是處境艱難,越能表現出人物的堅韌個性。美術館項目她以通宵達旦、連續作戰的韌勁完成了優秀标書,一舉戰勝能力超群的天科夏明。同時,蘇筱也從一個凡事較真兒的職場菜鳥,單純幹淨,卻缺乏全局觀與适度變通,到逐漸明了“成熟的麥穗懂得低頭”再到能夠忍辱負重主持推進集團改革。蘇筱的成長不隻是職場權位的升遷,更重要的是她的心性、胸襟、情懷與境界的提升與進步。

  人物塑造的成功,還體現在該劇人物群像中幾乎沒有純粹功能性的工具人或過場人物。很多人物看似普通,其實都有其特色與意味,也因表演上乘,給觀衆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比如衆建的餘經理、天成的陳主任都曾是蘇筱的頂頭上司,劇中筆墨、戲份不一,但個性卻同中有異,餘經理虛情假意、口是心非;而陳主任更加嫉賢妒能、睚眦必報,都帶有“熟悉的陌生人”意味。

  作品對人物的臧否跳出了簡單的二元判斷,即使是一些負面人物,劇中也更着力表現其立場與身份的複雜性,如劇中趙顯坤所說,“職場不隻有對錯,還有利弊”。如劇中除了吳紅玫、瑪麗亞、杜鵑、賀瑤、李雪等女性形象外,還有多位成功的男性形象。男主人公夏明務實、通透,造假表在他眼裡還是“關系表”,他人情練達、善于權變,有強烈的進取心和本位思考,深谙集團船大難掉頭的積弊,一直謀求所在的子公司天科的獨立,但他又真誠關心老員工,決不拿個人情感和公司原則做交易。這一人物并不那麼高大完美,卻充滿了人情味兒,很有現實感和可信度。

  職場劇理想之城評價(文藝評論理想之城)(3)

  再如許峰這個人物雖然還達不到典型人物的豐富性,但卻具有典型意味。出身名校、才華橫溢,但個性卻太過峻急、鋒芒畢露;越優秀、遇挫反應越敏感脆弱;有時又愛耍小聰明,一招不慎、滿盤皆輸;對待事情一針見血,處事上卻缺少難得糊塗的通達與智慧。論變通與成熟,他比不上夏明;論韌勁,他遠不如蘇筱,最終隻能選擇黯然離場。但這個人物卻代表了與職場飛黃騰達的另一種出路,也是一種殘酷的真實。其他如唐駿的勢利功利、陸争鳴的樸實厚道也都給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集團高管、子公司總經理中,多數是當年和趙顯坤共同創業的老人兒,更是個性鮮明。“理想之城”,還是一幅赢海高管們的職場現形記,從中道出了集團守成之艱、發展創新與人才叠代之難,有着豐富的思想啟示價值。高管有共同利益,但更有本位利益,文化程度、性格差異也甚大。徐知平位高權重、善于制衡,但有大局觀、以集團利益為重;這就與精明能幹卻私欲膨脹的汪明宇形成鮮明對照。黃禮林粗魯江湖、勢利直接,但對外甥夏明卻全心呵護;汪炀和黃禮林一樣文化不高,但寬容耿直、知人善任,同時惰性大、得過且過,與黃禮林判然有别;再如地産老總林小民,本位意識強,善于周旋,正是趙顯坤批評的“我字當頭”,其他如副總經濟師趙鵬則是處心積慮、與汪明宇同屬結黨營私的一類人;而人事總監瑪麗亞英文不離口,處處顯示其海歸身份,有矯揉造作的一面,但她規則意識很強,同時也有善于變通、及時調整姿态的聰慧……高管層的各色人等盡皆亮相表現,群像戲格局開闊、耐人尋味,其魅力遠超單一的“大女主”與“情感戲”。

  雙重猶疑:職場劇的過渡與轉折

  《理想之城》無疑是一部名副其實、蘊含豐厚的職場劇最新力作。同時,這種“名副其實”中,仍然留存着一絲猶疑氣息,也标定了該劇從“僞職場劇”、“懸浮職場劇”向“真職場劇”的轉折意義,同時不可避免地伴随着過渡期的某些特征。

  具體來說,首先體現在與蘇筱形成對照的吳紅玫這一人物身上。劇中,吳紅玫是典型的小鎮青年、“扶弟魔”人設,隻是不再“美強”,隻剩下“慘”和普通,劇中一再渲染其衣着裝扮、被瑪麗亞嫌棄、生活困窘等尴尬狀态,丈夫小北平庸、不上進、摳門兒,總之是貧賤夫妻百事哀,這是有真實生活的基礎的。但在作品接近結尾時,為了讓董事長趙顯坤與紅玫之間來電,竟讓他“失能”到連鞋帶都不會系了,很難想象一個半百的成功老總一路是怎麼走過來的。這樣的審美表現就又折回到之前的老套路上了,霸總不愛美麗能幹的蘇筱,卻喜歡燒一手好菜、不争不搶的紅玫,多少透露了編劇對女性成長與獨立的猶疑态度。

  

  其次,創作者給予蘇筱這位“理想之城”的堅守者、理想主義化身的助力是全方位的,越到後面越給人以過于幸運之感。試想在建築這樣的傳統行業裡、短短兩年中就做到集團副總經濟師是多麼小的概率。接近結尾時,蘇筱更是肩負起開啟子公司合并、全員持股的集團改革,專業跨界之大、責任之重都令人歎為觀止。現實題材需要理想主義光芒的灼照,但過亮的光芒有時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因此不可避免地降低了可信度。

  再次,作品聚焦赢海集團内部的競争競标的筆墨較多,但對行業競争、社會問題的表現卻較少,也就無法對集團為什麼遭遇發展瓶頸、各個子公司何以無一例外地面臨經營不善這些問題提供深刻而可信的解釋。同時,作品最終給出的全員持股的改革方案确實有現實中的樣闆,但也并不像想象得那般簡單易行。員工股權與年資、身份、級别、個人貢獻等如何挂鈎及分配一向是個複雜工程。因此,恰如重大革命曆史題材劇需要有思想發現與精神灼照,真職場劇作為現實題材劇的組成部分也需要對社會生活、職場運行有真正的思考與洞見,才能有建立在此堅實基礎上的審美發現、提升與表達。

  由于創作者的猶疑不定,觀衆在對這部劇的接受上也同樣顯示出一種猶疑與疏離。按說觀衆苦“僞職場劇”久矣,但觀衆的追劇熱情似乎并沒有想象得那麼高。與此同時,真職場劇大多都沒有随時可以進入的熱鬧,而往往是靜水深流,耐心與思考是觀劇的必須,抱着“嗑孫俪和趙又廷CP”目的的觀衆必定會有所失望。也正如前文述及的《在遠方》的遭遇,真職場劇因其富含精神思考與嚴肅探索而被市場所低估。因此,高品質國産職場劇的春天一定要以劇集本身質量的提高和大衆對職場劇審美素養的提升為前提,二者缺一不可。

  作者:戴清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

  編輯:郭超豪

  責任編輯:王雪瑛

  *文彙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職場资讯推荐

热门職場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