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描寫紅雪的古詩

描寫紅雪的古詩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9 03:46:02

描寫紅雪的古詩?飄飄白雪美詩八首:朔風飄飄滿天雪,素發飄飄雪滿肩,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描寫紅雪的古詩?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描寫紅雪的古詩(古詩中的飄飄雪八首)1

描寫紅雪的古詩

飄飄白雪美詩八首:朔風飄飄滿天雪,素發飄飄雪滿肩

雪,從雪的象形字來看,就有一種讓人歡喜的存在感,上面是雨,下面是高台地面,表示這是可以長時間存在和堆積的,從上天降下的雨。雨, 雨,濡物者也。潤澤萬物從天上降落的水。

雪,它的最初的讀音,是怎樣的?是否也是這樣,讓人在冬天裡有着溫柔歡喜,三聲的婉轉,仿佛是期待已久,而終于符合的心願,從肺腑中吐出的那種厚重,仿佛終于收到,期待已久的禮物?

雪是重要的,那以土地為依賴的先民,在遠離水源的冬天,雪不僅是土地的滋潤,也是生活的水源之一吧。周朝的天子,在冬祭的時候,必會虔誠歌頌祈禱“上天同雲,雨雪雰雰。”在周之前,在夏商之前,想必也應如此,一場好雪使人們從蟄居的山洞茅屋走出,在雪中歌舞,因為那是上天的賜予,生存的期望。

雖然有無數的專家試圖解釋人們為什麼愛雪,比如它潔白,輕盈,帶給人安慰和快樂,但是這都不得要領。雪,就是上古重要的生存資源之一,喜歡雪,至少是在華夏民族的基因裡。

周朝對于雪的觀察和描述,已經相當成熟,雨雪雰雰,這個雨,是像下雨一樣下落,雰雰是密集細小的樣子,詩經裡還有雨雪霏霏,雨雪其滂,如彼雨雪,先集維霰。這個霰,是指大雪降落之前的冰雪細籽,那是雪雲的前鋒。

生産力的積累,讓人們更多地觀察雪,最初的飄,是指的回旋的風,後來就用在了雪上。

“陰雲起兮白雪飄。” 東漢末 · 繁欽。

當然我相信,最初說白雪飄飄的絕對不是繁欽,因為雪就在那裡,順着風勢飄動下落。北風蕭蕭,白雪飄飄,那是自古而然的口語,後來提煉成最美的下雪的詩句。

飄飄瑞雪下山川,散漫輕飛集九埏。

似絮還飛垂柳陌,如花更繞落梅前。

影随明月團纨扇,聲将流水雜鳴弦。

共荷神功萬庾積,終朝聖壽百千年。”初唐 · 宗楚客 《奉和聖制喜雪應制 》

一場好雪,對于龐大繁榮的唐帝國,有着傳承的重要,唐中宗和武則天時代,宮廷的内鬥從未停止,但是一場好雪,無論誰是皇帝,都會暫時放下你死我活的鬥争,因為那是上天的恩賜,國家農業豐收的基礎。這不,皇帝親自召見大臣,大家歌頌雪花,一起祈福吧。

那飄飄瑞雪從天上,下落到了廣袤的河山,它們輕盈飛舞,看似散漫,卻将所有的土地覆蓋。

它們像柳絮一樣,在冬天裡重新飛回楊柳的道路,它們像白色的花朵,重新開上的梅花枝頭。

它們靜靜落在地面,仰望一輪皎潔的明月,它們凝結成冰,讓泉水更加叮咚優美。

這是老天的賜予,願望我朝萬歲萬歲萬萬歲。

雖然雪化了之後,人間或者宮廷照樣刀光劍影,但是誰說這下雪和白雪的時候不美呢?肅穆,安甯,和諧,天子和臣子在雪中守望,至少有那麼片刻,他們是沉醉安詳的。

“朔雪飄飄開雁門,平沙曆亂卷蓬根。

功名恥計擒生數,直斬樓蘭報國恩。” 中唐 · 張仲素《塞下曲五首 其三》

邊塞的雪,則是另外一種狀态,這裡土地貧瘠,高山沙漠一望無際,或者點綴草原。遊牧民族的冬天,往往缺乏必要的儲備,也是趁着寒冷,侵擾中原之時。

這裡的雪很難将土地滋養肥沃,大雪飄飄,狂風卷過沙漠,連帶那些沙漠中的蓬草也連根卷起。

鎮守邊塞的将士,此時嚴陣以待,甚至冒着風雪反殺敵營,為的是讓中原的雪安靜落下,給國家和人民安甯。

他們在大雪中騎馬和遊牧民族戰鬥,他們甚至已經不計較殺敵多少,不計較功名,隻是要清除不安定的侵略者,報答來之不易的國家太平。

有人說,過去封建社會的政權和老百姓無關,但是在唐朝甚至更久遠之前,中國人就有根深蒂固的家國思想,有國才有家。

”帝鄉歲雲暮,衡門晝長閉。

睡起毛骨寒,窗牖瓊花墜。

披衣出戶看,飄飄滿天地。

豈敢患貧居,聊将賀豐歲。

褒貶無一詞,豈得為良史。

不耕一畝田,不持一隻矢。

多慚富人術,且乏安邊議。

空作對雪吟,勤勤謝知己。“ 北宋 · 王禹偁《對雪(988年)》節錄

北宋王禹偁是個正直的谏官,過年前,官員除了必要的值守,都會放假。王禹偁出生貧寒,在京過年。家人不在,倒也特别清閑,每天讀書,遲睡晚起。但是一場雪來驚動了他。一是半夜裡忽然寒氣重,被冷醒,結果看到窗戶開着,有雪花飛墜。

他爬起來往戶外一看,飛雪飄飄,鋪天蓋地。自己雖然清貧,這可是國家的瑞雪豐年啊。

然後他就睡不着了。開始思索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工作。王禹偁家境貧苦,靠給人磨面維持生計,這都是窮人的苦力活,所以他對社會底層有着深切的同情。這樣的雪冷,讓他瞬間從春風得意的谏官,陡然回歸了過去。他想起那些還在冰雪裡勞作的平民還有邊關的将士。

他忽然想到自己現在過着高枕無憂的生活,何其慚愧,自己現在不用耕田,不用拿着弓箭,但是總要為國家做點什麼吧。

他感謝這場飄飄大雪,喚醒了他的清醒,開始行使一個谏官的職責。

是每個人對于雪的态度和感受是不一樣的。很多貴族的愛雪,早已經隻是輕盈歡快的審美和娛樂。

“登山伐樵柯忽折,臨井汲泉绠仍絕。

音信不來無處說,朔風飄飄滿天雪。”北宋 · 釋智圓《古意 》

讓我們看看真實山民在冬天裡的生活。

雪固然是大地豐收的提前禮物,但是很多人還是要在風雪中,為了生存奔波。

比如這位僧人想必是住在山林裡的窮僧,無福享受城市廟宇的金錢香火。

在雪天上山砍柴,斧頭因為冰凍,在遭遇堅硬的樹枝時,忽然斧頭手柄折斷,而在打井水時,井繩也因為凍住了,在拉力中,冰淩的力量讓井繩斷裂。

而最倒黴的是山雪封路,無法獲得外界的消息。

這消息或者是朋友僧友的,更有可能是家人的。

修行者,也是人,同樣有着作為人的感情和期待,隻是用信仰去淡化生活中的艱苦。

然而總有不可以化去的艱難憂傷和思念。

比如這裡的雪,就顯得殘酷和凄涼了。

他困在深山,音訊不通,生活資料逐漸耗盡,隻能面對寒冷的北風,漫天的飄雪。

我知道他有信仰,他也必然會靠信仰度過這最艱苦的歲月。極寒之處必有大成就。

但是這樣的畫面,仍舊讓人心酸動容。他或者是在這樣的修行裡,體會到了更古老先民的艱辛和不易吧。

“四人三百十二歲,況是同生丙午年。

招得梁園同賦客,合成商嶺采芝仙。

清談亹亹風盈席,素發飄飄雪滿肩。

此會從來誠未有,洛中應作畫圖傳。” 北宋 · 文彥博《奉陪伯溫中散程伯康朝議司馬君從大夫席于所居小園作同甲會》

四個老人,耄耋之年,合起來320歲,而且巧的都是同一年生的,能聚集在一起真的不容易。他們同是朝廷官員,經曆了人生和官場的風雨,一場同甲會,将他們都請了出來。這樣的集會通常是皇帝的安排,所以稱為梁園會。

瑞雪豐年,高壽者為人瑞,這是太平盛世的美好,尊老敬老,一起過年,看瑞雪飄飄。

連他們自己都感動了。那飄飄白雪,落在了飄飄白發上,他們是時光和曆史的見證者,是瑞雪豐年的最好的祝福者,國運長,人長壽。

這是我看到的最美的飛雪飄飄圖。

他們的白發此時不再是頹敗的象征,而是和白雪一樣,意味着太平永恒,他們化作了真正的神仙,年齡和白發就是對世間最好的安慰和祝福。

“嚴寒瑞雪正飄飄,布滿乾坤似玉澆。

獨見牆頭傾赤豔,鮮紅幾朵破瓊瑤。” 南宋 · 金朋說《山茶花 》

什麼能見證雪的白,當然是紅色,梅花之紅,未必能襯托雪之美,但是有一種花,碩大鮮豔,足以讓冰雪世界更加壯觀。

那嚴冬的雪正飄飄,這雪布滿乾坤天地,就像無數的玉屑灑下,又像玉的溶液澆築在一切物體上頭。銀裝素裹,瓊樓玉宇,一片高低玉色和銀白。

此時,一樹鮮豔茂密的高大的茶花樹,在牆頭,依然露出鮮紅奪目的顔色。

那幾朵沒有被大雪完全遮蓋的紅色茶花,像雪裡的火,打破了這瓊瑤世界,又點綴了這瓊瑤世界。

色彩的鮮明,是茫茫雪中的亮點,雪使花更冷豔傲然,花使雪更潔白,在這一片寒冷的美中,顯示了,這是人間的天上,而不是天上的人間。

“飄飄風中雪,瀝瀝橋下水。

雪寒換清骨,水淺漱塵耳。

詩情散天壤,妙處乃在此。

得句欲似誰,岸梅是知己。” 南宋 · 姚勉《雪景四畫 灞橋騎驢》

有沒有人特地從雪中出行,當然有,因為雪是 固态的,凝固的大雪之中,不會像雨一樣沾濕衣裳。在雪地裡打滾也沒事,前提是你要做好必要的保溫措施。

古代的交通工具不像現在這麼發達,唐朝重馬匹,宋朝重驢子。租頭驢子去看雪,是比較劃算的,屬于承重敞篷車。

于是就有人雪中騎驢去賞雪。

可以在驢背上300度沐浴飄雪,你看着移動的風光,你是别人的風景。

比如 姚勉就是帶着這樣輕松愉快的心情出門,走在灞橋上,一路歌吟。

那飄飄美麗的雪啊,那清澈的橋下的水哦。

那雪中的寒冷讓俺感覺骨頭都有着那種脫胎換骨的清涼美,那清澈的水,正好洗臉洗耳。

冷嗎?其實不冷,在雪中行走不久,你就會發現自己身上蒸騰的熱量,而這熱量在零度左右的雪和水中,有種特别的體感,先是刺激的冷,然後是血液循環加速而産生的美妙的溫暖。

所以他是最懂得這種雪天的體感美的,也的确妙不可言。

隻有這個時候,激發了生命的活力,你才會想到,也許梅花并不冷,它們和你一樣,愛上了這種冷極生熱的美好。

讓雪下得更大更美些,可以驢打滾,可以人躺在雪地裡,高歌。

“飄飄舉似霓裳舞,爛漫橫陳玉樹花。

甯知點點飛來意,生自幽人兩鬓華。”元初 · 耶律鑄《故宮對雪三首 其三 》

那大雪飄飄在風中回旋,就像霓裳羽衣舞。那大雪飄飄,爛漫飛上樹枝,将樹木變作了玉樹瓊花。何等壯美。

這是元朝契丹人耶律鑄的詩,他的父親是鼎鼎有名的名相耶律楚材。

這裡的故宮,可不是明清王朝的北京故宮,而是開平府(上都), 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這裡有北方草原壯麗的景色,還有興安嶺。那麼這玉樹瓊花的壯觀,肯定類似霧凇。

這樣的寒冬裡的風雪霧凇在中原和江南地帶是非常罕見的。

耶律鑄母親是漢人,他身上保存着遊牧民族那種豪放和中原文化那種柔韌兩種特征。

站在元朝的上都的宮殿裡,看到玉樹瓊花的壯麗,他在想些什麼呢?

很難得是那種帶着漢文化氣息的時光流淌感。

或者他早已經感受到了王朝更替那種曆史的無情。元朝的朝廷内政實在是風雲多變的。耶律鑄在其中也飽受沉浮,而最終,這個王朝也短命,不足百年崩塌。

不過這首詩裡的玉樹花,倒是最美的北方的冬景。

又是一年大雪時,雪花飄飄,北風蕭蕭,你有哪些寫雪的美詩美句,一起來贊雪吧!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