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天山網
年貨節現場,市民挑選年貨。
天山網訊(記者秦金俐 豆興軍攝影報道)山貨幹果、野菜生鮮、精美工藝品……1月11日,哈密市伊州區首屆年貨節開幕的第一天,貨品琳琅滿目,市民摩肩接踵,熱熱鬧鬧的迎接新年的氣氛撲面而來。
上萬種商品彙集,精彩的文藝演出、書法家現場免費寫贈春聯,也吸引了如潮的人流,讓年貨節充滿文化氣息。
書法家現場寫春聯
此次年貨節最大的亮點是哈密各種特色農副産品集中亮相,包括有機蔬菜、東天山野生枸杞 、野蘑菇、紅棗、野菜、馬腸、幹果、生鮮肉類等數千種。經營者除了當地農副産品企業,很多農牧民也帶着自家土特産來此尋找商機。
伊州區相關負責人說,舉辦年貨節除了豐富哈密市民春節年貨市場,還給各鄉鎮農牧民搭建了一個銷售農畜産品的平台。
年貨節上,農牧民帶着自家土特産尋找商機。
本地特産旺銷
年貨節上,伊州區陶家宮鎮菜農王文和帶了自家大棚種植的15種有機蔬菜,這些隻施了農家肥的蔬菜吸引了一撥又一撥人購買。“早上4點鐘采摘的,新鮮着呢!忙得都沒時間吃早飯。”忙碌間隙,王文和随手從攤位上拿起一個西紅柿吃了起來。今年他種了4畝蔬菜大棚,2019年大棚收入20多萬元。
陶家宮鎮位于哈密市城郊,2019年種植了3000畝有機蔬菜。該鎮黨委副書記王猛說,2020年的種植規模預計将達到上萬畝,力争成為名副其實的哈密市蔬菜基地。
駱駝奶受到青睐
白石頭鄉馬場村村民賽利曼這次和鄰居帶來了近50公斤幹天山野蘑菇,有黑蘑菇、白蘑菇、羊肚菌等,成為年貨節上的暢銷貨。靠着野蘑菇,她每年能賺兩萬多元。位于東天山的白石頭鄉,有優質的旅遊資源,野生蘑菇聲名遠播,成為牧民增收的寶貝。該鄉還有專門的野蘑菇市場,有上百農戶經營,野蘑菇成為當地遊客喜愛的土特産。
西山鄉庫爾魯克村村民制作的馬腸子吸引了很多人購買。這次村民們拿來了自制的30多公斤馬腸。西山鄉是牧業鄉,家家養馬、駱駝、牛羊,馬腸子更是牧民冬季必做的美食。目前全鄉3個村一共開了40多個“農家樂”,家家經營風幹肉、馬腸子,一個旅遊季人均純收入至少2萬元。
一家本地企業工作人員現場包水餃,供遊人免費品嘗。
在現場,一家本地企業工作人員煮起羊肉水餃,供遊人免費品嘗,“好鮮”“好香”,吃過的人們豎起大拇指。據工作人員介紹,這些水餃的餡料均由紅棗羊肉做成。紅棗羊是在飼料中按比例添加當歸、黃芪和紅棗養大,肉質膻味淡,很鮮美。企業釆用建養殖基地,讓牧民代養的模式,不僅企業獲益,還讓牧民有了分紅。目前企業的養殖基地吸納了1700多戶農牧民加入。
花園鄉一家食品公司的負責人牛寶榮來自山西,他這次帶來的了彩色果蔬涼皮,用南瓜、火龍果、芹菜等原汁做成的涼皮色彩豐富,獨特的口感非常吸引眼球。牛寶榮說,他的涼皮生産車間2019年11月投入生産,目前最高一天能生産5000份果蔬涼皮。夏天還有用西瓜、西紅柿、胡蘿蔔、紅棗等原汁做成的涼皮。所用果蔬除了火龍果,其餘全部為當地農戶種植。“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為花園鄉的鄉親們增收做點事。”牛寶榮說。
當地果幹名牌“唱歌的果”展台上,有哈密瓜幹、棗片、桑葚幹等多種果制品。該企業還為當天參與直播互動的10位網友提供了果幹禮品。
駝奶、駝奶粉,椒蒿、地衣,辣皮子、辣椒醬……這些本地名優特産當天均成為了暢銷貨。“家鄉物産豐富,今天我買了很多,仍覺得很多想要的東西還沒買,明天我還來!“哈密市民邱成華興奮地說。
文化、藝術吸睛
葫蘆雕刻引來遊客
哈密市民間藝術家開米爾丁·吾買爾展台上的葫蘆雕刻,引得遊客紛紛驚歎。此次他帶了100多個手工葫蘆雕刻。高的有70厘米,小的隻有幾厘米高。每一個都雕刻着傳統特色的精美圖紋,顔色明亮美麗。他介紹說,一個高70厘米的葫蘆要雕15天左右。“葫蘆泡一兩天,刮掉皮,再畫圖案、雕刻、塗色、刷清漆。”開米爾丁說。他制作葫蘆雕刻品十多年,很多作品銷售到了内地。
哈密衣典刺繡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包靜帶來了上百件刺繡日用品,有錢包、襪子、枕套、拖鞋等。以牡丹圖案為主的哈密刺繡是非遺項目,是有代表性的“新疆禮物”,在哈密曆史悠久且流傳甚廣。她說,傳統作品顔色豔麗,近年來,該合作社在保證傳統圖案變化不大的情況下,對顔色搭配進行了改進,使之更加協調、時尚。去年合作社賣出10萬件,收入100多萬元。
開幕式上的民族歌舞、書法家現場書寫春聯,讓展廳更加春意盎然。
“來到這裡好親切,很多東西都讓我想到小時候過年的情景,充滿了家的味道。”在外地生活多年,在哈密長大的許斌這次特意帶着家人回來過年,他動情地說。
此次年貨節将持續到1月24日,從17日起還将開啟夜場,每天開放到23點左右,滿足各領域哈密市民的購物需求。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