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常州日報-常州網】
常州溧陽是全省首批10個創新型示範縣(市、區)之一。
近年來,溧陽市堅定不移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城市能級不斷攀升。科技創新競争力位居“2021中國科技創新百強縣”第12;溧陽高新區與北京中關村共建模式被國家發改委推廣,創新驅動綜合評價連續四年位居全省省級高新區第一;甯德時代、上汽集團等龍頭企業集聚産業鍊企業60餘家,今年以來動力電池出貨量分别占全省的40.7%、全國的18.6%;入選國家新能源電力裝備新型工業化産業示範基地。
創新溧陽,正步履铿锵奮力向前,以創新型示範縣(市、區)建設作為抓手,更好地把科技、産業和人才緊密結合起來,把創新驅動發展與沖刺全年目标任務、力争實現最好結果緊密結合起來,加快打造蘇南綠色崛起品質城市,為全省“勇挑大梁”貢獻溧陽力量。
科創賦能 産業發展駛入快車道
雖受疫情紛擾,企業擴大産能的腳步仍不停歇。今年4月份開工的天目先導納米矽基負極項目,目前正快馬加鞭安裝設備,部分已實現投産。該項目總投資20億元,達産後可年産5萬噸新型納米矽基負極産品,實現年營業收入35億元。
矽基負極材料被視為最具前景的下一代負極材料,随着新能源市場的快速增長,相關企業紛紛加碼布局。成立于2017年的溧陽天目先導電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無疑是這一領域的“領頭雁”。
天目先導以中科院物理所陳立泉院士、李泓研究員為技術帶頭人,專注于納米矽碳負極材料和固态電解質研發生産,擁有納米矽碳負極核心授權專利。2020年,天目先導獲評潛在獨角獸企業,成為世界範圍内具有一流競争力的負極材料企業。
“我們現有産能隻有5000噸,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預計明年底,我們的産能就能提到5萬噸。”天目先導高級研發總監褚赓博士介紹,在疫情和國内外市場競争的雙重壓力下,公司能夠脫穎而出,得益于長期堅持超前投入研發創新,擁有核心技術,從而制勝市場,步入了高速發展期。
2017年成立、2018年投産、2019年量産,再到今年追加投資開建新項目,天目先導一路高歌猛進,正是我市動力電池産業鍊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發展縮影。
近年來,溧陽市堅持“科創 産業”模式,通過創新鍊賦能産業鍊,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全國最完備的動力電池産業集群。目前,已集聚江蘇時代、上汽時代、璞泰來、科達利、聯赢激光等60餘家産業鍊上下遊企業,構建起從電池正負極、隔膜材料、電池單體到電池系統的完整産業鍊,形成“鍊式發展”格局。依托“鍊式發展”格局,打通産業鍊上下遊,強化動力電池、智能電網、智能制造産業互聯互通,加速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形成從創新端到制造端、從發電端到儲能端的體系合力,營造系統完備、互聯共生、創新活躍的産業生态。
勢正起,業正興!今年上半年,溧陽市顯現出強勁發展勢頭,全市地區生産總值、公共财政預算收入剔除企業留抵退稅影響均增長4.5%,增幅分别位列常州第二和第一;實現高新技術産值551億元,同比增長38.4%,占規上工業産值比重46.4%,較去年年底提高7.6個百分點。
平台支撐 更多人才從“搶過來”到“搶着來”
科技創新平台是集聚科創資源、彙聚科創人才、開展技術創新的有效載體,既是技術攻關的“芯片”,又是人才引育的“梧桐樹”。
作為江蘇省西南端的一個縣級市,溧陽市已建立長三角物理研究中心、天目湖先進儲能技術研究院、重慶大學溧陽智慧城市研究院等重大科創平台13家,其中4家為省級新型研發機構并獲省項目資金支持。
一個個科研創新平台,成為溧陽市企業破題轉型升級之困、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創新之源。如:天目湖先進儲能技術研究院累計服務行業企業超過300家,已孵化天目先導、中科海鈉等科技型企業6家,參與申報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3項。長三角物理研究中心與複旦大學等9家高校院所合作成立科學家工作室,積極開展锂電池領域關鍵材料、下一代電池等技術研發與項目培育,該研究中心今年獲省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專項資金2000萬元支持。重慶大學溧陽智慧城市研究院緻力于提高溧陽智慧城市産業集群整體競争力,在人才培養、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和企業孵化四方面做出突出成績,打造出校地合作新樣本,推動了智慧城市建設和産業升級。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高能級平台的落戶,不僅推動更多科技成果孵化、轉化、産業化,也吸引了一批批優秀人才集聚。
2021年,長三角物理研究中心與北京理工大學等18所知名高校共建“雙創實踐基地”,吸引了全國乃至全球人才來到溧陽創新創業。與此同時,天目湖儲能研究院成立的學堂設立了260多門線上課程,超3萬名學員在線進行高質量的知識體系培訓。随着線上線下齊發力,在2021年,該中心共舉辦國内外高水平學術會議20餘場,吸引各類專家學者來訪溧陽累計超2500人次,其中院士50人次。
對創新人才的渴望,已成溧陽城市宣傳窗口和引才名片。溧陽市連續發布三輪“天目湖英才榜”廣聚天下英才,先後集聚16位院士、20餘位國家級重點人才、116位省級以上領軍人才,年均為企業引進高層次人才2000餘名,對接産業用工3萬人以上。
一批批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合作成果在溧陽轉化,一批批“卡脖子”技術在溧陽攻克,一批批科技領軍人才脫穎而出……今日之溧陽,創新活力湧動,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态、新模式加速成長,正奮力打造以科創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縣域城市典範。(沈亞萍)
本文來自【常州日報-常州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