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是鮮活且廣泛的文化符号,蘊含着豐富的曆史文化信息,承載着人們的情感傳承。一個長期形成的地名,是一個地方獨具特色的符号。甘肅的地名,既有彰顯刀光劍影中的“武功軍威”,也回蕩着大漠孤煙裡的聲聲駝鈴。微遊甘肅特開設【跟着地名遊隴原】專欄,從甘肅這些充滿漢唐風韻的地名開始,帶領大家品讀甘肅。
臨夏州臨夏市
巍巍太子山下,滔滔大夏河畔
有一片被譽為“河湟雄鎮”、
西部“旱碼頭”的地方
五千年的曆史文明積澱了她
“物華天寶、鐘靈毓秀”的瑰麗神奇
優越的地理區位、人文、生态環境締造了她
無窮的個性與魅力
濃郁的民族風情、獨特的産業基礎
發達的商貿物流
展示着她澎湃的生機與活力
88.6平方公裡的土地上
既有北方的雄渾壯美
又有南方的旖旎風情
“南山北塬、一水中流”的河谷盆地
使這裡冬暖夏涼、四季分明、氣候宜人
成為一個“望得見山”“看得見水”
“記得住鄉愁”“像花兒一樣”的地方
這裡就是臨夏市
魅力花都
“牡丹随處有,勝絕是河州。”
清代詩人吳鎮的這兩句詩
把豔麗嬌美的河州牡丹描寫的活靈活現、躍然紙上
以紫斑牡丹為代表的河州牡丹
每年的五月份
臨夏市搖身一變成為一座牡丹城
花團錦簇 争相競放
早在800年前
牡丹就已綻放臨夏大地
植牡丹、賞牡丹、唱牡丹、浪牡丹
經久不衰
磚雕、繪畫、文學、音樂、戲劇、
歌舞、服飾等方面的牡丹文化元素比比皆是
如今河州牡丹
已成為臨夏市乃至臨夏州的标志
每年的五月更是專屬牡丹的日子
一到牡丹盛開的時節
濃豔的色澤、淡雅的花香
使河州牡丹花海中
臨夏市較大的牡丹園有百餘處
尤其是臨夏紅園、東郊公園的牡丹
豔絕一方
.大夏河百裡牡丹長廊花團錦簇、美不勝收
更是吸引了四面八方的遊客
一睹河州牡丹的風姿
同樣在臨夏的民居裡
家家戶戶幾乎都種植牡丹
不論城鄉、不管貧富、不論大小
民居庭院中總能看到牡丹的身姿
或一株、兩株、或滿園皆是
花開時節,走在臨夏的大街小巷
空氣中都彌漫着牡丹的芳香
同時,臨夏還積極打造一大批花卉園區
六十裡牡丹長廊、百益億農國際鮮花港、
牡丹科技園、城郊花卉産業園
構成萬畝牡丹畫卷在遊客眼前慢慢鋪展開來
公園城市
2018年,“公園城市”理念在成都首次提出
引起臨夏市的持續關注
2021年,臨夏市提出打造
魅力花都、公園城市的發展目标
努力變“城市中建公園”為“公園中建城市”
構築起都市人居的理想栖息地
近兩年
臨夏市先後改造升級東郊公園、人民紅園
市民多了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切實提升了居民群衆的幸福感
黃河國家文化公園——河州牡丹文化公園
人民公園、百益億農國際鮮花港
等一大批公園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
如今,大夏河畔條條街道便捷通暢
城市公園舊貌換新顔
處處可見喜人變化
臨夏市綠化面積達到792萬平方米
城市綠地率達到30.06%
綠化覆蓋率達到33%
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3.1平方米
開門見綠、推窗見景、出門進園
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城市輪廓越來越清晰
東有溫州 西有河州
“重商”是臨夏一張特有的名片
臨夏也有着悠久的經商傳統
臨夏自古以來是溝通中原與西域
經濟、政治、文化的紐帶
絲綢之路、唐蕃古道在這裡交彙縱橫
明洪武七年,
河州城内設茶馬司,
主管“收放茶斤,招易番馬”,
“萬馬騰骧,殆成雲錦”的繁榮景象,
蔚為壯觀。
茶馬互市的持續繁榮,
推動了農牧經濟的互補發展,
增進了各民族之間經濟、文化的廣泛交流,
也培育了臨夏人 “善商”的特長,
使臨夏地區發展成為西部物資集散的“旱碼頭”。
多年來,這裡茶馬互市,
商賈雲集,南來北往,東進西出,
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曾有
“東有溫州、西有河州”的贊譽
如今臨夏市新建了茶馬古市文化一條街
入駐了大型茶樓、茶葉專賣店
古玩文玩店,特色小吃、休閑飲品店
再現了“河湟雄鎮”交易繁忙欣欣向榮景象
在流動的時光裡依舊保持着那片繁華
将人們引向記憶深處那繁華的貿易樂土
一壺茶,品出悠悠河州千年曆史
一匹馬,踏出茶馬互市商業繁華
一條街,建築街景古樸精緻,
民俗風情處處彰顯
一座城,大河川流生生不息,
優秀曆史代代相傳
魅力花都,綠意盎然
是庭院深深花綻放
是萬條垂下綠絲縧
是百花鬥豔含苞放
是牡丹花開滿城香
公園城市,詩意栖居
是青磚黛瓦藏古韻
是堂前落燕築新巢
是涼亭石橋韻悠長
是紅牆綠樹相輝映
人文藝術,河州記憶
是新景舊貌煥活力
是古巷幽曲詩意濃
是生活與曆史相碰撞
當生活與山水勾連
當牡丹豔絕全城
當繁華城市和美麗鄉村各美其美
臨夏市
讓生活如臨畫卷
來 源:微遊甘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