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廣西南甯市賓陽縣“民間舞炮龍活動”舉行。 俞靖 攝
(新春走基層)壯鄉廣西上演民俗狂歡 千年“炮龍”舞動新春
中新網南甯2月1日電 題:壯鄉廣西上演民俗狂歡 千年“炮龍”舞動新春
中新網記者 黃豔梅
“我第一次體驗中國的舞炮龍活動,太刺激了,好開心。”2月1日,中國農曆正月十一,越南籍遊客淩秋好與友人在“中國炮龍之鄉”廣西南甯市賓陽縣體驗了一場“東方狂歡節”,她直呼中國的春節好熱鬧,充滿了“年味兒”。
舞炮龍活動現場人山人海。 俞靖 攝
舞炮龍、炸炮龍、摸龍頭、搶龍珠……當晚,具有1000多年曆史的舞炮龍活動在賓陽縣震撼上演,58條炮龍在縣城賓州鎮激情起舞,數十萬民衆及遊客在爆竹聲裡炸龍祈福,“求樂、求财、求福、求平安、求吉祥”。
賓陽縣地處廣西中南部,舞炮龍習俗起源于北宋年間,是在當地慶賀添丁的傳統習俗——燈酒節上發展而成的,是壯、漢民族文化交融的結晶,有“中華一絕”美稱。
前來遊玩的民衆與炮龍合影留念。 陳沿佑 攝
“炮震千山醒,龍騰百業興。”賓陽縣坊間認為,舞炮龍可以祛除晦氣,帶來雨水、豐收、吉祥和安定,寄托了民衆祈求人丁興旺、安居樂業、國泰民安的美好願望。
“我從小就跟着長輩舞炮龍,這一習俗文化是刻在骨子裡的。”賓陽縣賓州鎮三聯社區居民陸錫才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稱,其舞炮龍已有20餘年。今年,他所在的和翔社龍隊共有40多人報名争搶舞炮龍。
“紮龍”老匠人鄒玉特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展示炮龍編紮工藝。 俞靖 攝
炮龍是用竹篾、紙、布等材料紮成7至11節長30至40米的龍,被視為新年神物。賓陽炮龍特别講究精氣神,龍的五官、身形都嚴格按比例搭配。制作炮龍需要全程手工,工序有紮龍骨、粘龍皮、畫龍身、貼龍鱗、染龍布、裝龍珠等30多道。
遊客參加舞炮龍活動。 俞靖 攝
今年69歲的老匠人鄒玉特是賓陽炮龍代表性傳承人、廣西民間工藝大師。鄒玉特生于炮龍世家,他編紮炮龍已有50多年,不少形态威猛、栩栩如生的炮龍就出自他的手中。
“舞炮龍代表着團結、勇敢、進取、無畏的精神内涵,大家非常喜歡。今年春節期間,我出售了15條預定的炮龍。我還制作了1000條适合小朋友舞動的小手工藝龍,供不應求。”鄒玉特說。
遊客脖上挂着鞭炮等待炸炮龍。 俞靖 攝
舞炮龍是賓陽縣民衆春節中最熱鬧的活動,在外漂泊的賓陽人都會從四面八方趕回來。中新網記者當天走訪三聯社區,隻見這裡張燈結彩,賓客盈門,老人小孩、親朋好友、鄉裡鄉親團團圓圓,其樂融融。衆多遊客參加當地燈酒百家宴,品嘗特色美食。
舞炮龍活動在夜幕中進入狂歡高潮。 俞靖 攝
當天19時,舞炮龍活動在夜幕中進入狂歡高潮。一條條遊龍彙聚廟堂,待族上長者手執雞頭,醮血點睛,炮龍開光儀式完成。頓時,鑼鼓喧天,炮竹齊鳴,一條條巨龍騰躍而起,穿行在電光炮火中,沿街道挨家挨戶送去吉祥和祝福。
炮龍騰躍而起,按龍路順序狂舞而進。 俞靖 攝
舞炮龍現場,舞龍人頭戴竹帽、赤裸上身,絲毫不懼鞭炮的“槍林彈雨”。炮龍所至,各家各戶焚香迎龍,燃放鞭炮炸龍,“炮聲不停,龍舞不止。”當地人認為,炮龍在自家門前停得越久,新的一年就會越順利。
賓陽舞炮龍活動曆史悠久,内涵豐富,不論是舞龍的形式和技巧,還是紮龍的流程和技藝,均别具一格。
炮龍挨家挨戶送福。 俞靖 攝
近年來,賓陽縣打造炮龍旅遊文化品牌,開展炮龍等非遺文化進校園活動,積極參與國内外文化展示交流,先後赴新加坡、韓國等國家交流表演,在國際上頗具盛譽。賓陽炮龍節于2008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并獲評“中國最佳非物質文化遺産節慶”。
舞炮龍活動現場。 俞靖 攝
據悉,今年,為舞炮龍活動安全有序、熱烈喜慶,賓陽縣成立服務民間舞炮龍活動工作領導小組,堅持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明确職責,專人專班管理,确保秩序維護、交通管理、安全保障、文明舞龍、後勤服務等各項措施落細落實。
同時,借助2022年榮獲“廣西全域旅遊示範區”稱号的東風,賓陽縣各景點都精心策劃、盛裝待客。當天,賓陽縣城還舉行專場文藝演出,與舞炮龍活動交相輝映,給民衆帶來一個豐富多彩、歡樂祥和的“東方狂歡節”。(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