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掃墓的風俗特點

掃墓的風俗特點

民俗 更新时间:2024-12-26 14:03:59

掃墓的風俗特點(農村掃墓風俗)1

(原創)

農村給已故老人掃墓的風俗時間已久,起源于古代帝王“墓祭”之禮,墓祭是貴族活7動,在古代,平民百姓是沒有墓的。到了秦漢時期封建等級沒有那麼森嚴,老百姓有墳地後才仿效貴族舉行祭奠活動以緬懷先人,稱之為家祭。到漢代以後,墓祭才逐漸形成風俗!每年祭祀好幾次:大年初一五更鼓、正月十五下午、清明節、農曆十月初一之十五、周年祭日等五次。人們對每次掃墓都非常重視,子女及晚輩隻要能參加的盡可能參加,以表示對前輩的尊重,也有祈福的含義,體現出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先說大年初一五更鼓掃墓吧,本來這是一年中的第一天,應該居家團員,但是,先祭祖,這充分說明了中國人民不忘曆史,尊敬老人的傳統美德。這一天早晨,按照農村風俗,不允許叫喊别人起床,自己應該主動起床。但是,由于除夕熬年夜看春晚,自然就睡得晚,早晨起床就有難度,年輕人起床就更難了。由于除夕夜家長有交代,所有人又重視,因此,家人大年初一早晨起的都早。全家人梳洗後,天接近五更了,根據分工,各幹其實。男的拿齊到墓地祭祀用的貢品及紙錢,女的開始在家包餃子。男人到了墓地,清掃墓前場地,擺上貢品,在墳前畫一個大圓圈,各種貢品紙錢都放在大圓圈内表示安全,然後按照長幼順序下跪,點燃紙錢,禱告一些吉利的話,等到紙錢燒完之後,每人叩三個頭,祭祀就算結束了。

正月十五祭祖,也是給已故前輩的靈魂送紙錢,讓他們在陰間有錢過好元宵節,以祈求對後人的保佑。

清明節祭祖風俗,提倡早祭祀,即要在清明節之前掃墓,不要在清明節之後。農村清明節“早清明晚十來一”的說法。反之,農曆十月初一至十五即十來一,祭祀要在初一之後。清明節當天也可以上墳,但應該早一點,通常應該在早上8點之前,不然就失去意義。清明節上墳時,人們都在已故先祖墳上放上紙錢壓上。這是一個傳承中華民族孝道孝行的好時機,可以借此機會對孩子們進行教育,宣講家族傳承、先人的故事,讓自己行孝的行為給子孫後代做一個好的表率,一個推崇孝道的家庭才能成為一個和諧的家庭。

農曆十月一日祭拜日,是祭拜送寒衣之時,大家要心懷感恩與緬懷之情,不要睹物傷情,憂傷悲痛,因為這個時間正是陰氣旺盛的時間,你的傷心難過,容易招來陰邪之氣上身,影響身心健康,不得不防。反而應開開心心,讓冥界先人也感受到你生活得很開心快樂,這種和諧的氣氛是最好的。送寒衣的步驟,如果到墓地去,首先要清理墓碑和附近的灰塵、雜草及不潔之物,然後選好地方畫個大圈,擺上貢品、點上香燭,焚燒紙錢、寒衣,邊燒邊禱告,彙報一下家裡的喜事與好事,讓先人在那邊安享太平。

周年祭日,這個祭日尤為重要,一般子女都是必須去的,在周年這一天或提前或推遲一天進行掃墓,寄托對故人的哀思。親人的周年祭日,切不可給墳墓填土或者挖土,會破壞墳地生氣的聚集,不利于後人運勢;燒周年時紙錢祭品是必不可少的。食、住、行等生活日用品,都可以作為祭祀品。祭品,可以是實物,也可是紙或其他材料做的象征性的實物。人們認為鬼魂享用祭品隻是一種精神、氣息上的享用,隻吸取祭品的精氣而不食其實體,大多數情況下祭品也都是可以食用的。

現在提倡文明掃墓,每到祭日,給以故先人墓前送花,以表哀思!

總之,掃墓是為了銘記傳統,也是盡孝的一種表現,同時也傳承了中華民族“孝”的精神,代表不忘本分。先人們所創造的傳統文化,是萬不可忘記的。緬懷先人是人們尊重生命的表現,同時也是對過往曆史的一種敬畏,對先人奮鬥和辛勞的敬重新,是人們借以表達感恩之情,體現血脈相連的親情之愛。我國是禮儀之邦,裡面包含着我國人民的傳統禮儀文化,是民族史、家族史,具有承前啟後的意義,應該傳承下去,發揚光大,使我們中華民族經久不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