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哪位前輩天師,鎮住的108位魔王
熟悉《水浒傳》的人都清楚,在水浒開篇,便是洪太尉奉皇上旨意,上龍虎山請張天師,結果他最終因私闖伏魔殿,放走了被鎮壓在此地的108位魔王。到了宋徽宗時期,這108位魔王齊聚梁山,從此便有了水浒108将。
那麼現在的問題是,是哪位前輩天師,把這108位魔王,鎮壓在龍虎山的伏魔殿中的?其實,在水浒中便有答案,當洪太尉發現了伏魔殿後,便問主持是怎麼回事?

主持說:“此是老祖大唐洞玄國師封鎖魔王在此。但是經傳一代天師,親手便添一道封皮,使其子子孫孫,不得妄開。走了魔君,非常厲害。今經八九代祖師,誓不敢開。”
顯然,是大唐洞玄國師,鎮住的這108位魔王!那麼,到底有沒有這位洞玄國師,是何來曆?别說,還真疑似有一位,但不叫“洞玄”,而是被元順帝,敕贈為“沖玄洞真孚德真君”的這位 !

二、第一種說法
莫非這位“沖玄洞真孚德真君”,就是水浒中所言的“洞玄國師”?答案是,有此一說。皆知《水浒傳》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所著,估計施耐庵随手就抓過來,也不知是寫錯了,還是被後人抄錄錯了,把“玄洞”寫成了“洞玄”。
不過,最有力的證據便是,“沖玄洞真孚德真君”不是元朝人,而是唐朝人,據《漢天師世家》記載,他生于唐會昌年間,即唐代宗時期,叫張谌,字子堅!

唐武宗曾召見過,賜建真仙觀,還要請他當官。但張谌堅決不同意。在唐懿宗時期,一次他喝得大醉,然後就駕鶴歸西了,所謂“大醉而化”,活了一百多歲。是曆代天師傳人中的第20代天師!所以從年代上考證,很可能是他!
不過且慢,據《水浒傳》中的主持所言,除了年代外,還給出過輩分,“經八九代祖師,誓不敢開”。若再從這個信息來判斷,就對不上号了。因為宋仁宗時期,有過兩位天師,分别是第25代和第26代天師。故而向上推八九代,就應是第18代天師了。

三、第二種說法
那麼第十八代天師是誰?據《漢天師世家》記載:此人名叫張士元,字仲良。這可是位牛人,經常是一身玄(黒)袍。當時在龍虎山上有很多猛虎,沒人敢輕易上山。但每當風雨大作之時,便會發現,張士元一身玄袍,戴着玄冠,騎着一隻黑虎“往來諸峰間”,即,在山峰上自由穿越。
在山南面,是他的煉丹房,而在山北面更是神奇,還有一口黒龍井等。最終他活了92歲!參看第18代天師的記載,這位張士元天師更是彪悍。所以,從輩分上來考證,筆者把他列為,第二個選擇。
由此我們得知了,鎮住108位魔王的“洞玄國師”,有兩個人選,一個是從年代(唐朝)上考證,是第20代天師張谌,另一個是從輩分上(經八九代祖師)考證,是第18代天師,張士元,(他應該是南北朝時期的人)。
至于到底是哪位?連《水浒傳》自己都說不清,為此打了架,咱也隻能跟着糾結至此了!

四、水浒中的當代天師,又是誰?
水浒中,除了鎮住108位魔王的這位前輩天師外,還有一位當代天師,原文說他是“一個道童,倒騎着一頭黃牛,橫吹着一管鐵笛”,是個小孩模樣。那麼他是誰?
第一個要知道的是,洪太尉前龍虎山的時間,是宋仁宗“嘉祐三年”(公元1058年)。
第二個要知道的是,在宋仁宗時期,宋仁宗曾賜封過兩位天師。

宋仁宗天聖八年(公元1030年),賜第25代天師:張幹曜,為“澄素先生”,居龍虎山。
宋仁宗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賜第26代天師:張嗣宗,為“虛白先生”,他是張幹曜的長子,居龍虎山。顯然第25代天師張幹曜,死于1055年。
而宋仁宗嘉祐三年,是公元1058年,所以可以肯定,出現在水浒中的那位“當代天師”,便是第26代天師:張嗣宗!

據載:他一出生就左手有印文,即,被老天爺指定為下代天師。七八十歲時,還是“貌若童顔”,很符合《水浒傳》的外貌特征。唯一有問題的是,在“至和二年己未,宋仁宗召赴關,祈梼有應”。
即,張嗣宗在公元1055年,奉宋仁宗召喚,去過京城,幹過祈禳瘟疫等事情,卻不是《水浒傳》中所言的公元1058年。但這種誤差,其實完全可以忽略的,故而,水浒中的那位上京城祈禳瘟疫的天師,便是這位張嗣宗天師。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