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8年中考語文課外文言文閱讀:答題技巧一、劃分句子節奏
劃分句子節奏,文言語句的停頓應遵循兩個原則:
①人名、地名、物名等中間不能停頓;
②表示一個完整概念的短語中間不能停頓。
技巧一:弄通文意斷句
給文言文斷句,需先要閱讀全文,了解文意,這是斷句的先決條件,通讀全文,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以及大緻意思。要注意文言文單音節詞占多數的特點,抓住幾個關鍵的字詞進行翻譯以理解文段大意。
技巧二:利用對話标志斷句
常以“曰”“雲”“言”為标志,兩人對話,一般在第一次問答時寫出人名,以後就隻用“曰”而把主語省略。遇到對話時,應根據上下文判斷出問者、答者,明辨句讀。
技巧三:借助文言虛詞斷句
古人的文章沒有标點符号,為了明辨句讀,虛詞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語氣詞和連詞的前後,往往是該斷句的地方。
技巧四:找出動詞,明确句意
古漢語中,找出了動詞或形容詞謂語,也就區分出獨立的句子,明确了語句的意思,從而正确斷句。
技巧五:借助名詞(代詞)斷句
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謂賓,而主語一般由名詞或代詞充當。名詞一般為文章陳述、描寫、說明或議論的對象,在它們的前後往往要進行斷句。找出文中反複出現的名詞或代詞,就基本上可以斷出句讀了。常見代詞有:“我”(吾、予、餘、我),“你”(爾、汝、女、公、卿、若、君、而、乃、子),“他”(之、彼、其、此)。
技巧六:利用對稱句式斷句
解題時,注意古文講究整齊對稱、行文中上下句常用相同的字數和相同的結構等特點。
初中語文文言文答題技巧
二、初中文言文閱讀知識歸納及答題技巧
1、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具體語境中的含義。
2、理解常見文言虛詞(之、其、而、以、于、乃、雖、為、者、且、則、乎、然、與)在文章中的含義和用法。
3、理解并翻譯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歸納文章内容要點。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達的作者的觀點、态度。
6、對文章的内容、語言和寫法有自己的體會和見解
解析:
1.文言詩文背誦要求做到一字不漏,一字不添,一字不倒,一字不改;默寫文言詩文語句,不僅要連貫前後語句,默寫時還應一字不錯。中考默寫一般4句詩、2句文,特别注意背誦篇目中的名句。記住并糾正自己以前默寫中的錯别字。
2.古詩理解鑒賞要重點關注各冊教材中以講讀篇目出現的古詩詞曲,要注重古代文化文學常識的積累,特别是教材中的注釋;要對《篇目點擊》中的賞析指導和練習相當了解,對詩句的理解、詩詞主要内容和寫作意圖、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把握準确。
3.對一些名家名篇,還應了解作者的姓名、生活時代和篇名。
4.掌握常見文言實詞的含義和6個虛詞的用法。一般為古漢語的特殊用法為:一詞多義、通假、詞類活用、古今異義。因此對課文中的這類詞要特别重視,必須理解掌握《篇目點擊》中收入的150個實詞和6個虛詞的用法,特别是初中教材中出現的義項。
5.在句子翻譯中要有敏感的“特殊句式”意識。如省略句,注意把省略的主語賓語加上;如判斷句、倒裝句(賓語前置、狀語後置)、被動句、反問句等。在翻譯時要落實關鍵實詞的含義和虛詞的用法,翻譯句子的語氣句式必須與原句保持一緻。
6.在課外文言文的閱讀上,遇見不會的詞或者一下沒想起的詞大可不必緊張,聯系上下文,結合故事(文章)的情節,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詞帶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記翻譯不可脫離文章。如果選文下有注釋,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釋的提示作用。
7.在課内語段閱讀上要注重選文主要内容的歸納概括,如果在自己複習掌控的範圍内,當然可以憑記憶答題;若自己複習不到位或記憶不清,則要仔細閱讀選文收集處理信息,然後作出合理而簡要的表述。在課外文言文閱讀上,要注意文章蘊含的道理體悟或文章中人物性格特征的歸納提煉。
常見考法:
從考查形式上看,以單篇閱讀為主,也有的安排文段與文段、文段與詩詞的比較閱讀或鍊接閱讀。選文采取課内和課外相結合的方法。從近幾年考題看,課内文章入選率較高的有《鄒忌諷齊王納谏》《嶽陽樓記》《醉翁亭記》等名篇。
課标對文言文閱讀提出的要求是:“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内容。”中考文言文閱讀材料的選取必須是“淺易”的,對“淺易”的理解應當是:文中多數字詞屬于常見的實詞和虛詞,即使有少數生僻字詞,或選文中出現不常見的典故,也會安排注釋以降低難度,讓考生在初中文言文學習的基礎上,“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題型分析及解題方略:
文言散文的考查,常見的考點與題型不外乎字詞解釋、斷句、語句翻譯、文意歸納、寫法分析、人物與作品評價等内容。下面就複習和解題方法提幾點建議:
1.準确解釋字詞含義。注意利用注釋,利用平時積累的實詞虛詞知識,利用拓展聯想和關聯組詞,确認字詞在上下文語言環境中的意思。
2.正确、順暢地翻譯句子。翻譯句子,第一,要内容正确,符合文意;其次,譯出來的句子要表達準确,得體流暢。
3.概括文意。往往通過填空、回答問題的方式,考查對文章層次、景物特點、内容要點(如湖北武漢卷10題:年羹堯善于用兵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請簡要概括。吉林卷15題: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所記叙的範仲淹讀書時的轶事)、人物性格特征與感情态度、作品意義、閱讀感受等方面的把握程度。這是除了字詞解釋和語句翻譯之外考查頻率最高的點。解答時務必注意,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善于從細微處着眼,篩選重要信息,歸納概括要點,同時要推敲答案用語的準确性,概括力求要言不煩,不偏不倚,切中要旨。
4.比較閱讀。這是近幾年較為常見的一種題型。常用的是兩段材料比較,材料的相關點一般在于作品的題材、主題、人物、手法、社會意義等方面。有的以課内散文為主,鍊接課外相關材料(如江蘇常州卷《鄒忌諷齊王納谏》與《成侯鄒忌為齊相》,湖北黃石卷《出師表》與《諸葛亮言家事》);有的兩篇都是寫景的遊記(廣西柳州卷《三峽》與《與朱元思書》);有的是同一作者寫不同景點的文章(如湖北潛江卷袁宏道的《滿井遊記》與《虎丘記》);有的用相關主題的兩段材料(如山東濱州卷《魚我所欲也》與《晏子谏景公》,福建廈門卷用兩段賞荷的材料)。
比較閱讀隻是一種形式,在兩段或幾段材料之間有一種互補或互襯的關系,有的從兩段文章的共性方面命題,有的是各自單獨命題,題目互不相幹,材料之間沒有比較,後面一篇隻是前一篇在内容上或題量上的補充。考點基本與單篇考查是一緻的。
5.拓展遷移。為了做到古為今用,學以緻用,命題常考查對散文主題與人物思想感情的評價,要求考生聯系實際談談對某些觀點的看法。解答這類題目,要善于從古代史料中讀取人物優秀的思想品質,從事件中讀取寶貴的人文精神,用發展的眼光評價其社會意義,同時也要注意到時代的局限性,恰當地取舍,合理地揚棄。
6.寫法分析。包括語言品味、修辭賞析、結構分析、文章風格闡釋等等。答題時盡力借助已學過的課文,聯想已做過的訓練題,舉一反三,由此及彼,尋求答案。
初中語文文言文答題技巧
三、【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各題型答題技巧梳理
考點一:實詞釋義(含實詞辨析)
文言實詞絕大部分具有多義性,這類題不僅要靠積累,還需掌握一定的推斷技巧。
技巧一:直接遷移法
又稱“聯想推斷法”,即聯系已學課文中有關該詞的用法推斷詞義。
如:“過而能知,可以為明”中的“過”字,如果能聯想到《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中“人恒過,然後能改”的“過”的意思,就能理解該句中“過”的意思為“犯錯”。
技巧二:語境推斷法
解釋詞義時,要緊緊抓住上下文,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如:河北中考出現課外文言句“使者及門”的“及”,結合上下文語境可知“及”應為“到”的意思。
技巧三:組詞推斷法
将文言文中的詞語進行擴充,組成現代漢語中的詞語,然後再根據具體語境确定文言實詞的詞義。
如:“雜然而前陳者”中“陳”字的字義推斷,大家可以把“陳”組成幾個詞語,從中作選擇:陳列、陳舊……通過篩選不難找到“陳列”這個意思。
技巧四:成語印證法
成語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詞義,可以用熟知的成語來推斷文言文中的實詞詞義,如河北2015年真題中“而己有饑色”中的“色”,可聯系成語“面不改色”的“色”來理解,意思為“臉色”。
考點二:虛詞意義及用法辨析
技巧一:代入篩選法
如果我們知道某個虛詞的基本用法和意義,在閱讀和解題時,就可将它的每個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選其中講得通的一項,從而獲得正确答案。
如:“之”是最常見的文言虛詞,其用法有:
①代詞,可譯為“他(她、它)”“這”“他(她、它)的”或自稱等;
②結構助詞,譯作“的”;
③助詞,不譯;
④動詞,譯作“去”“往”“到”等。
然後一一代入相應句中進行理解和篩選。如昆明中考9題B項“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跪而拾之以歸”,前一個“之”是助詞,不譯;後一個“之”是代詞,指撕碎的奏牍。
技巧二:句意分析法
根據句子的大意推斷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
技巧三:交換理解法
如果給出兩個句子,讓我們判斷句中某個虛詞的用法是否相同,我們可以将其中能确定的一句中的虛詞意義和用法代入另一句來理解,看句子是否講得通,如果講得通,那意義和用法就是一樣的,如果講不通,意義和用法就不一樣。
考點三:句子翻譯
1. 緊抓關鍵詞
文言文句子翻譯給分點往往是翻譯句中的關鍵字詞,關鍵字詞如果沒有準确翻譯出來,就會失分。
如“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翻譯為:他們自己說他們祖先(為了)躲避秦時戰亂,帶領妻子兒女和鄉人來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譯出大意計1分,“妻子”“絕境”解釋各0.5分)
2. 翻譯特殊文言句式
(1)判斷句
古漢語判斷句一般用名詞或名詞性短語對主語進行判斷,不用判斷動詞“是”。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也”。另一種是用“則”“皆”“乃”“為”“即”“非”等判斷詞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斷。
還有一種情況是不用判斷詞,要根據上下文進行判斷:
① “則”表肯定判斷,可譯為“是”。
例: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嶽陽樓記》)
② “是”作動詞,表肯定判斷。
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銘》)
(2)倒裝句
常見的倒裝句有以下四種:
①主謂倒裝。在感歎句或疑問句中,為了強調謂語而将它放到句首位置,以加強感歎或疑問語氣。例:“甚矣,汝之不惠!”正常語序應是“汝之不惠甚矣”。謂語前置,表強調的意味,可譯為“你太不聰明了”。
②賓語前置。否定句中代詞充當賓語、動詞或介詞的賓語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為提賓标志時,賓語通常都要前置。例:“何陋之有”即“有何陋之”的倒裝,可譯為“有什麼簡陋的呢”。
③定語後置。古漢語中有時為了突出修飾語,将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後。例:“予謂菊,花之隐逸者也。”句中“花之隐逸”是“隐逸之花”的倒裝,可譯為“具有隐逸氣質的花”。
④介賓結構後置。A.用介詞“于”組成的介賓短語在文言文中大都後置,譯成現代漢語時,除少數譯作補語外,大多數都要移到動詞前作狀語。例:“能謗譏于市朝。”為介賓結構後置,正常語序應為:“能于市朝謗譏”,将介賓結構“于市朝”後置。B.介詞“以”組成的介賓短語後置,翻譯時,一般都前置作狀語。例:願陛下托臣以讨賊興複之效。将介詞短語後置做狀語,原句應是“願陛下以讨賊興複之效托臣”。
(3)省略句
常見的有主語省略、謂語省略、賓語省略和介詞省略,有時也省略數量詞和定語等。
①省略主語。如:漁人甚異之……(漁人)便舍船,從口入。(《桃花源記》)
②省略謂語。如: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
③省略賓語。如:人不知(之)而不愠。(《論語》)
④省略量詞。(文言文中數詞後常省略量詞)。如:一(張)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塊)撫尺而已。(《口技》)
⑤省略介詞。如:有時朝發(于)白帝,暮到江陵。(《三峽》)
(4)固定句式
初中常見的文言文固定句式有:
①“不亦……乎”:相當于“不是……嗎”。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論語》)
②“以……為……”:相當于“把……當作……”。如: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即“把叢草當作樹林,把蟲蟻當作禽獸……”。(《童趣》)
③“何……為”:相當于“為什麼要……呢”“為什麼會……呢”。如:此何遽不為福也?即“為什麼不會變成福呢?”(《塞翁失馬》)
④“何以……”:相當于“憑借什麼……”。如:何以戰?(《曹刿論戰》)
(5)被動句
被動句主要有兩種情況:
一是用“于”“為”“為……所……”“見”字表被動;
二是沒有被動詞,但意思隐含被動,要根據上下文語意去推斷。
3. 牢記翻譯基本方法
“留、換、調、增、删”是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
“留”是保留原文中的詞語;
“換”是替換詞語,如“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中的“觀”用“景象”替換;
“調”是調整語序,如“何陋之有”翻譯為“有什麼簡陋的?”;
“增”是增補詞語或句子的成分,“夫大國,難測也”翻譯為“大國的虛實是難以推測的;
“删”是删去不譯的,如“陳勝者,陽城人也”中的“……者……也”不譯。
以上的内容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初中語文文言文答題技巧,希望上面這些文言文解題方法技巧可以幫到對文言文學習有困難的朋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