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什麼病會有腳底皮膚脫皮的現象

什麼病會有腳底皮膚脫皮的現象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4-05 14:32:19

什麼病會有腳底皮膚脫皮的現象(腳底脫皮引發社死)1

|策劃/編輯:雅韻 責編:yellow&cici審核:李雲

什麼?現在外貌内卷已經卷到腳了嗎?

繼精靈耳、直角肩、A4腰之後,很多人開始追求“剝殼雞蛋”般的腳...(真就是從頭發絲到腳指頭都不放過)

什麼病會有腳底皮膚脫皮的現象(腳底脫皮引發社死)2

本紅一位朋友就跟風入了号稱可以告别腳部死皮,一周讓雙腳“如嬰兒般嫩滑”的腳膜。嫩不嫩滑不知道,社死是真的社死。

她使用後沒幾天和朋友相約足浴(是的她完全忘了足膜這碼事),結果桶裡不斷升起、漂浮着脫落的腳皮,直接被人誤會有嚴重的腳氣。

什麼病會有腳底皮膚脫皮的現象(腳底脫皮引發社死)3

社死還算事小,以往還有很多因使用不當而造成化學灼傷的案例,接觸性皮炎的情況更是屢見不鮮。

什麼病會有腳底皮膚脫皮的現象(腳底脫皮引發社死)4

原以為是美容神器,一不小心反而變成傷人利器。這個足膜究竟是何方神聖?先來認識認識它。

足膜究竟是什麼

腳膜能讓腳部皮膚變嫩其實就是通過“角質剝脫劑”來軟化足部角質層,從而促進老繭、死皮的快速脫落。這些“角質剝脫劑”和面部刷酸類似,主要是水楊酸、乳酸等等。

不過相比于面部産品,足膜中這些成分的濃度往往是比較高的,因為要讓使用者能在短時間内感受到“非常棒”的效果。

什麼病會有腳底皮膚脫皮的現象(腳底脫皮引發社死)5

但随着顯著效果一起來的,還有對皮膚的傷害。高濃度的酸若是使用不當,很可能會造成局部紅腫、水疱、瘙癢等情況。

所以若是實在想用,一定要購買正規來源的産品,并且按照說明控制好使用時長,使用過程中如有不适需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時就醫。

另外,足部有傷口或者感染病竈的同學也要避免使用足膜産品,否則有可能引起傷口感染。

如何溫和保養jiojio

那麼有同學可能要問啦,有沒有不那麼“冒險”的保養方法呢?

如果腳部皮膚隻是比較粗糙,可能是皮膚幹燥,日常使用溫水泡泡腳,然後塗抹封閉性較高的保濕霜即可,沒有必要用剝脫足膜那麼激進的方式“隆重對待”。

什麼病會有腳底皮膚脫皮的現象(腳底脫皮引發社死)6

以下情況才是你真正需要引起注意、慎重對待的。當你的腳除了幹燥脫屑外,還伴有瘙癢、紅腫甚至水疱時,可能是有其他皮膚問題,需要前往正規醫院診斷治療。

引發腳部脫屑的疾病

  • 足癬

足癬是一種常見的淺部真菌病,緻病菌以毛癬菌為主。臨床上分為水疱型、間擦糜爛型、鱗屑角化型等,幾種類型可以同時存在。患者通常會伴随瘙癢,且越抓越癢。

此外,足癬還具有高傳染性,不但容易傳染給他人,還可能蔓延到身體其他部位成為手癬、股癬。所以一定要盡早就醫,遵醫囑進行抗真菌治療。

什麼病會有腳底皮膚脫皮的現象(腳底脫皮引發社死)7

圖源:tsu.tw

  • 濕疹

濕疹是一種常見的慢性複發性瘙癢性皮膚病,常伴有皮膚幹燥、劇烈瘙癢。皮疹往往幹燥肥厚,有明顯的苔藓樣變,部分患者也可表現為癢疹樣。

病情較輕者以保濕為主,輕微瘙癢時可短期酌情使用爐甘石洗劑、外用類固醇激素藥物來止癢,病情較重者建議盡早到醫院就診。

什麼病會有腳底皮膚脫皮的現象(腳底脫皮引發社死)8

圖源:tsu.tw

  • 剝脫性角質松解症

剝脫性角質松解症是一種掌跖部角質層淺表性剝脫性皮膚病。表現為手掌和腳掌出現比較表淺的幹涸性水疱,沒有傳染性。

大多數2到3周會自愈,可以外用溫和潤滑劑,如多磺酸黏多糖乳膏或者尿素乳膏。對于嚴重的可以外用維a酸乳膏(如0.025%維A酸乳膏),低濃度角質剝脫劑(如2%水楊酸軟膏)等。

什麼病會有腳底皮膚脫皮的現象(腳底脫皮引發社死)9

圖源:tsu.tw

  • 掌跖銀屑病(手足銀屑病)

掌跖銀屑病表現為在手腳心反複發作的膿疱、水疱,屬于膿疱型銀屑病的一種。膿疱反複發生,造成手足皮膚增厚、發紅,表面有大量鱗屑剝落

如有此類症狀,一定要及早就醫診斷治療,平時也要加強護理,避免刺激。

什麼病會有腳底皮膚脫皮的現象(腳底脫皮引發社死)10

圖源:參考文獻[1]

最後,也希望大家不要被網絡上宣傳的外貌焦慮所裹挾,美是多元化的,不該被所謂的公式“精準”定義。每個人都有追求美的權利,但健康一定是第一位。

大家最近有什麼困擾嗎?歡迎留言告訴我~

還有20天就過年啦,大家是不是(不想上班,隻想摸魚)準備囤年貨了呢?

這次的年貨節,希川科顔推出了很多優惠福利,不容錯過!快快點擊次條了解詳情,一起囤起來吧!

〔參考文獻〕

[1]李世軍,汪宇,林建紅,張偉,周文明,陸洪光. 手足銀屑病1例[J]. 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7,31(04):466.

[2]手癬和足癬診療指南(2017修訂版)[J]. 中國真菌學雜志,2017,12(06):321-324.

〔免責聲明〕

本文數據更新于2022年01月12日

由「皮膚科楊希川教授」原創,旨在為讀者科普

科普内容不能代替醫生診治意見,僅供參考

如有皮膚問題,請及時咨詢醫生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