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社會生活的人際交往中,首先要學會人與人之間的彼此稱謂,俗話叫稱呼。
無論誰一見面都得有個稱謂,既稱謂對方也稱謂自己;既有敬稱,也有謙稱。如果稱謂适度得體,能讓對方也能稱謂自己。既有敬稱,也有謙稱。如果稱謂适度得體,能讓對方感覺舒服,友好。可以一下子從心理上縮短交際距離,相反地,如果稱謂不當或者該你稱謂的不稱謂,則會使對方感到很不愉快,于是下一步進行人際交往後果将不堪設想。
稱謂可以反映出人的社會地位、教養、性别、婦女的婚姻狀況等。從稱謂中可以看出,人際交往的關系是否親近?人際交往中是至關重要的,萬莫忽視。你們知道嗎?我們中國人的稱謂十分複雜,且繁瑣之極,萬萬不能混淆。比如:稱自己的祖父、祖母為家祖父、家祖母。稱已經離去的背影祖父祖母為先祖父、先祖母。稱對方的祖父、祖母為令祖父、令祖母。稱自己的父親為家父、家嚴或家君,祖母親也家母、家慈。稱已離世的父親為先父、先嚴。稱離去的母親為先母、先慈。稱對方的父親為令尊,母親為令堂。
丈夫稱妻子父母為嶽父、嶽母、妻子稱丈夫的父母為公公、婆婆。今天,在口頭上夫妻雙方都稱謂爸爸、媽媽的,這樣表現更親切些。
現在人們對丈夫、妻子同稱謂“愛人”,未婚妻互稱為“對象”。這些稱謂的概念,在邏輯上很不準确。然而,人們在習慣上都這麼說,也都這麼做啦,并以接受了這些稱謂,這叫約定俗稱,順其自然啦!可是真正含義,還是不夠清楚的。特别是對“愛人”這詞語如果是在國外呼“愛人”,那稱謂可就是“情人”啦。應該入鄉随俗,多加注意為好!!
有人會問:“幹嘛讓我們學這些古老的稱謂,學習它有何用處呢?”
我的回答是:“可别忘啦!咱們中國華人在外國有8000萬之多啊!他們仍然這麼稱呼呢!再說,澳門、香港、台灣的人民也仍然這麼稱呼那,咱們可都是炎黃子孫。人家會說,我們聽不懂更不會說,到那時,誰丢人誰知道!誰尴尬誰知道!!誰難堪誰知道!!!”
如:稱自己的女婿為小婿、東床。稱對方的女婿為令婿,令坦,貴東床。稱自己的兒子為小兒,小子,稱女兒為小女,弱女。稱對方的兒子,為令郎、令嗣、令子、公子、小君,稱對方的女兒為令愛、千斤、小姐。稱自己的哥哥為家兄或胞兄稱妹妹為家妹或胞妹。稱對方的哥哥為令兄,稱對方的妹妹為令妹。
稱父親的哥哥為伯父,稱父親弟弟為叔,父親的姐姐為姑母。稱母親的兄弟為舅舅,稱母親的姐姐為姨母。
稱伯父,叔父的兒子為堂兄堂弟;稱伯父叔父的女兒為堂姐、堂妹,也有稱叔伯姊妹的。
稱舅舅,姨母的兒子為表兄、表弟;稱姨母、舅舅的女兒為表姐、表妹。
稱妻子的兄弟為内兄、内弟,也有稱大舅子、小舅子的(大舅哥小舅弟)。同輩人去世後,在稱謂之前加個“亡”字,如“亡妻”、“亡兄”、“亡弟”、“亡妹”等。
男性平等尊稱,一般不管年歲大小,均在姓名之後加兄,如對李海稱李海兄、或李兄或海兄均可。也有稱兄或老兄的,要看關系遠近而定。還有稱李君或海君的,并兼稱為小弟,“愚弟”,總之,稱謂在當今社會尤其網絡,大數據時代的今天,你弄不明白,搞不清楚,稱謂不當,讓對方笑話是小事,影響人際關系與事業發展關系可重得多!
不同時代不同的行業的稱謂,是有很大區别的(特别是現在成了地球村啦!我們都變成村民啦)。
如稱工廠裡廠長、工程師、技術員、師父、徒弟。稱在醫院裡工作的人稱為醫生、大夫、護士、護士長。機關裡工作的人被稱張局長、王處長、李科長、通迅員小趙,某某同志。稱在學校裡工作的人為校長、教導主任、班主任、老師,老先生。一起上學的青年人互稱同桌。同窗,同學,學友。一起在部隊服役的可以稱戰友。一地方的人可以稱老鄉,同鄉。
在農村稱老年人稱為大爺、大娘、大叔、大嬸,稱平輩人的大哥、大嫂、小老弟等。
對師生或師徒的稱謂,一定要文雅一些,要有點講究為好,如稱自己師父為師父、老師、恩師。
稱對方師父為令師、貴師、高師、尊師,稱師父和老師的妻子為師母、師娘。
稱與自己同時受業于一位師父的人為師兄、師弟或師姐、師妹。
稱同學、同事的父母為伯父、伯母。
對德高望重、深得人心的老者的稱謂應該更加尊重,最好在姓氏後面加“老”字,如王老、張老、李老等。還有姓氏面加“老”字,再加銜的,如朱老、陳老、王老、劉老等。也有在姓之後加“公”字或“翁”,如“周公”,“莎翁”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