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看香港林正英僵屍鬼片,茅山道士,咬破手指給桃木劍加buff,黃表紙畫靈符,就在魑魅魍魉張牙舞爪近身前一刻,法師口動真言:“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隻見木劍或符咒所指,金光一閃,妖魔鬼怪被擊中,必定煙消雲散。
林正英電影劇照
這樣的場景太刺激了,以至于我都老大不小了,“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那記得可是滾瓜爛熟。不過,這句咒語真的跟太上老君有關系嗎?學點曆史,答案也許會不太一樣。
絕大部分朋友肯定會覺得這是我國本土道教的東西。
顧名思義,道教的意思就是“道”的教化或說教,或者說就是信奉“道”,通過精神形體的修煉而“成仙得道”的宗教。形成于公元2世紀,已有1700多年的曆史,是在黃老思想為理論依據,承襲了春秋戰國以來的神仙、方術之說而逐漸形成的。道教一般都以東漢末年“五鬥米道”創教人張道陵為中國道教的創立者,稱他為“張天師”。
張天師畫像
東漢至魏晉南北朝,是道教形成和确立的時期。而“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的太上老君,在神妖小說《西遊記》裡頭,他也有重頭戲,被尊為三清之一。
常聽有人說太上老君就是孔子老師老子,其實小說裡頭老子為太上老君的化身之一。而電光火石般降妖除魔的“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翻譯成白話文,聽着就不那麼神秘了,等同于,“太上老君快來幫幫我吧,你要像律令那樣快快快快快!”
所謂“律令” ,不是仗着老神仙法力發出律條命令,讓宵小屈服退散的意思,民間傳說,“律令”其實也是一個神仙的名字。
太上老君畫像
原來,中國道教神仙之天官星君系非常龐雜,各有各的人馬,如鬥姆元君、北鬥七星君、六十甲子神,南鬥六星君,三霄娘娘,四天師,四靈二十八宿,六丁六甲,三十六天将,三台星君,四值功曹,五嶽大帝,四海龍王,以及雷祖及部署等。
雷祖,又喚做,“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據說是上古黃帝馭龍傧天後所化。坐下大弟子雷霆總司,左侍者青雷将軍,右侍者石雷将軍。五方雷王,五方雷帝,雷公,電母,雷部五元帥等将帥神三十六名,皆輔佐有功之臣。
雷祖
“律令”便是屬于雷部給這些大領導跑腿傳話的小神,因為他有神力,奔跑起來的速度差不多大約是340米每秒,跟雷聲一樣,所以道士寫符咒,“如律令”,就是說這符咒像律令一樣快速執行之意。再加上急急,就是加急件,像律令一樣快快快速執行,若再加上太上老君,那就是十萬火急加急件,太上老君法力加持,快快快快快,像律令一樣能多快有多快的去執行。
但若是還嫌慢,得,道士創新性的還會在“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後,加上“攝”、“敕”、“疾”等字眼,加速speed。
但是,民間說法,不全然都是對的。
神符
據考證,這“律令”其實最早壓根就不是人名,純粹就是一種公文的行文格式,在漢代不少诏書和檄文中,都能發現“如律令”三個字在結尾。如,就是按照,律令最初指的就是指的漢朝政府的律令和命令,寫公文後,加上如律令,就是提醒執行者,一定要要嚴格按照法令執行,不得推脫走樣消極辦理,違律必究。再加上急急,表明情勢緊急,要依照法律命令火速辦理違律必究。
跟我們現在紅頭文件最後,什麼依法依規第一時間辦理,意思是差不多的。
張道陵
因為創教人張道陵當年當過東漢公務員,曾任曾任巴郡江州令,巴郡乃是益州下轄的一個郡,益州大概就是現在的重慶以及四川的部分地區,跟三國蜀國差不多的地盤,巴郡相當于現在的地級市,巴郡的江州相當于其中某區,張道陵相當于今天的區長。還行吧,正處級幹部。一直混迹公務員,文山會海,肯定對文件形式門清,他創立五鬥米教後,就把政府公文給融進了符咒,嵌入了神仙名号,給人精神上很厲害的樣子,誇言能驅邪除鬼。
後來,王朝變了,政府公文格式也變了,但原本漢朝的“如律令”卻留在了民間信仰中,成了“急急如律令”。
喜馬拉雅《大力史》文字版,為防剽竊搬到今日頭條,歡迎留言點贊!
轉音頻、洗稿,剽竊者請自重,發現後起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