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項目部施工圖紙會審大會

項目部施工圖紙會審大會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07 19:07:36

項目部施工圖紙會審大會?一、總圖1.布置是否合理,對生産(使用) 、安全、環保、消防、 施工等方面有無不利影響;,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項目部施工圖紙會審大會?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項目部施工圖紙會審大會(中建某公司施工圖會審要點)1

項目部施工圖紙會審大會

一、總圖

1.布置是否合理,對生産(使用) 、安全、環保、消防、 施工等方面有無不利影響;

2.場地内及附近可能影響施工範圍内的建、構築物基 礎、地下管線(水、電、氣、通風等) 應在圖中标明,至少 應予以說明;

3.上、下水、電氣、通風、電視、煤氣、道路來龍去脈 (交接發點坐标及标高) 應标注清楚,并與相關專業圖紙核 對有無出入;

4.場地内與場地外圍的城市道路标高是否銜接,是否合 理, 道路、場地、排水等結構及坡度應明确;

5.對周邊如有高差較大的挖(填) 邊坡,應有可靠的邊 坡防護設施;

6.總平面圖與施工圖的幾何尺寸、平面位置、标高等是 否一緻;

7.建築輪廓線與規劃紅線的關系,是否有建築地下室或 者雨棚等伸出建築紅線的情況發生,同時考慮基礎開挖是否 存在超越紅線的情況發生;

8.總圖設計是否有必要的詳圖設計(比如道路橫斷面、 路面結構,反映管線上下、左右尺寸關系的剖面圖,以及擋 土牆、護坡排水溝、廣場、活動場地、停車場、花壇綠地等 詳圖,場地的排水、場地内道路與城市道路的關系,給施工 帶來困難, 也無法保證總圖的合理性);

9.幾個設計單位共同設計的圖紙相互間有無矛盾,專業

圖紙之間、平立剖面圖之間有無矛盾, 标注有無遺漏;

10.基礎類型和基礎處理方法是否合理、經濟, 圖中的 基礎類型能否安全實現;

11.工藝管道、電氣線路、設備裝置、運輸道路與建築 物之間或相互間有無矛盾, 布置是否合理;

12.水、暖、電圖與土建圖是否來自同一版本, 圖中軸 線、牆中線、柱中線等是否統一;

13.建築功能設計是否合理(廚房、衛生間與其他部位 的标高處理是否合理; 室内管道、布置是否影響使用、燈具 位置是否合理; 各類門、窗開啟方向是否合理,門、窗類型 是否适用,大小是否合理; 樓梯踏步寬度和高度是否合理) ;

14.特殊部位處理是否符合國家有關的強制性規定 (各 類欄杆高度、公用通道的洞口尺寸等) 。

二、土建專業圖紙會審要點

1.建築圖紙會審要點

(1) 總說明

1) 設計說明和圖紙是否齊全;

2) 設計上采用的新産品、新材料、新設備、新工藝、 新技術在施工技術、機具和物資供應上有無困難,如采用新 型的結構、構件則有無充分的理論及實踐依據且能否保證安 全可靠;

3) 建築概述是否準确, 重點察看建築物防火等級、屋 面及地下室防水等級等影響質量及驗收的指标是否合理和 完整;

4) 裝飾做法表達是否完整(比如: 是否有各種材料做 法一覽表 各部位裝修材料一覽表) ,各房間用途及做法是

否表述清楚, 裝飾裝修做法區域劃分是否明确;

5) 門窗表是否表述清楚, 尤其是組合窗(非标準窗) 情況(對一些組合窗、非标準窗表示不清楚,對組合窗及非 标窗,應畫出立面圖,并應把拼接件選擇、固定件、窗扇的 大小、開啟方式等内容标注清楚,如組合窗面積過大,請注 明要經有資質的門窗生産廠家設計方可,還有對門窗性能如 安全、防火、隔聲、抗風壓、保溫、空氣滲透、雨水滲透等 技術要求應加以說明) ;

6) 建築材料表述屬否完整、準确, 是否對施工做法進 行合理說明, 是否與節能計算中材料一緻等;

7) 對牆體、預留洞口、管道井的封堵有無特殊說明;

8) 對于幕牆(含玻璃、金屬、石材) 工程、特殊屋面 (金屬、玻璃、膜結構等) 、需二次設計和裝修的工程是否 作了說明, 是否合理。

(2) 平面圖

1) 承重牆、非承重牆區分是否準确、牆厚标注是否清 晰;

2) 圖中是否明确标注标高及房間名稱, 注意查看可能 需要标注标高的位置是否明确;

3) 主要結構和建築構造部件的位置及尺寸标注和做法 索引是否準确和完整,如中庭、天窗、地溝、重要設備基礎、 各平台、夾層、人孔、陽台、雨篷、台階、坡道、散水、明 溝等做法索引;

4) 是否有樓地面預留孔洞和通氣管道、管線豎井、煙 道、垃圾道等位置、尺寸和做法索引,以及牆體預留空調機 孔的位置、尺寸及标高;

5) 是否有屋頂平面上有關女兒牆、檐口、天溝、坡度、 坡向、雨水口、屋脊(分水線)變形縫、樓梯間水箱間、電梯 機房間、屋面上人孔、檢修梯等的詳圖索引号及相應标高等;

6) 對局部複雜的部位是否缺局部放大的平面圖;

7) 樓面預留洞口是否上下層對應, 有無缺失或移位, 牆體留洞是否避開局部加腋或者暗柱和結構梁(需要查看結 構圖) ;

8) 牆體預埋套管、預埋鋼管和預留洞是否區分清晰, 預埋鋼管(套管) 标示是否規範;

9) 有無樓闆内管線交叉可能造成局部樓闆無法布筋及 澆注情況(查閱設備專業施工圖及結構圖) 。

(3) 立面圖

1) 立面圖與平面圖是否一緻, 尤其樓梯間容易出現不 一緻的情況;

2) 立面圖外輪廓尺寸及主要結構和建築構造的部位是 否表示清楚,如女兒牆頂、檐口、煙囪、雨篷、陽台、欄杆、 空調隔闆、台階、坡道、花壇、勒腳、門窗、幕牆、洞口、 雨水立管、粉刷分格線條等,以及關鍵控制标高的标注是否 都表示清楚;

3) 是否準确表達了在平面圖上未能表示清楚的窗、門、 洞口等位置(比如: 高窗) ;

4) 立面圖上裝飾材料名稱在圖上标注是否完整, 特别 注意底層的台階、雨篷、櫥窗細部較為複雜的部位。

(4) 剖面圖

1) 剖面位置是否具有代表性,是不是選擇在層高不同、 層數不同、内外空間比較複雜,具有代表性的部位; 局部較

複雜的建築空間以及平面、立面表達不清楚的部位,有沒有 繪制詳細的剖面圖(如表述不清, 應請設計院補充相應剖 面) ;

2) 剖切到或可見的主要結構和建築構造部位是否在剖 面圖中準确标示,如室外地面、底層地坑、地溝、夾層、 吊 頂、屋架、天窗、女兒牆、台階、坡道、散水等及其他裝修 等可見的内容有沒有完整的表示;

3) 高度尺寸标注是否完整, 内部尺寸(如地溝深度、 隔斷、内窗、内洞口、平台、 吊頂等平立面未能表達清楚的 尺寸) 在剖面圖中是否完整表達;

4) 是否存在平面圖、立面圖上表示不清楚的節點構造 詳圖索引号, 如有應在剖面圖上标注。

(5) 内裝修

1) 地面

a.回填土的壓實系數是否選取恰當,應根據土質情況核 定;

b.地面以下構件是否做防腐要求, 所用材料是否合理;

c.對于無地下室的首層地面, 是否有地面防沉降措施;

d.對于特殊地質條件的地面(比如濕陷) , 回填土的 材料是否恰當;

e.室内找坡、排水溝、電纜溝、積水坑等是否有合理的 防水構造;

f.有無設備管路(電纜) 穿越排水溝的現象;

g.工業廠房地面注意電纜埋管的轉彎半徑和埋深是否 合理。

2) 樓面

a.衛生間、浴室、廚房、陽台是否降标高;

b.采用地暖時,建築與結構标高差值是否滿足安裝及裝 修要求;

c.樓梯間鋪裝厚度對踏步的影響在圖紙中有無考慮;

d.樓層如有埋件,核對埋件位置及頂面标高是建築标高 還是結構标高。

3) 牆面

a.牆面抹灰做法是否合理,剪力牆填充洞口處有無防裂 措施及要求;

b.有防水要求的房間, 牆面防水設計是否合理;

c.牆面面層做法是否明确, 哪些需要深化設計。

4) 門窗及洞口

a.是否與設備安裝的管線沖突, 無法開啟;

b.檢查立面圖中門、窗頂标高是否是結構梁底(含裝修 面層, 過梁除外) ,核對結構高度是否滿足門窗大小要求;

c.人防門的選型與建築門窗細部節點是否相符;

d.核對有無在樓梯間休息平台位置的暗裝消防栓,是否 與結構梁沖突。

5) 吊頂

a.考慮水電、暖通及消防的管線鋪設空間需求,檢查所 有房間的頂棚标高是否達到圖紙要求;

b.大空間吊頂是否設置有馬道;

c.局部空間是否設有檢修孔。

(6) 外裝修

1) 外牆砌築

核對材料及砌築要求能否達到施工要求。

2) 外牆保溫

核對保溫材料選擇是否符合國家及行業規範要求,材料 的選擇對外牆建築飾面做法有無影響。

3) 幕牆

a.确定預埋件是否同主體結構進行預埋,如需結構完工 後植筋補加, 需明确說明;

b.拉杆雨篷與主體結構的連接節點做法及拉杆與主體 結構的連接節點、雨篷埋件的埋設方式應明确;

c.鋼構雨篷外露鋼材的防火、防腐及外觀要求處理是否 能保障;

d.幕牆玻璃、龍骨等材質要求是否明确。

(7) 屋面

1) 屋面防水、隔熱材料的選用是否合理, 如選用新型 的防水、隔熱材料必需有法定檢驗部門的許可且在本地區使 用有充分的依據;

2) 屋面找坡層材料是否合适, 找坡層坡度能否保證;

3) 屋面防水、隔熱層在檐口、檐溝、天溝、滲水口、 預制闆拼縫、變形縫、女兒牆等處節點處理的大樣是否明确, 且結合所選用的防水、隔熱材料認真研究其是否合理,施工 能否做到;

4) 所采用的屋面防水做法及防水材料對由于地基不均 勻沉降或溫度應力而造成的屋面微小裂縫有無應變能力;

5) 屋面防水門檻一般按結構高度留置, 是否與建築一 緻;

6) 屋面建築完成面距結構完成面的厚度是否與建築做 法表中的厚度一緻, 否則女兒牆高度不夠。

(8) 防水

1) 基礎、地下室及設備用房、外牆、衛生間、廚房等 位置的防水處理是否全面, 處理方式是否合理;

2) 主體結構與附屬結構接縫處、後澆帶位置防水處理 措施是否到位;

3) 對水池、水箱、地下室等防滲、防漏要求較高的構 築物, 設計所采用的防滲防漏措施是否合理。

(9) 其他

1) 回填土深度較大的散水、排水溝等附屬設施是否采 用主結構懸挑構件;

2) 填充牆上雨蓬頂部砌築要求是否明确;

3) 檢查設備用房(含車庫) 門窗洞口是否能滿足設備 進入, 是否設置設備安裝預留洞。

4) 結構是否合理, 如采用新型的結構、構件則有無充 分的理論及實踐依據且能否保證安全可靠。

2.結構圖紙會審要點

(1) 總說明

1) 建築抗震設防等級及設防烈度是否明确;

2) 鋼筋、混凝土、鋼構件、二次結構等材質要求是否 明确, 混凝土有無抗滲要求;

3) 對樁基礎、特殊構件等有無試驗檢測要求;

4) 後澆帶混凝土的澆築時間是否有具體要求;

5) 梁(桁架、網架) 是否有起拱要求;

6) 檢查結構說明與結構平面、大樣、梁柱表中内容以 及與建施說明有無矛盾之處;

7) 對牆洞口、梁洞口及樓闆洞口的鋼筋加強構造有無

詳圖及說明;

8) 鋼結構的母材、焊接材料(焊條、焊算、焊劑、栓

等) ,塗料底漆及面漆) 、除鏽質量等級,焊接檢驗要求等 設計應予明确規定;

9)對特種鋼材的焊接,設計應明确相應的技術标準和必 要的工藝性能試驗要求。

(2) 土方工程

1) 應有原場地實測地形圖(包括測量成果) ,并附有 工程地質、水文氣象資料及原地下隐蔽工程或障礙物的位置 和标高;

2) 對原場地土需要特殊處理的地方和需加保護或清除 的隐蔽工程或障礙物圖紙應有明确說明和要求;

3) 場地平整設計圖紙應有明确的邊界坐标、标高及表 面排水坡度, 與總圖核對有無矛盾或疏漏;

4) 土方平衡調配是否合理; 土方施工對沿線道路、橋 梁、生産、安全、環境等會不會産生不利影響;

5) 回填土土質的具體要求、回填厚度及範圍。

(3) 地基與基礎工程

1) 在詳細了解地質勘探資料的基礎上,結合上部荷載、 結構形式、安全要求、施工條件、環境條件、經濟條件等因 素綜合考慮設計所采用的地基處理辦法是否安全可靠、經濟 合理、切實可行;

2) 設計圖紙應明确地基處理過程中或處理後必須達到 的質量要求、檢測手段、檢驗标準或執行的規範、規程、标 準,對特殊的地基處理措施設計應提出必要的施工工藝; 針 對抛填土地基、軟弱地基、濕陷性土地及溶洞(卡斯特) 地

貌等特殊情況地基應對照相應的設計和施工規範,嚴格界定 圖紙提供的處理方案是否可行;

3) 對工程地質複雜的地區或對沉降敏感的建、構築物 是否有必要增加相關的勘探試驗;

4) 地基及基礎施工時對場地内或附近建、構築物、地 下管線、正常生産、生活、交通、安全有無不利影響;

5) 對有腐蝕介質滲透區域的地基或基礎有沒有采取一 定的防腐措施;

6) 對地下室工程、施工縫、後澆帶、電梯井、集水井 等的防滲措施有沒有做重點說明;

7) 結合上部荷載傳遞檢查樁位圖有無錯誤或遺漏;

8) 檢查電梯井詳圖與平面圖中的位置、開挖深度是否 一緻;

9) 檢查基礎與主體軸線是否統一, 牆、柱平面圖上下 層及變截面處是否對應;

10) 外牆及筏闆防水做法及材料是否明确。

(4) 主體結構

1) 模闆工程

a.核對建、構築物平面坐标、尺寸及标高,核對與電氣、 采暖通風、給排水、設備安裝有關的留洞及預埋件位置、尺 寸有無錯、漏、埋件應有詳圖;

b.有無上反和下沉梁、闆出現,如有,詳細詢問具體要 求, 避免施工錯誤;

c.檢查主梁的高度有無低于次梁高度的情況;

d.當梁與剪力牆同一直線布置時,檢查有無梁的寬度超 過牆的厚度;

e.當梁分别支承在剪力牆和柱邊時,檢查梁中心線是否 與軸線平行或重合,檢查梁寬有無突出牆或柱外,若有應提 交設計處理;

f.有無開在衛生間、廚房等需要提前裝修和做防水部位 的結構洞口(含施工洞) ,如有建議結構設計師移位。

2) 鋼筋工程

a.鋼筋砼結構構件應有詳細、完整的配筋圖,包括必要 的剖面、節點配筋詳圖、洞口或其它需局部加強區的配筋、 鋼筋接頭形式、鋼筋保護層厚度等;

b.結構平面中的梁, 在梁表中是否全标出了配筋情況;

c.梁、闆、柱在跨度相同、相近時,有無配筋相差較大 的地方, 若有需驗算;

d.檢查梁的受力鋼筋最小間距是否滿足施工驗收規範 要求;

e.鋼筋接頭連接方式是否明确, 是否需要測試結論;

f.結構平面上會出現連續框架梁相鄰跨度較大的情況, 當中間支座負彎矩筋分開錨固時,會造成梁柱接頭處鋼筋太 密, 搗砼困難, 可向設計人員建議負筋能連通的盡量連通;

g.剪力牆結構中,水平筋與豎向筋關系有明确(誰在外, 誰在内) ,請設計明确提出;

h.預埋件、吊環等是否按規範采用錨筋,錨固長度不能 滿足如何處理。

3) 混凝土

a.有腐蝕介質區域的建、構築物是否需要采取一定的防 腐蝕措施;

b.對水池、水箱、地下室等防滲、防漏要求較高的構築

物, 設計所采用的防滲防漏措施是否合理;

c.結構采用的最高混凝土等級,當地商品混凝土是否能 達到;

d.檢查梁柱砼等級相差級别數, 盡量避免柱頭單獨澆 築;

e.當結構造型複雜, 某一部位結構施工難以一次完成 時, 向設計提出: 砼施工縫如何留置。

(5) 二次結構

1) 不同部位砌體材料的要求, 砌體材料強度等級及砌 築砂漿強度等級是否明确;

2) 砌體結構構造柱、過梁設置要求是否明确。構造柱、 過梁鋼筋與主體結構的連接方式;

3) 牆體拉結筋間距是否與磚(砌塊) 模數相符。

(6) 鋼結構

1) 鋼結構的母材材質要求是否明确、超過 40mm 厚的鋼 闆有無 Z 向性能要求;

2) 焊接材料、焊接檢驗等要求在設計圖紙中是否明确;

3) 高強螺栓等級要求, 摩擦面抗滑移系數是否明确;

4) 防腐底漆及面漆、除鏽質量等級, 防火塗料要求是 否明确;

5) 對特種鋼材的焊接, 設計應明确相應的技術标準和 必要的工藝性能試驗要求;

6) 現場安裝構件連接的節點是否明确。

(7) 其它

1) 檢查電梯機房是否設置吊點, 電梯軌道是否安裝在 實體牆上(或梁) ,電梯呼梯盒是否留有洞口;

2) 超高層結構采用内爬塔施工時, 計算附加荷載, 并 核對結構洞口寬度是否滿足設備要求。

三、市政、路橋工程專業圖紙會審要點

1.道路工程

(1) 圖紙上的前後表述不一緻的問題, 出現概率較大 的是路幅劃分與說明不符、結構斷面厚度等。

(2) 核查施工圖紙起止樁号、管道高程, 現狀道路高 程與現場實際是否符合。

(3) 現場原地面高程是否與地質勘查報告相符。

(4) 道路中含有箱涵、橋梁的結構設計有無問題; 是 否存在建築上追求效果但無實際意義的設計。

(5) 路肩的土方護坡及十字路喇叭口的施工範圍是否 符合要求。

(6) 查看填、挖方邊坡形式、坡率和加固類型是否合 理。

(7) 審查軟基路段的地基處理方案是否适應工點地質 類型,是否滿足穩定和工後沉降要求。對路堤較高路段和縱 橫向地形明顯變化路段,檢查是否有針對性的地質報告及特 殊設計。

(8) 選用的圖集與圖紙是否矛盾。

(9) 設計是否造成施工困難等。如新型材料的選用是 否造成實施困難、管道的位置施工工序滿足不了工期的要 求、橋梁空洞中模闆難以拆除。

(10) 路面高程和排水管道的高程與已有道路的标高銜 接處理是否合理。

(11) 軟基處理、溝浜處理所涉及工程量是否明确,是

否與現場相符。

(12) 改良土在改良後達到設計壓實度要求是否存在困 難。

(13) 對于台背回填、基坑回填材料、壓實度等是否明 确。

(14) 是否存在道路邊線超出征地紅線的區段。

(15) 檢查線外工程改路、改溝、涵洞等是否有詳圖, 是否有工程量。

2.橋涵工程

(1) 審查内容包括橋涵設計說明、工程數量表、橋位 平面圖、橋型布置圖、結構設計圖等是否存在表述不一緻的 問題。

(2) 是否明确橋梁樁檢及橋梁整體檢測要求, 對大跨 度現澆箱梁是否有監控要求, 監控内容是否齊全。

(3) 橋梁工程所有原材型号及規格其總說明、平面圖、 剖面圖是否一緻。

(4) 橋梁平面圖、斷面圖、剖面圖結構尺寸是否相符。

(5) 核對主要工程量計算表(鋼筋、混凝土、預應力 體系) 是否準确。

(6) 橋梁附屬設計有無詳圖、是否有需預埋鋼筋、構 件、孔洞等, 平面圖、立面圖等位置是否相符。

(7) 複核樁基工程基準點坐标, 複核設計墩位、梁頂 及附屬結構高程。

(8) 預應力體系坐标定位、張拉順序、張拉時間及張 拉要求是否明确,有無定位鋼筋、防崩鋼筋的設置方式及工 程量等。

(9) 預應力體系中槽口、齒塊鋼筋一般設計較為密集, 但要考慮主筋與錨墊闆位置是否沖突。

(10) 對于預制梁闆預拱度的要求是否明确。

(11) 球形鋼支座平面布置, 設置方向, 是否偏心。

(12) 涵洞(箱涵、管涵) 平面位置、交叉角度是否合 理, 是否與現場相符。

(13) 涵洞防水、沉降縫處理等是否滿足要求。

(14) 豎向預應力的材料是否合理,設置方式對施工有 無造成困難。

(15) 上跨或下穿平面交叉與現場實際路線交叉是否相 符, 交叉角度是否相符。

(16) 複核橋台、橋頭搭闆與路面設計高程是否吻合。 3.雨污水工程

(1) 設計是否合理, 有無遺漏, 圖紙中的标注有無錯 誤, 有關管道編号、型号是否完整無誤。

(2) 核對管道高程及流水方向是否沖突及不符。

(3) 排水管道工程是否明确管道材質及檢查井及回填 材料。

(4) 工藝要求是否明确, 各部分設計是否明确。

(5) 預留、預埋位置與安裝實際需要是否相符。

(6) 管道基礎位置、尺寸、标高是否滿足管道敷設的 需要。

(7) 管道溝位置、尺寸、标高是否滿足管道敷設的需 要。

(8) 标高基準點和放線基準位置是否明确。

(9) 污雨水管道、消防管道敷設位置與建築、結構标

高、位置尺寸等有無矛盾。

(10) 雨污水檢查井、收水井有無明确尺寸、材料,适 用圖集, 平面位置能否通過圖紙施工放樣。

(11) 檢查井井口高程與道路圖紙高程相互複核。

(12) 雨污水支線材料、規格、長度、流向圖紙中能否 體現, 有無工程量。

4.綠化工程

(1) 設計依據和規範是否滿足要求。

(2) 施工圖設計所依據的有關标準, 規定, 規範是否 恰當, 正确。

(3) 喬木: 是否正确标注植物代号、栽植點、行距、 株距尺寸。

(4) 灌木和草本,是否正确标注植物代号及群栽位置, 範圍。

(5) 植物與建築物、構築物、道路以及管線(地上地 下) 的距離是否恰當。

(6) 詳圖中編号與大樣圖是否相符。

(7) 詳圖中編号與平、立、剖面圖是否一緻。

四、安裝專業圖紙會審要點

1.給排水專業

(1) 給水系統

1) 每個區域設一個集中給水加壓水泵站, 加壓水泵、 生活水箱應設于地下室,設置位置盡可能不占用車位,并做 好隔聲減震措施;

2) 各棟樓給水入樓管方位應考慮室外管網布置的合理 性;

3) 各層管井根據井内立管根數及水表數量确定管井尺 寸, 水暖管井宜合用;

4) 給水幹、立管、支管、戶内管管徑應經計算核定, 一般每戶住宅給水進戶管管徑控制在 DN20 以内;

5) 公共衛生間用腳踏式沖洗閥, 小便器、洗手盆用非 接觸式沖洗閥及水龍頭;

6) 不同使用功能的部位應單獨供水、單獨設置水表計 量。每戶(包括商鋪) 1 表, 戶表必須出戶; 每根立管供水 戶數不超過 20 戶; 由市政給水管直接供水的, 其水表必須 設在水表井内;

7) 生活儲水箱、消防水池不得共用給水引入管; 生活 儲水箱引入管應在室外加水表;

8) 每個地塊從市政引兩根給水管, 該兩根給水管需從 不同方向道路上引入, 管徑一般為 DN200;

9) 室内給水管材: 埋入墊層内的冷水管用 PPR 管 S4 系 列, 熱水管用 PPR 管 S3、S2 系列; 其它給水管采用鋼塑複 合管, 不得采用鍍鋅鋼管;

10) 衛生防疫站要求: 生活貯水箱及附件應為玻璃鋼、 搪瓷鋼闆、不繡鋼闆等對水質無不良影響且經久耐用的材 料;

11) 水箱間、水泵間地面應有排水設施,不得積水; 水 箱溢流管、通氣管口應有不鏽鋼絲/銅絲網, 進水管應符合 防污染要求,水箱應有信号管接至物業值班室,溢流管、洩 水管不應與排水管直接連接。水箱蓋闆應上鎖;

12) 出室外管道是否有設有閥門檢查井;

13) 給排水管材材質應在滿足相關規範條件下有利于施

工, 圖紙上各類閥門材質是否明确;

14) 各給水配水點預留高度标注是否清楚;壓力管道穿 越建築伸縮縫時是否有補償裝置,補償裝置規格型号是否明 确。

(2) 排水系統

1) 污廢水管立管合用, 廚房排水立管不得與衛生間排 水管合用;

2) 首層污廢水單獨排出;

3) 排水立管盡可能不拐彎, 拐彎處上方所接排水支管 與立管的連接應符合規範要求;

4) 排水管材應采用 U-PVC 排水塑料管, 其中立管采用 U-PVC 螺旋排水塑料管, 橫管采用 U-PVC 平壁排水塑料管;

5) ±0.000 以下重力流排水橫幹管及穿屋面頂闆以上部 分采用機制排水鑄鐵管;

6) 立管 DN>=110 每層穿樓闆處設阻火圈, 立管上檢查 口間距不應大于 10 米。最底層和立管上設“乙”字管的上 部應有檢查口。排水管不得穿卧室、起居室、門廳;

7) 排水管出戶方向應結合室外排水管布置和化糞池位 置統籌考慮,盡可能朝同一方向出戶,重力流排水出戶管口 徑一般比所接立管放大一号;

8) 内排水雨水管采用焊接鋼管, 立管盡量布置在公共 管井内, 可排至室外散水;

9) 收集衛生間污水的集水坑應設通氣管并就近引排風 豎井或窗井(不得對上層住宅造成污染) ;

10) 排水立管應盡可能靠近牆角,并不得影響通風豎井 進氣/煙口。排水橫管應盡可能貼近頂闆, 并不得影響窗的

開啟(應高于窗洞頂) ,立管、橫管應在圖紙中定位;

11) 廚房洗滌盆排水支管優先考慮設于本層地闆上,各 衛生潔具平面應有定位尺寸;

12) 設有淋浴的衛生間,在淋浴噴頭附近應有專用地漏。 洗衣機旁應有洗衣機地漏;

13) 無論汽車坡道上方是否有防雨罩, 都應考慮設 2-3 道雨水截留溝, 并設潛水泵排至室外雨水井;

14) 空調冷凝水管排水可與陽台雨水排水管共用立管 (該立管不能為屋面雨水管) ,空調冷凝水、陽台雨水排至 室外散水;

15) 有錯層的住宅及複式住宅可能出現衛生間、廚房上 下層不對應現象, 要注意管道的布置;

16) 汽車坡道、 自行車坡道部位的進出樓管道要注意标 高, 管道、煙道要避免穿窗。

(3) 消防系統

1) 每個區塊各棟樓共用一個集中消防加壓泵房, 加壓 泵房、消防水池應設于地下室,設置位置盡可能不占用車位; 消防水池應滿足消防用水量最大一棟建築火災延續時間内 的消火栓、噴灑用水量。

2) 消防泵應滿足消防用水量最大一棟建築的用水量及 最不利點的水壓要求。消防水池采用土建水池,消防泵采用 消防專用泵。水泵應為自灌式, 吸水管上不應采用蝶閥。

3)水池補水浮球閥應布置在人孔附近。水池應設置超高 水位事故報警, 将信号引至物業值班室。

4) 水泵房内應有集水坑等排水設施、設備。

5) 高位水箱設于最高建築頂,水箱儲存 10 分鐘消防水

量(一般保證 18m³水量) ,當有幾棟同高度樓時應優先設在 先竣工的最高樓頂。火災發生時,消防泵供水不得進入高位 水箱。

6) 消火栓系統最低點消火栓口靜壓超過 0.8MPa 時應分

區,每個消火栓口動壓不應超過 0.8MPa,否則,采取減壓措 施。

7) 消火栓幹立管應為環狀管網, 環狀幹立管應設置閥

門,閥門設置原則應保證同時關閉的立管不超過兩根,同層 關閉的消火栓不超過 5 個。

8) 消火栓立管管徑一般不超過 DN100,立管應布置在公 共管井内。

9) 消火栓應布置在公共區域, 并應保證兩股水柱可同 時到達建築物任一點,地上各層消火栓應盡可能暗裝,不采 用帶滅火器的消防櫃。

10) 頂層應設試驗消火栓,試驗消火栓應有壓力表,位 置應無凍壞危險。

11) 自動噴灑最不利噴灑頭工作壓力應不小于 0.1MPa, 水流指示器處工作壓力不大于 0.4MPa。

12) 自動噴灑系統穩壓由屋頂消防水箱滿足,其連接管 為 DN80, 如超壓連接管上應設減壓閥。

13) 自動噴灑報警閥應設在地下室經常有人通過的公共 區域, 附近應有集水坑或地漏等排水設施。

14) 噴灑頭按無吊頂選用,采用直立型玻璃球噴頭。噴 灑頭及管道布置應以防火分區為單元,噴頭間距應符合不同 火災危險類别的間距要求。末端試驗裝置應接入附近衛生 間、集水坑。

15) 各建築物應按《建築滅火器配置設計規範》 配備滅 火器(每個消火栓處配置 2 個滅火器,高低壓房和地下室車 庫配置手推式滅火器) 。

16、變配電室、柴油發電機房、電話機房、消防控制室、 電梯機房、水箱間、遊泳池和面積小于 5 ㎡的衛生間不應設 置噴頭。

17) 消防立管位置設計是否便于消火栓箱安裝。

18) 室外水泵接合器規格型号是否明确,如不明确是否 有指定參考圖集。

2.暖通專業

(1) 住宅采暖

1) 住宅采暖應符合建築熱工設計規範及節能标準的要 求。采暖熱負荷指标應控制在 32w/㎡以下。每個地塊共用鍋 爐房。

2) 采暖熱負荷計算, 按分戶熱計量技術要求計量, 建 築總負荷不考慮戶間傳熱,室内散熱器選型計算時考慮戶間 傳熱。

3) 高度超過 50 米的建築采暖系統宜分區,采暖系統最 低點散熱器工作壓力不得大于 0.8MPa,各建築采暖系統最高 點壓力不小于 0.2MPa。系統壓力不應超過設備承壓能力。

4)分戶熱計量和設置恒溫閥系統, 應按變水量系統設 計, 在其熱力入口處設置壓差或流量自動調節裝置。

5) 管網較大時應安裝平衡閥, 一般裝在回水管路、直 線管段上。

6)采暖橫幹管一般設在地下一層,坡度不得小于 0.002. 坡度改變處的最高點應設不小于 DN15 的放氣閥。坡度改變

處的最低點應設置排水閥,排水閥口徑以不大于 1 小時放空 管段為準。

7) 水暖管道不得穿電氣專業用房。

8) 采暖立管設于公共管井内, 在管井内立管應有定位 尺寸。

9) 優先選用同程系統, 各并聯環路間阻力差應不大于 15%, 否則, 應有調節措施, 配備必要的手動、自動水力平 衡元件。

10) 住宅戶内每組散熱器設高阻力調節閥。

11)暗埋采暖管道内流速不應小于 0.25 米/秒。

12) 兩居室以下住宅采暖供回水管一般為 de20,三居室 以下住宅采暖供回水管一般為 de25。

13) 各供暖單元熱計量表、調節閥設于每層管井内。戶 内埋地管應盡量沿牆邊布置, 盡量從每個房間門下進出。

14) 散熱器位置應兼顧采暖舒适性、美觀性以及不與家 具布置、電氣插座、空調櫃機相沖突,在窗下布置時應考慮 窗台高度、落地窗等因素。

15) 底層每個商鋪單元、人防值班室、物業用房等應分 設獨立采暖回路并設調節閥門、預留計量表位置。

16) 管道試壓為工作壓力的 1.5 倍, 且不小于 0.6MPa。

17) 散熱器設計規格是否與市場現有規格相符,安裝是 否有參考指定圖集。

(2) 住宅防排煙、通風

1) 一類建築、超過 32 米的二類建築(除單元式和通廊 式住宅外) 應設防煙樓梯間。19 層及以上的單元式住宅,12 層及以上的通廊式住宅應設防煙樓梯間。

2) 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消防電梯前室和合用前室應 設防煙設施。

3) 總面積大于 200 ㎡或一個房間面積大于 50 ㎡且經常 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較多的地下室,地下室内長度大于 20m 疏 散内走道應設排煙設施。

4) 設置機械排煙的地下室應同時設送風系統, 補風量 不小于排煙量的 50%。

5) 放排煙設施應首先采用自然通風方式進行防煙、排 煙。當自然通風方式不能滿足要求時,采用機械防排煙方式。

6) 防煙分區内排煙口距最遠點的水平距離不應超過 30 米, 兩個排煙口之間距離不應大于 60 米。

7) 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消防電梯前室和合用前室應 設獨立的機械加壓送風防煙設施。當防煙樓梯已設有機械加 壓送風時的獨立前室可不設防煙設施。

8) 高層民用建築防煙樓梯間加壓送風口每隔 2-3 層設 一個,非高層民用建築防煙樓梯間加壓送風口每隔 1-2 層設 一個。一般可采用自垂百葉風口 600*400, 前室和合用前室 每層設一個送風口。

9) 防煙樓梯間和合用前室的機械加壓送風系統宜分别 獨立設置。剪刀樓梯間可合用一個風道,風量應按兩個樓梯 間風量計算,送風口分别設置。塔式住宅設置一個前室的剪 刀樓梯應分别設置加壓送風系統。

10) 需設機械排煙設施且建築高度不超過 6 米的部位, 應劃分防煙分區。每個防煙分區建築面積不應超過 500 ㎡。 防煙分區不應跨越防火分區。

11) 設機械排煙設施的部位,其排煙風機的排煙量應符

合規範要求。機械排煙系統應與防火分區相對應。

12) 橫向穿越防火分區的排煙管道在穿越處應有可自動 關閉的 280℃防火閥, 豎向穿越防火分區的排煙管道應設置 在管井内。

13) 設置機械排煙系統的地下室,應有補風系統。補風 量不小于排煙量的 50%,補風通路的空氣阻力不大于 50pa 時 可采用自然補風, 否則采用機械補風。

14) 室外排煙口與室外補風口的水平距離不小于 10 米, 垂直距離不小于 3 米且補風口應低于排煙口。

15) 室内常閉型排煙口、進風口除能自動開啟外還應設 置手動開啟裝置。機械排煙系統的排煙口、排煙閥應按防煙 分區設置。排煙口應設置在頂棚或靠近頂棚的牆面上。排煙 口距該防煙分區的最遠點的水平距離不應超過 30 米。排煙 口、排煙閥應與排煙風機連鎖。排煙風機應考慮 10-20%的漏 風量。排煙風機入口總管應有 280℃防火閥, 且與排煙風機 連鎖。排煙風機、通風機宜設在機房内。排煙管道一般不應 穿越前室、樓梯間。

16) 機械排煙系統宜于通風、空調分開設置, 若合用, 其風口、風道、風機應滿足排煙系統的要求。火災時應能自 動關閉與排煙無關的通風、空調系統。

17) 通風、空調系統的風管穿越防火分區處、穿越機房 隔牆處、樓闆處、穿越變形縫處兩側及水平風管與垂直風管 交接處的水平風管段上應設 70℃防火閥。防火閥兩側 2 米範 圍内的風管及保溫材料應為不然材料。

18) 汽車庫、煤氣表間、變配電等易燃易爆物質的房間, 其排風系統應獨立設置。

19)地下室車庫面積超過 2000 ㎡時,應設機械排煙系統。 每個防煙分區的建築面積不超過 2000 ㎡時, 換氣次數不小 于 6 次。

20) 無直接通向室外汽車疏散口的防火分區,當設置排 煙系統時, 應同時設置不小于 50%排煙量的補風系統。排煙 口、風道、風機等要求同上述要求。

21) 電氣及設備房通風: 有條件時優先考慮自然通風。 采用機械通風時, 應有補風口。

22)衛生間通風: 公共衛生間換氣次數不小于 10 次,住 宅衛生間換氣次數不小于 5 次。

23)汽車庫通風: 當有分布均勻的可開啟外窗或開敞的 車輛出入口時,可采用機械排風, 自然進風的通風方式,否 則應同時設機械進排風系統。通風排風量: 住宅建築的單層 車庫按 4 次換氣次數或 300m³/h; 通風進風量: 為排風量的 80%。風道及通風機: 通風機為計算風量加 10%漏風量,風壓 為系統總壓加 10%附加值。

24) 通風機不能與住房等相鄰。通風機應裝設百葉式或 花瓣式調節閥以便調節風量和風壓。

25) 風管各管段間壓力應平衡,各并聯支管間允許的壓 力差不大于 15%, 否則應設調節閥。

3.燃氣系統

(1) 市政燃氣壓力一般為中壓 A(0.4-0.2MPa) ,經調 壓站/調壓箱後, 供給鍋爐房壓力為中壓 B( 18KPa) ,經調 壓站/調壓箱後,供住宅壓力為低壓(=<10KPa,一般為 2KPa), 為節省造價, 盡可能采用調壓箱。

(2) 室内管道: 明裝燃氣管采用熱鍍鋅鋼管, 螺紋連

接。

(3) 引入管及地下、半地下室和密閉房間、管井内用 無縫鋼管。

(4) 引入幹管不得穿卧室、浴室、廁所、各類機房、 煙風道、防煙樓梯間、電梯間等。

(5) 室内管道應盡量靠牆角布置,管道不得擋排煙口, 妨礙窗開啟、電氣設備使用等。

4.電氣系統

(1) 供配電系統

1) 電力平面圖和系統圖, 包括配電箱、控制櫃、啟動 器、線路及接地平面布置圖是否對應。

2) 變配電房平面尺寸、空間高度是否符合規範要求。

3) 高低壓配電櫃布置是否合理, 是否需要優化設計, 減少電纜安裝長度。

4) 配電櫃采用上進上出、下進下出何種方式, 高壓電 纜采用何種敷設方式。

5) 變配電接地系統是否保留 2 個以上接地, 設備接地 回路是否完整。

6) 高低壓配室内是否有與電氣無關的水暖管道。

7) 嵌入式配電箱安裝時牆體的厚度、寬度、承重是否 有問題。

8) 明裝在同一場所在各類配箱, 其安裝高度能否盡量 一緻, 配電箱内總開關至各分開關的連線、線徑是否明确, 是否有配電箱布置圖。

9) 導線的線徑與開關的接端是否匹配, 不應出現電流 相差兩級以上的配置。

10)高低壓配室内的接地幹線做法是否明确、支持件間 距是否明确、色标是否顔色與間距是否明确、有無檢修接地 螺栓。

11) 電纜溝尺寸與建築、結構圖是否一緻、是否有電纜 溝大樣圖、是否有電纜溝電纜支架節點圖。

12) 根據配電室電源出線根數核算設計橋架尺寸是否滿 足要求。

13) 分支電纜是否有穿刺線夾、分支處電纜型号是否與 箱體進電源型号一緻。

14) 設計說明上是否明确過伸縮縫、變形縫處橋架做補 償裝置。

15) 是否有電井大樣圖、電井布局是否合理。

(2) 管路系統

1) 當電氣管路沿牆敷設時, 要注意牆體的厚度、牆體 所用的材質、牆體的結構。如果牆體的厚度過于簿小,牆體 所用的材質為空心磚,或者材質為陶粒混泥土,或者牆體的 結構為玻璃隔斷時, 管路将無法敷設。

2) 電氣管路敷設與給排水、熱力、煤氣等專業管道敷 設距離過近或重合沖突, 必須采取隔離措施。

3) 電氣管路跨越其他結構敷設時, 一定要注意結構件 間的距離。當管路通過伸縮縫時, 應設置沉降箱。

4) 電氣管路沿地面作暗敷設時,注意地面墊層的厚度。

(3) 防雷接地及等電位連接

1) 屋頂設避雷帶, 沿屋頂女兒牆, 水箱頂明敷, 屋頂 做避雷網格(含消防管網、屋頂設備) 。

2) 在 45 米以上金屬門窗框架,陽台金屬欄杆以及較大

金屬體就近與鋼筋網可靠焊接。

3) 防雷、電氣保護、弱電系統等共用一個接地裝置, 接地裝置采用地下室底闆鋼筋與樁基内的鋼筋網,接地電阻 不大于 1 歐姆。

4) 在進出建築的金屬管道集中處, 配電房設置總等電 位連接箱。制冷機房、水泵房、消防控制室、弱電機房、電 梯機房、衛生間設置局部等電位連接箱。

5) 上、下水管, 煤氣管、暖氣管、建築物金屬構件應 通過總等電位聯結線接至總等電位聯結端子箱内接地母排 上。

6) 總等電位聯結線通常選用 BV 型導線,其截面一般選 為來自電源主保護線截面的一半,但不得少于 6mm2,一般 般 不大于 25mm2。

7) 接地母排的截面應大于接至母排的導線中最大截面 的兩倍; 連接導線通常配銅接線端子與銅母排相連; 小截面 單芯導線,如 BV 一 6 的線端子可直接做成環形勾進行連接。

8)在建築物伸縮縫處、沉降縫處、抗震縫處等處所做防 雷接線。

9) 總等電位聯結端子箱内的各導線的接線端子應依次 排列, 用相應的螺栓、螺母、平墊圈和彈簧墊緊固連接。

10) 各種管道在現場制做抱箍卡接總等電位連結線。

11) 衛生間局部等電位聯結端子闆與建築物鋼筋網的續 接線由圈梁内主筋引出或與總電位連結闆相連。

5.人防工程通風、水電系統

1) 核對人防各設備專業圖, 檢查建築孔洞預留位置對 應情況; 同時需考慮平時功能時水電通風等管預埋情況。

2) 平時使用的水電(含智能化管線等) 一般不能穿過 頂闆,需穿牆時,穿牆套管預埋做法按照人防專業要求施行。

3) 平時通風專業: 人防防護單元内進排風自成系統, 不許有風管穿越人防混凝土牆。

4) 平時給排水專業: 當消防管從人防區外穿越入人防 地下 室 内時 ,在人 防地下 室内側靠近牆邊處 200mm 内加 設>1MPa 的閘閥; 當消防管穿過人放地下室防護單元之間的 隔牆時, 要求在隔牆兩側距牆邊 200mm 處均加設>1MPa 的閘 閥; 排污管等與人放地下室無關管道不得穿越人防地下室 内。人防區内往區外排水管要在穿防護牆内側加設>1MPa 的 閘閥。

5) 平時電氣專業: 不允許電纜橋架直接穿越人防混凝 土牆,應按人防專業圖紙預留套管将電纜從套管中穿出後兩 邊再接橋架; 平時已砌築好戰時供人防使用的房間及通道應 安裝平時照明; 安裝于人防區内的燈具,不得直接安裝于頂 闆, 必須采用金屬吊鍊安裝。若平時确實不能滿足此條件, 臨戰時應加裝防掉落保護罩。

6) 地坪排水坡度應向防爆地漏處找坡, 确保排放到集 水坑。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