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陽龍門石窟
說實話,我已經好久沒看電視了。這幾天,晚上回來沒有太多事情,我就把中央台幾個頻道都翻了一遍。我發現,幾乎每個省份都有自己的旅遊廣告。
陝西:山水人文,大美陝西
上海:發現更多,體驗更多
遼甯:樂遊遼甯,不虛此行
浙江:詩意江南,山水浙江
山東:好客山東歡迎你
河南:豫見中國,老家河南
貴州: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貴州
湖北:靈秀湖北歡迎你……
朋友,你記住了哪個省份的廣告語?
我隻記住了兩個:一個是貴州的“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貴州”,另一個就是河南的“豫見中國,老家河南”,也是我們今天要講的廣告語。
前些天,我連續講了兩期河南衛視、河南文化的視頻。
我一個好朋友也看了,他就過來跟我聊天。
他質問我:“你又不是河南人,為什麼要一直講河南文化?跟你有啥關系?”
我跟他說:“其實,我是不是河南人又有什麼關系呢?河南文化本來就有那麼厚重。俗話說‘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隻要是中國人,就應該來宣傳它,這是一種文化傳承。”
我還跟他說:“如果以後我們的内容,能夠持續得到大家的關注和認可,我想把所有省份都好好講一遍,因為每個省都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
記得是2017年左右,當時在電視裡面看到一個河南的旅遊廣告片,它主題廣告語“豫見中國,老家河南”非常亮眼,我一下子就記住了。
有朋友要問了,“豫見中國,老家河南”這句廣告語到底好在哪裡?
這麼一句廣告語,短短八個字,就能讓人們關注河南、喜歡河南嗎?
這句廣告語,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魅力?
首先,我們要普及一個小知識:什麼樣的廣告語,才算好廣告語?
對于這個問題,有很多品牌專家、營銷專家都講過,甚至有人可以寫一本書。我認為,兩個詞語就能夠把“好廣告”的标準說清楚:一緻性,差異性。
第一個詞語:一緻性
一緻性,就是這個廣告語要跟它推廣的産品或服務特點、優勢要保持高度的一緻。
例如,我們很久以前服務過一家深圳的房地産公司,它在深圳南山區開發了一個比較有名的樓盤叫“蔚藍海岸”。這個名字不錯,它本身既是一個樓盤名稱,又是一句非常美妙的廣告語。它傳達出這個樓盤的定位是“海景房”,蔚藍的大海,美麗的海岸線。客戶在家裡一邊喝咖啡、一邊就能看到美麗的大海。這就叫“一緻性”(樓盤名稱/廣告語、跟樓盤的位置特點保持高度一緻性)。可是,有一天他們在内地開發了一個樓盤,例如就在鄭州或者西安,還能叫“蔚藍海岸”嗎?沒有大海,隻有無盡的山脈,怎麼能叫“蔚藍海岸”?很顯然,這就不合适了,就跟自己的樓盤特點“不一緻”了。
深圳蔚藍海岸
豫見中國,老家河南——它是怎麼體現出河南的特點的?它又是怎樣體現出一緻性的?
請注意,這裡的“豫見”用了一個河南省的簡稱“豫”字,很有創意,它有兩層意思:
例如,一個外國人想了解中國,他要對中國的曆史、文化有一個深入的了解,就必須要來河南。為什麼?因為我們前面講到了“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我們之前也有一個視頻,專門講到了河南悠久、厚重的曆史文化,沒看過的朋友可以關注我們,找來看一下)。如果把“豫見中國”用口語來講,就是:你都沒來過河南,那怎麼能夠叫做“了解中國”呢?
大家想象一下,我們兩個人走在路上,就像老朋友一樣遇見了,很熟悉,也很親切。這個“遇見”就顯得比較随意,沒那麼刻意。當然,這也引出了後面的下半句“老家河南”。我們老家一定有老朋友。現在很多朋友在外打工、背井離鄉,如果遇到一個從老家過來的朋友,是不是有一種親切感?尤其是在國外的朋友,如果遇到老家的人會感受更深。
我自己也因為工作、家庭的關系,很少回老家。記得有一次回到老家那個小山村,就遇見了兒時最好的朋友、小夥伴。大家小時候一起捉過魚、掏過鳥窩、也偷過王大爺家的西瓜。我們好久不見了,可能有十幾年沒有見面,都快認不出來了。我們先是相互對視了半天,确認對方就是小時候的夥伴,然後打個招呼,來個擁抱,真的是熱淚盈眶。
确實,“老家河南”也歸納得非常到位——河南确實是我們中國人的“老家”啊。
我們以前談到過,黃帝先後打敗了炎帝和蚩尤人,統一了中原各部落,就是在今天河南的新鄭境内,所以我們都是“炎黃子孫”,老家當然是河南。
我們也講過,“龍的傳人”出自河南,我們中華民族就是“龍的傳人”,老家當然也是河南啊!
我們華夏九州,也是“大禹治水”時期,大禹以高山大河奠定界域,将整個華夏劃分為九個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和雍州。豫州因位于九州之中,也被稱為“中州”。豫州,就包含了今天河南省的大部分地區。後來,這一片土地被稱為“國中之地”,由此而産生了“中國”、“中華”等概念。老家河南,理所當然。
另外,姓氏文化也起源于河南。有資料表明,在有來源可考證的4820個姓氏中,起源于河南的姓氏有1834個,占38%;占漢族人口98.24%的300大姓中,全部源于河南的姓氏有97個,部分源頭在河南的姓氏有115個,這就占到了300大姓的71%,占全國漢族人口的84.9%。這也是“老家河南”很好的支撐點。
可見,“豫見中國,老家河南”,這句廣告語跟河南的曆史、文化特征是高度吻合的,一緻性非常強。
幾乎每個省份都有自己的旅遊廣告語。可是,請想一下,您還記得哪幾個?
您發現沒有,大多數廣告語是記不住的,為什麼?
因為它們的差異化不夠,給大家的感覺都差不多。假如您把兩個省的廣告語調換一下,好像也沒問題。很顯然,這就是缺乏差異性,被淹沒在廣告海洋中了。例如:
“豫見中國,老家河南”,它的差異化在哪裡?
您注意沒有?它完全沒有用其它省份用過的詞語,就是獨一無二的。
您不能把“豫見中國”的“豫”字,改成其它省份的簡稱吧?換掉,就不是這個意思了!假如,您把它改成陝西的“陝”字,“陝見中國”,就不合适了……
“老家河南”,您也不能把“河南”改成别的省份吧?别的省份好像難以擔當中華民族的老家啊。
正因為它的獨一無二,就是極緻的“差異化”,讓我們記住了這句廣告語。
最後,我們也給所有做品牌、做營銷的朋友一個忠告:在投放廣告之前,一定要先把廣告本身做好,符合“一緻性、差異性”兩個要求,然後再去投放,這樣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則,就會出現美國百貨商店之父約翰·沃納梅克認為的問題——“有一半的廣告費浪費了,但不知道是哪一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