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匆匆,又是一年的母親節,歲月不經意間催白了母親的頭發,催彎了母親的脊背。當自己有了孩子以後,才更深刻理會做父母的不容易。此刻,你可能還在無休止的工作,或者你正在為自己的夢想打拼遠走他鄉,或者已經有自己的事業與婚姻。可你知道,現在媽媽還在時時刻刻為我們操勞牽挂的心情嗎?
媽媽的身體正在老去,白發、皺紋,慢慢失去光澤的皮膚和不再挺拔的骨骼。
女兒總有一天要變成媽媽,自己成為了母親才知道,所有一切的詞彙都不足以形容母愛的偉大!
凱風
先秦-佚名
凱風自南,吹彼棘心。
棘心夭夭,母氏劬勞。
凱風自南,吹彼棘薪。
母氏聖善,我無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有子七人,母氏勞苦。
睍睆黃鳥,載好其音。
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此詩以凱風吹彼棘心開篇,把母親的撫育比作溫暖的南風,把自己弟兄們小時候比作酸棗樹的嫩芽,“叢生的”小嫩芽之所以能夠健康成長,全是母親大人辛勤哺育的功勞。七個兒子一個一個長大成人(材)了,母親的大恩大德,堪稱聖善,兒子卻是不孝兒,這就是自責自稱,總嫌自己做得還遠遠不夠,與母親的養育之恩相比,還差得很遠很遠,無以為報。
遊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晖。
送母回鄉
唐-李商隐
停車茫茫顧,困我成楚囚。
感傷從中起,悲淚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将名醫投。
車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母愛無所報,人生更何求!
西上辭母墳
唐-陳去疾
高蓋山頭日影微,黃昏獨立宿禽稀。
林間滴酒空垂淚,不見丁甯囑早歸。
十五
宋-王安石
将母邗溝上,留家白邗陰。
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
憶母
宋-陳藻
蕭小八娘棄我去,我生方始十三年。
如今七十零單五,生死途分竟杳然。
思母
宋-與恭
霜殒蘆花淚濕衣,白頭無複倚柴扉。
去年五月黃梅雨,曾典袈裟籴米歸。
與恭出家之後未久,其父見背,唯留老母貧苦獨守。恭公雖系出家之人,亦不能有負親恩。雖然自己過的也是清貧淡泊的生活,仍時時接濟老母。現在母親也走了,留下的隻是滿腔懷念。這首詩并沒有華美的詞藻,隻是用極普通的詞語,叙述極平凡的往事。然而,詩中流露的全是一片赤子之心,孺慕之情讀來令人深為感動,惋歎不已。
題楊解元壽萱堂其二
宋-王炎
濟濟斑衣子,怡怡白發親。
紫萱偏得地,玉樹解留春。
用黃侍郎韻題宇文發運瑞萱亭其二
宋-魏了翁
春風拍拍壽觞前,人有何憂樹爾萱。
老眼未忘兒女愛,花随人意瑞家園。
墨萱圖·其一
元-王冕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
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
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雲林,愧聽慧鳥語。
燦燦的萱草花,生在北堂之下。
南風吹着萱草,搖擺着是為了誰吐露着芬芳?
慈祥的母親倚着門盼望着孩子,
遠行的遊子是那樣的苦啊!
對雙親的奉養每天都在疏遠,
孩子的音訊每天都不能傳到。
擡頭看着一片雲林,
聽到慧鳥的叫聲思念起來至此很是慚愧。
椿萱圖
明-唐寅
漆園椿樹千年色,堂北萱根三月花。
巧畫斑衣相向舞,雙親從此壽無涯。
歲暮到家
清-蔣士铨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
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歎風塵。
該詩是一首表現骨肉親情的詩作,詩中通過描述久别回家的遊子與母親相見時的情景,頌揚了母愛的深厚和偉大。
憶母
清-倪瑞璿
河廣難航莫我過, 未知安否近如何。
暗中時滴思親淚, 隻恐思兒淚更多!
别老母
清-黃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此詩的最大特點是用情極深,無論是纏綿悱恻抑或是抑塞憤慨之情,都寫得深入沉摯,使人回腸蕩氣,極受感動。其次是語言清切,他善用白描,詩中掃盡浮泛陳舊之詞,語語真切,而且一種清新迥拔之氣,淩然紙上。其三是音調極佳,作者詩音調和内容緊密配合,悠揚激楚,也特别動人。 要離家遠去的作者是站在老母親的角度上來寫這首詩,抒對母親的不舍之情以及一種無奈的情懷作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