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傳》,出自《六韬》,主要闡述了古代聖賢們不做的三件事和要提倡的四種品質。
在《明傳》一文裡,作者認為,有三件事不能做,知道是善事卻心生懈怠之情,時機到了卻猶豫不決,知道犯錯卻不勇于改正。有四種品質需要提倡:柔和且清淨,謙虛且嚴肅,能強且能弱,隐忍且堅強。
本文選取《明傳》經典名言10句,附上譯文和點評,以飨讀者。
文王寝疾,召太公望,太子發在側。
文王卧病不起,
召見太公呂望,
太子姬發在旁。
點評:「太公望」即呂望,晚年隐居漁釣。後周文王田獵,相遇于渭水河畔,拜為軍師。「太子發」即周武王姬發,西周王朝的開國君主。
嗚呼!天将棄予,周之社稷将以屬汝。
嗚呼哀哉!上天将要抛棄我,
我死後将周國的事務交給您。
點評:周文王感到自己命不久矣,臨終托孤。将國事托付給太公望,還讓他誠心輔佐太子姬發。
見善而怠,時至而疑,知非而處,此三者道之所止也。
知是善事但卻心生怠惰,
時機到了反而疑惑不決,
明知有錯反而不去改正。
點評:周文王問太公望,古代聖賢治理國事,有哪些需要廢止的?太公望列舉了以上三件事。
知道是善事而心生懈怠,是不有志于行善,聖人以為憂。時機到了而猶豫不決,此謂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明知有錯而不改正,就是故意而為。
柔而靜,恭而敬,強而弱,忍而剛。
柔和又不失清靜,
謙恭又不失嚴肅,
能強而且又能弱,
隐忍又不失剛強。
點評:周文王随後又問,有什麼需要提倡的?太公望列舉了古代聖賢推崇的四樣美好品德。
柔和卻不能清靜,就會顯得懦弱。謙恭卻不能嚴肅,就會顯得不恭敬。能強卻不能示弱,就會容易折斷。隐忍卻不剛強,也會顯得懦弱。
義勝欲則昌,欲勝義則亡;敬勝怠則吉,怠勝敬則滅。
如果正義戰勝私欲,那麼周國就會繁榮昌盛;
如果私欲戰勝正義,那麼周國就會失敗滅亡;
如果嚴肅戰勝怠惰,那麼周國就會安穩吉祥;
如果怠惰戰勝嚴肅,那麼周國就會失敗滅亡。
點評:作者認為,正義能夠制心、制事,是天理的體現。而欲望根源于感官,屬于私欲。如果太子姬發能夠做到正義戰勝私欲,就能使周國繁榮昌盛、安穩吉祥。
安徐而靜,柔節先定,善與而不争,虛心平志,待物以正。
安詳從容且又甯靜淡泊,
柔和節制且又心中有數,
善于給予又不與民争利,
虛心待人且又公平無私,
辦事公正且又不偏不倚。
點評:作者認為,虛心待人,心靈就不會受到蒙蔽。而心靈不受蒙蔽,就能做到公平、公正。做到公正,老百姓就會心悅誠服。
高山仰之,不可極也;深淵度之,不可測也。
要像高山一樣令人仰望,讓臣民覺得高不可攀;
要像深淵一樣令人揣度,讓臣民覺得深不可測。
點評:作者認為,君主聽取臣民的意見,既不能輕易接受,也不能粗暴拒絕。要像深淵一樣,讓臣民感到深不可測。
神明之德,正靜其極。
如果要具備神聖英明的品德,
内心要符合公正甯靜的标準。
點評:作者認為,要想擁有神聖英明的品德,内心要做到公正、甯靜。因為心是人之神明,既能應對萬變,又能辨别衆理。
目貴明,耳貴聰,心貴智。
眼睛貴在能看清晰,
耳朵貴在能聽明白,
思想貴在很有智慧。
點評:作者認為,如果君主能夠做到耳聰目明,心中充滿智慧。那麼,臣民的意見就會彙聚到君主那裡。而君主的英明也不會受到遮蔽。
周則天也,定則地也。或天或地,大禮乃成。
君主思慮周詳,就能如上天一樣施恩萬物;
臣民安守本分,就能如大地一樣深厚沉重。
君主效法天,臣民效法地,如此則大禮成。
點評:周文王問太公,君主與臣民如何做才能合乎禮節。太公望回答說,君主愛護臣民,要能做到思慮周祥,就像上天施恩萬物一樣。臣民潛心做事,要能做到安守本分,就像大地一樣深厚沉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