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己所不欲偏施于人是什麼心态

己所不欲偏施于人是什麼心态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8 07:42:31

己所不欲偏施于人是什麼心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一句話是否定的說法,從思維形式上說,還有一句肯定的說法:己所欲,施與人,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己所不欲偏施于人是什麼心态?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己所不欲偏施于人是什麼心态(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

己所不欲偏施于人是什麼心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一句話是否定的說法,從思維形式上說,還有一句肯定的說法:己所欲,施與人。

從思想内容分析,己與人是施受關系,己是主動方,人是被動方。施是推行的意思,有一種強制的意味。本來,己與人各自獨立,有自己選擇的标準和自由,己不欲的與己欲的與他人沒有關系,不存在勿施與施的問題。按照正常的思維,己不欲,就不去做;己欲,則自己去做。在一般的關系中,不能把己欲與不欲同他人聯系起來。從施的内容方面看,己不欲的,就是不符合自己的标準、原則的;己欲的,就是符合自己的标準、原則的。自己的标準、原則未必是他人的标準、原則,或許與他人的标準、原則完全對立。那麼,各人應該按照自己的标準、原則來選擇。從人的關系和施的内容方面看,己不欲也好,欲也好,與他人毫不相幹。之所以施,是因為己是主動方,是強勢方;人是接受方,是弱勢方。否則,施受關系無法建立。總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話本身暗含着制度之外的權力關系。從實際情況看,孔子一生勿施于人的少,大多數情況,他是施與人的。與他的标準不同的被視為異端,他周遊列國,向諸侯推行禮。所謂禮壞樂崩,等級制度已經不能限制諸侯的發展,或者說,諸侯不受等級制度的約束了,孔子仍然用禮來評論社會現象,希望諸侯回到等級秩序中,諸侯怎麼會接受他的主張呢?打破等級制度是社會的進步,孔子維護等級制度必然失敗。遺憾的是,漢武帝選擇了儒家,帝王統治與儒家思想結合起來,這種制度能夠沿襲下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