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流轉,鬥轉星移,馬上又到我們中國人最盛大的節日春節了,一年一度的“人口大遷徙”即将上演,遠在異鄉打拼漂泊的遊子即将踏上歸鄉的旅程,想想那人頭攢動的車站、大包小包的行李,歸鄉的心早已激動不已……
《荀子·禮論》中有描寫:“過故鄉,則必徘徊焉,鳴号焉,踯躅焉,踟蹰焉,然後能去之。”
無論你土生土長的地方是在城市,還是農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家鄉,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份獨特的鄉土情結。
1.遠在他鄉的思念祝福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古往今來,關于思鄉的主題,多少文人墨客寫下了流傳千古的動人詩篇,思鄉情結由來已久。
我的家鄉山西高平有炎帝故裡之稱。自2016年起,每年的農曆四月初八,我的家鄉都會舉行海峽兩岸神農炎帝民間拜祖典禮。
記得在第一屆拜祖典禮進行前夕,我們當地向身在他鄉的高平兒女們發出了搜集不同地域土壤的号召,将來自不同地域、富含文化内涵的土壤,彙聚到炎帝陵,培土築壇,以表達對農耕始祖炎帝豐功偉績的敬仰之情,傳承炎帝精神。
這一消息發出後,引起了身處外地家鄉兒女們強烈的反響,他們不僅第一時間将所處地的土壤寄回,有的還專門拍了視頻影像資料,通過鏡頭由衷地表達了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在短短的時間内,我們當地就彙聚了全國三十多個省區市及台港澳土壤近千份。
家鄉的一舉一動時刻牽挂着每個在這裡土生土長的人,可謂一呼百應,這充分體現出,遠在異鄉的兒女們無論走到哪裡,無論從事什麼職業,都保持着對家最初的記憶,保持着對家鄉最深的思念和祝福。
2.奮鬥路上的精神慰藉
在外求學的莘莘學子、大城市打拼的逐夢青年,大家可曾體驗過這樣的情景?
每當夜深人靜、燈火闌珊時,一袋家鄉的特産是否立刻驅走了你的孤獨寂寞;
每當寒意來襲、雪花飄飄時,媽媽親手織的圍巾是否馬上為你帶去春天般的溫暖;
每當遇對困難、迷茫彷徨時,老鄉親切的支持是否頓時讓你充滿力量;
每當思鄉心切、百感交集時,街頭那家地道的家鄉菜館是否随即令你回到了心心念念的地方……
記得大學畢業實習的時候,我和幾個同學在一個園林工程的工地上做一些測量工作,中午吃飯的時候,有一個來自四川的同事,熱情地為我們遞過一個鐵皮飯盒,打開一看,是隻剩下一小半盒的四川臘肉。
之前,隻是聽說過四川這道有名的菜肴,但從未吃過,也比較好奇。
看着色澤誘人的臘肉,我小心地夾起一塊放在嘴裡,那個味道至今難忘,濃濃的地道鮮香味瞬間觸及敏感的味蕾,我和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贊不絕口,四川同事的臉上露出了自豪的表情。
看着他臉上幸福的笑容,我覺得,他的四川臘肉就像一個最好的小夥伴一樣陪伴着他。
當他在工地上勞累了一天後,一打開媽媽為他準備的臘肉時,他的疲憊感就會瞬間消失,他仿佛看到了媽媽慈愛地站在他的身龐,他在每一口臘肉中都能嘗到媽媽愛的味道。同時,家鄉美味也成為了他在異鄉結交新夥伴的最佳溝通橋梁。
3.實現理想的目标方向
最近,央視主持人大賽成為很多觀衆茶餘飯後談論的熱點。
記得有一場比賽中,選手李七月的表現令人印象深刻,看過《等着我》欄目的觀衆都應該見過這個主持人,在比賽3分鐘自備内容時,她正是講述了自己在《等着我》欄目中當尋人團團長時所發生的故事和感悟。
“有很多被尋人都像是一把鎖,而我要做的,就是找到開鎖的鑰匙。”她的這句話讓評委和觀衆深受感染。
台下朱迅評委在點評時說到:“腳下有多少泥土,心中會有多少真情。”這句話其實是說,越是能夠感染别人、打動别人的東西,越是需要大量深入基層的親身體驗才能得到。
“泥土”在這裡其實可以理解為最廣大普遍的基層實踐,正如費孝通先生在《鄉土中國》中所說的,從基層上看去,中國社會是鄉土性的。
在實際生活中,我們的很多工作都需要深入基層、紮根一線,腳上沾滿泥土,感受群衆冷暖,隻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靳勒是一個土生土長的石節子村人,著名雕塑藝術家、西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
在他的前三十多年裡,他想逃離貧困落後的家鄉。但是後來,他不再逃離自己内心的故土情結,開始頻繁回到村裡,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家鄉的面貌。
他被鄉親們選為村長,開啟了石節子村嶄新的篇章,他将藝術帶進了村莊,建立了國内第一個鄉村美術館,并以藝術為媒介,通過多方努力,使家鄉的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改觀。
靳勒将濃濃的鄉土情深化作了改變家鄉落後面貌的實際行動和理想抱負,這是最難能可貴的。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為家鄉做點什麼,那我們的家鄉會變得越來越好,我們的祖國會變得越來越好。
在這裡,我也想借此機會宣傳一下我的家鄉,如果有機會,歡迎大家來我的家鄉——山西高平走一走、看一看,炎帝故裡——大美高平歡迎您!
鄉土情結,還在繼續以不同的方式演繹……
無論我們身在何處,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夠:認清明天的方向,不忘昨日的來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