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平時在逛一些攝影論壇時,常常聽到這樣的讨論就是在配制廣角、中焦、長焦鏡頭時,隻購買廣角與長焦2支鏡頭就可以了。
因為這兩支鏡頭除了中間幾個焦段,基本上200以内的其他焦段都有了,因此從理論上說就能拍攝所有的題材了,24-70這種中焦鏡頭顯得很雞肋,可有可無。
這種觀點聽上去好像覺得挺有道理一樣的,因為廣角鏡頭有強烈的縱深感和透視感,而長焦鏡頭可以拉近畫面與較強的虛化效果,相反看24-70或者24-105的中焦鏡頭顯得上不上,下不下的,縱深透視感不如16-35的廣角鏡頭,虛化效果又不如70-200的。
那究竟是不是這樣的呢?以本人平時拍攝所得出的結論就是,這種觀點是不成立的,持這種想法的一般是下面兩種人,第一種就是很少參加實踐拍攝活動的這類人,攝影知識基本上停留在在書本理論上,第二種就是對拍攝構圖要求不高,拍出來是什麼樣就是什麼樣,無所謂。
其實在我們拍攝新聞攝影以及風光題材時,很多時候都是攜帶24-27或者24-105的鏡頭,因為這個焦段的鏡頭,既有一定的廣角也有一定的中長焦,雖然不算太廣也不算太長,卻基本上把廣角、中焦、長焦都集中在一支鏡頭上,能滿足基本的拍攝需求。
24-70或者24-105焦段鏡頭被稱為标準變焦鏡頭,這兩支鏡頭涵蓋了24、28、35、70、85、105這幾個焦段,這幾個焦段是很難被替代的。
特别是以攝影為職業或者經常外出旅遊拍攝時,為了更快的完成構圖拍攝,常常都是拿起相機就拍,很多拍攝時機都是轉瞬即逝,如果頻繁的更換鏡頭,我們知道更換鏡頭是比較費時費力的,這樣就會錯過很多拍攝機會。
特别是在拍攝運動題材時,拍攝主體的來回變動,根本就不會給你更換鏡頭的時間,基本上就是一支鏡頭拍到底,在這種情況下,中端的标準變焦鏡頭的優勢就被很明顯的凸顯出來了。
當然說這些并不是否定16-35的廣角鏡頭與70-200的長焦鏡頭的作用與效果,隻是說每一種類型的鏡頭都有各自的特點與用途,不存在完全能夠替代的可能。隻是說每個人的使用習慣與拍攝題材不一樣,可能會側重使用某一支或者某幾支鏡頭。
對于新手而言,如果隻買一隻變焦鏡頭,建議購買中焦段的标準變焦鏡頭。這樣對前期的練習很有必要,能夠盡快了解廣角 中焦 長焦的不同特點,更快的提高自己的攝影技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