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無法避免的玄武門之變
其實玄武門之變是沒法避免的。從李淵進入長安之後就注定了這個結果。概括說來有兩條。
其一:無人能制約李世民。自從李淵進入長安後,就變成了大唐第一“宅男”,從此再沒踏出長安城一步。他把打天下的重任交給了兩個人。
第一個是李靖,平定南方的蕭銑。當然名義上的統帥是李孝恭,也就是淩煙閣24功臣中,排在第二的那位——實則真正的操刀人,卻是李靖。
第二個是李世民,逐鹿中原,一統北方,這一切都是李世民完成的。須知在唐宋之際,經濟中心依舊在北方,誰能平定北方,就意味着取得了一統天下的主導權。李世民在這個過程中,不但消滅了一個又一個對手,還招攬來了一大波能臣武将,為之爪牙——這是李世民的“王炸”,任何人都沒法抗衡,哪怕李淵。
這就讓李淵變得很尴尬了,别的開國帝王幾乎各個能征慣戰,李淵卻躺赢。而且不但他躺赢,連太子李建成都陪着他躺在長安城裡,這如何能服衆?這就是第一個矛盾點:由于沒人能制約李世民,大唐開國之初就結構失衡,必須重新校正!
李淵曾校正過,跟李建成和李元吉,父子三人組團打壓李世民,效果卻出奇的差,最終搞出了玄武門之變,等于校正失敗。因為最大的不穩定點,不是李建成或李世民,而是李淵自己——他壓不住秤!
其二:利益分配失衡。表現在李淵、李建成的關隴集團,沒幹啥事或幹得很少,卻分到了最大的蛋糕。李世民代表(倚重)的山東集團,雖為大唐流過血,替李淵出過力,蛋糕不但小,還有随時被拿走的風險。
比如,李淵為了讓愛妃高興,非要奪走李神通依靠軍功得到的土地封賞,賞給愛妃的老爸。你這讓李世民和其手下如何高興?就算李世民認命了,想當一個安靜的美男子,但其手下如何能答應——跟着李世民玩命打天下為啥?反正絕對不是為了讓李淵的愛妃,變得更漂亮!
這同時也是為何,李世民後來怒斥大唐第一位宰相裴寂的原因:公勳庸,不至于此,徒以恩澤,特居第一。
意思就是,你裴寂才學平庸,功勳微小,卻當宰相,那是因為老爸喜歡你(裴寂屬于關隴貴族集團),我當了皇上後又忍了你幾年,如今讓你挪窩,你還敢作妖嗎?那麼裴寂挪窩後由誰接任?當然是房玄齡了。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李世民的手下就隻能“綁架”李世民。這就是為何在玄武門之變前,尉遲恭、程咬金、張公謹、房玄齡、長孫無忌等,紛紛逼李世民動手的原因。而李世民則表示:這麼大的事,我要占蔔問天!
結果張公謹一把将龜殼扔在地上怒喝:若占蔔的結果不好,你就不幹了嗎?
李世民連忙認錯:是啊,你說得對!
二、問李靖、李績的态度
不過即便如此,玄武門之變依然有個大問題,我們先看看《資治通鑒》中記載的,玄武門之變前的一件詭異事。
世民腹心,唯長孫無忌尚在府中。與其舅雍州治中高士廉、左候車騎将軍三水侯君集及尉遲敬德等,日夜勸世民誅建成、元吉。世民猶豫未決,問于靈州大都督李靖,靖辭;問于行軍總管李世勣,世勣辭,世民由是重二人。
翻譯過來就是:長孫無忌、高士廉、侯君集、尉遲恭等一大波人,日夜不停地勸說李世民,别再猶豫了,下決心殺掉李建成和李元吉吧。可李世民卻依舊拿不定主意,于是便想起了李靖和李績,問這兩人:我準備清君側,殺太子和齊王,你們倆對此有啥看法?
由于李靖和李績沒在長安城内,都在外統兵禦敵。故而李世民等了好多天,這才等到兩人的回複,意思就是,“我倆啥也沒看到,沒聽到”。從此李世民便對這兩人分外看重,并決定:發動玄武門之變。
顯然這段記載,存在兩個疑點。
其一:李靖和李績的這個“辭”,是支持還是反對,或表示中立?在《舊唐書》中,曾有過确切記載,“靖等請申犬馬之力”。李靖完全支持李世民。
至于《資治通鑒》裡的這個記載,是出自《隋唐嘉話》。随後作者司馬光就表示:我也不知采信哪個,但考慮到對後世的影響,姑且認為《隋唐嘉話》中的“辭”,更完美。
但即便如此,這也表明了李靖和李績,是支持李世民的。因為,當時他倆都在外領兵,若反對李世民,完全可以寫奏折通知李淵。可事實卻是,整個玄武門之變,李淵全程蒙圈,沒有得到任何消息。故而這個“辭”,這就是所謂的:不表态即支持!
其二:這麼大的事,李世民千裡問計李靖和李績,就不怕走漏消息嗎?
這點誰也不知道,現有的史料也無任何記載和解釋。比如李世民是寫信,還是派人?反正可以斷定,李世民是去不了的!
姑且認定是派人前去——因為這最安全,也最合理,寫信的風險太大!那麼又是誰去的?同樣不得而知!即便是派人去,李世民也必會萬分小心,因為不知有多少眼睛盯着他的秦王府呢,任何一點疏忽,都會釀成大禍。從結果後,李世民做得相當完美。
哪料這反而更讓人不解了:既然存在這麼大風險,為何李世民卻非要冒險?且直到等來消息後,才敢發動玄武門之變,莫非依靠身邊的人就做不成嗎?
三、兩點原因
筆者認為:是由兩點原因決定的。
其一:外援問題
玄武門之變前,李元吉借北伐突厥,已從李世民手裡奪走了兵權,奉旨狂挖李世民的牆角。比如秦瓊、尉遲恭、程咬金等人,都被李元吉征調,也就是成為了李元吉的手下。而且連秦王府的士卒花名冊都拿走了,任由李元吉調配。
李世民已經大有孤家寡人的勢頭了,因此他這才要發動玄武門之變。顯然此刻兵權就成了關鍵。比如,一旦玄武門之變失敗,李世民必會退守洛陽,能否有兵在手,卷土重來,全靠有沒有将領為外援。
須知燕王羅藝,這妥妥是李建成的外援。所以李世民,就必須要确定李靖和李績,這兩位手握重兵的大将,是不是支持自己。
否則就算成功了,萬一羅藝打着“清君側誅反叛,救皇上殺秦王”的旗号,圍困長安,李世民就隻能束手就擒了。而若有李靖和李績在手,這個問題就不是問題了。
所以說來說去,還是李世民看得更遠,先确定有否外援,所謂内外開花,這才敢下手。若僅僅依靠身邊的這些人,顯然是不行的。須知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要的是江山社稷,不是開啟内亂——這是其根本問題。
再說得明白些就是:我們老李家人打架,決不允許外人摘桃,或亂了方寸,掀了桌子誰也吃不上!故而在這種定調下,外援問題,就必須要解決!
其二:李靖和李績的作用問題
筆者是不信,李世民冒那麼大風險,就僅僅問了問:你們兩人,是否支持我發動玄武門之變?必然還有其他關鍵信息。但不論是什麼信息,必然都是要求李靖和李績,起到作用——這點是沒跑的。那麼李靖和李績,到底要起啥作用?
除了前面分析的外援作用外,還有一條,那就是防範外敵!這點在玄武門之變後就發生了。
得知大唐内亂後,突厥就撲了過來,十萬精兵一度兵臨長安城下,李世民不得不單騎出城,跟突厥人談判,這便是“渭水之盟”。
疑點是,突厥為何來得如此突然和順利?因他們避開了靈州(李靖在那駐守),繞道徽州,攻打泾陽,李世民得到消息,連忙派尉遲恭過去,雖取得了小勝卻依然沒擋住。那麼誰在這一線防範?
正是羅藝——又是羅藝!這就是玄武門之變前後的大唐局面,别以為長安内消停了,就萬事大吉,外面依然暗流湧動。李靖和李績豈能舉手支持一下就沒事了——李靖疾馳至豳州,要截斷突厥歸路,隻不過由于渭水之盟達成,這才作罷。
那麼豳州這裡,誰在負責?是張瑾!“突厥大舉來寇,瑾不戰,保于豳州”,他是李淵的心腹(淵诏征瑾入朝,以舊恩,曆左衛大将軍)。
現在看出李世民,為何非要等到李靖和李績的态度後,才敢發動玄武門之變的原因來了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