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水鄉江南自然風景

水鄉江南自然風景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3 09:27:05

塞上江南“風景”如何變“豐景”

——甯夏推動文旅融合構築“大文旅”格局的探索實踐

光明日報調研組

雁陣南去潭水清,雲嶺嵯峨暮山紫。金秋時節,賀蘭山東麓的甯夏銀川市賀蘭縣四十裡店村稻漁空間,2600多畝五彩稻田豐收在望。清風拂過,以稻菽為“墨”畫出的巨幅山水畫随風飄動,不遠處遊客摸魚抓鴨歡聲一片,音畫協同,演繹豐收詩意。

2020年6月,在甯夏考察調研。頂着烈日,走進稻漁空間鄉村生态觀光園。聽了介紹,颔首贊許:“這裡不僅有‘一産’,還有‘二産’‘三産’,水資源利用效率提高了,附加值也上來了。”

強調,發展現代特色農業和文化旅遊業,必須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突出農民主體地位,把保障農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甯夏堅持守正創新,将文化旅遊置于經濟社會發展大局,跳出“就文旅看文旅”,以農為本推動農旅融合,“接二連三”助力産旅一體,不斷彰顯文化旅遊的政治性、經濟性、社會性、生态性等多重屬性,發揮其“富口袋”“富腦袋”“富民生”“富産業”等多重功能,推動了産業轉型、生态建設、鄉村振興、民族團結。今年6月召開的自治區第十三次黨代會,更是将文化旅遊業列為“六優”産業的首位。

近日,光明日報調研組走訪大河兩岸、穿行長城内外、深入巷陌峁梁、探訪星空大漠,看到文化旅遊立足“文化強區、旅遊富民,為産業賦能、促民族融合,展示美麗新甯夏”戰略定位,将“詩和遠方”注入關聯産業、社會建設、綠色發展,通過全要素參與、多維度融合,在不同層面呈現出“風景”變“豐景”的可喜變化。

水鄉江南自然風景(塞上江南風景如何變)1

賀蘭山東麓的葡萄園裡,遊客帶着孩子體驗農事活動。光明日報記者張文攀攝/光明圖片

1.文化旅遊:美了環境,也美了心境

漸入秋境,甯夏六盤山區的層層梯田披上“五彩霞衣”。調研組來到大山懷抱的西吉縣吉強鎮龍王壩村,那裡有一輛大卡車改裝的“流動舞台”。相聲和情景劇帶來的歡笑,打破夜晚的靜谧。“大篷車一來,有好戲!”台下,“入戲”很深的梁昌榮拍着大腿,大呼過瘾。

一年四季,祁寒酷暑,甯夏話劇院“文化大篷車”都奔忙在廣袤山川,足迹遍及農村城市、廠礦工地……所到之處,收獲掌聲無數。究其緣由,甯夏演藝集團話劇院院長蔣全洲一語中的:“融入時代精神、反映現實生活,這樣的文化,群衆需要。”

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群衆的物質生活經曆了“匮乏”向“豐裕”的轉變,但“種文化”的迫切性一點不亞于種莊稼。

農民玩音樂?這在填不飽肚子的年代,想都不敢想。如今卻讓中衛市中甯縣大戰場鎮紅寶村火出了圈。“脫貧了嘛,生活富裕了,心裡也舒展了,就想唱幾嗓子。”大戰場鎮農民苟君告訴調研組,2019年,移民自發組建合唱團,雖然大家都說着各自的老家話,沒有一點音樂基礎,但有老師教,大家就願意學。大部分人都是白天打工、幹農活,晚上來練習,還有人開着蹦蹦車趕十幾裡路來上課。

“農民合唱團是小康路上更高層次精神追求的體現,用他們的話說,就是‘吃上了五谷兒,現在要吃六谷兒’。這種執着和熱愛感染了我,一定要用文化的力量鼓舞更多的人創造幸福。”農民合唱團團長、中甯縣音樂家協會主席李震宏說。

前不久,取材于這支農民合唱團真實故事的電影《六谷兒》完成拍攝,合唱團成員全部本色出演。細心的李震宏發現,走上熒幕的農民,把那股自信帶到了生活中。“咋不興奮呢?咱不光會唱四聲部,還能拍電影,還有啥幹不成的?”50多歲的合唱團成員王數花說,就像那歌裡唱的,“這生活啊,是越來越有奔頭了”。

文旅融合中,文化的沃土,也“生長”出一個又一個打卡點。賀蘭山下的閩甯鎮,演繹跨越山海、東西協作的《山海情》,讓很多遊客不遠千裡,前來感受将苦難化作美好生活的奮鬥之力;羅山腳下的紅寺堡,續寫從大山深處到大河之畔的《百萬大移民》,吸引人們來此見證“遷出百萬人、換得千山綠”的易地扶貧搬遷奇迹;六盤山下的隆德縣城關鎮紅崖村老巷子,文化味萦繞鄉間院舍,觀磚雕、看泥塑,做剪紙、賞刺繡,吼一聲秦腔震破天、寫一紙書法浸文氣,民俗文化沁潤村民的精神世界,也在鄉村遊中打開了連接新世界的一扇窗……

文旅浸潤,潤物無聲。看城市社區,居民越來越愛跑文化大舞台;在鄉村田野,群衆忙着接待八方遊客。文化旅遊,美化了居住的環境,也充實了人們的心境。

2.農旅融合:富起來的村子不勝枚舉

你可相信,一個背靠賀蘭山的移民村,卻有近20個葡萄酒莊。

在銀川市西夏區鎮北堡鎮昊苑村,“西村海棠”民宿小院内,主人“海棠姐”化身導遊,向遊客講起了昊苑村的過去:“20多年前,這裡還是飛沙走石、黃沙漫天,跟旅遊完全不沾邊……戈壁灘種不了莊稼,卻能種出世界上最好的釀酒葡萄。慢慢地,采礦區種起了葡萄,建起了酒莊,連連斬獲國際大獎,荒野小村一下子跟國際接上了軌。”

昊苑村真正富起來,是在近十年。“賀蘭山東麓的葡萄酒有了世界知名度,引來了天南海北的遊客。”村黨支部書記曹東旭告訴調研組,“借助賀蘭山東麓旅遊帶來的人氣流量,鄉間小院成了民宿打卡地,村民掂起大勺經營起了農家樂,村裡年接待遊客近30萬人次,村民人均收入超過2萬元,翻了可不止一番。”

和昊苑村一樣,同在賀蘭山下的石嘴山市大武口區龍泉村,也發生了蝶變。村裡有天然泉流長年不斷,當地人稱“九泉子”。前些年,賀蘭山煤炭開采正盛時,到礦上掙錢成為村民收入的主渠道。近些年來,煤炭開采關停,龍泉村一時陷入迷茫。

柳暗花明間,村民找到了“靠山吃山”的新路子——鄉村遊!不采煤了,山地可以打造運動公園;生态好了,就坡發展休閑農業。

“房前屋後種上果樹,院裡搭個涼亭,自駕遊客來一場燒烤,别提多喜歡了。我們又流轉土地種了50棟大棚草莓,休閑采摘供不應求。”龍泉村黨支部書記董繼龍說,眼瞧着大巴車一車又一車駛來,去年就接待了160萬的遊客,給村集體創收七八十萬元,村民人均收入突破2萬元,農宅空置率也從50%下降到了5%。

大河之畔、大山之間,因鄉村遊富起來的村子不勝枚舉。六盤山區的龍王壩村,村莊變景區、農民變導遊、民房變客房、産品變禮包,去年接待遊客19萬人次;移民安置區紅寺堡柳泉鄉永新村,招牌菜“永新牛排”成了網紅菜,不少遊客大老遠開車來,就為吃上這一口,走時還不忘帶上黃花菜、玫瑰茶……

數據顯示,甯夏鄉村旅遊點突破1000家、直接從業人員超過1.5萬人、帶動就業10萬餘人;今年1至7月,鄉村旅遊接待遊客1255.5萬人次,同比增長30萬人次,收入8.55億元。

旅遊生活化,生活旅遊化,人們旅遊觀念的改變,讓自然風景與生活場景的界限不再泾渭分明,農旅融合中,農民成為最大的受益群體。

水鄉江南自然風景(塞上江南風景如何變)2

甯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區龍泉村遊人如織。資料圖片

3.文旅産業:挑起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金扁擔”

夜宿西吉縣龍王壩村的窯洞賓館,清晨一開門,氤氲山氣撲面而來,不少遊客在蔥茏草木間的木棧道上晨練。

“小時候,和我一般大的孩子,一睜眼就拿上背篼,走山串屲割草喂驢,割不滿不能回家。”龍王壩村黨支部副書記焦建鵬是個80後,他告訴調研組:“那時候的山,比秃子的頭還幹淨。下點雨,連水帶泥順溝跑。”

2010年,外出經商攢下“第一桶金”的焦建鵬回村栽樹、發展“林下經濟”,五年陸續投入1000多萬元,當濯濯童山變得樹影婆娑,他卻陷入收入無着的苦悶當中。焦建鵬四處讨教,意外發現辦民宿、搞旅遊是條路子。從此,龍王壩村一通百通。如今,這個村有300人從事旅遊業,近年累計接待遊客超過300萬人次,旅遊收入超過4億元。

青山有了變現的路徑。旅遊業,成為挑起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金扁擔”。

這個“綠色杠杆”一旦找到合适的支點,就連天上的星星,也能變成“金子”。甯夏天高雲淡、空氣清朗,文旅部門在全國率先提出打造“星星的故鄉”這一特色文旅品牌,通過建設星星酒店等高端民宿,打造星空營地等新業态,舉辦星空旅遊大會、星空朗讀等特色系列活動,“到甯夏看星星”在很多人心裡“種了草”。就連梵克雅寶、蘭博基尼、歐萊雅等世界知名品牌,也來甯夏的星空下“湊熱鬧”,把其展示展銷活動放到甯夏舉辦。

當前,文旅項目的收入主要由門票和二次消費兩部分構成。近年來,甯夏旅遊二次消費增幅超50%,特别是近年來主打“星空牌”的沙坡頭景區,這一指标更是超過了79%。

據測算,文旅産業的萬元增加值能耗隻有0.2噸标準煤,僅為工業能耗的十分之一。生态極度脆弱的甯夏,将建設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作為經濟社會發展之“綱”。文旅産業的發展,優化了國土空間,助推了綠色發展,促進了生态保護,正在成為撬動“生态美”的新動力。

水鄉江南自然風景(塞上江南風景如何變)3

甯夏六盤山紅軍長征紀念館。光明日報記者王建宏攝/光明圖片

4.賦能百業:文旅一業強,帶動百業興

前不久舉辦的第二屆國際(甯夏)葡萄酒文化旅遊博覽會上,“葡萄酒 文旅”成為一個異常火爆的特色文旅IP,10條賀蘭山東麓葡萄酒旅遊精品線路帶動葡萄酒銷售、餐飲民宿、文化交流,掀起了打卡甯夏的又一波熱潮。

這不是旅遊第一次和延伸要素擦出火花,旅遊嫁接“美酒美食”“文化體驗”早已成“大旅遊”的标配。

走進賀蘭山東麓的志輝源石酒莊,以天然山石為材料建成的酒莊透着古樸典雅,遊客在社交媒體分享:“雖是酒莊,卻更似江南園林,透着輕靈秀氣。醉人的不隻是酒!”

“去年,我們接待了35萬遊客,這些遊客逐漸成為葡萄酒重要的消費群體和傳播媒介。”莊主袁園告訴調研組,酒莊遊火熱起來後,遊客帶貨和回購成為葡萄酒銷售的主要渠道,這也徹底改變了過去傳統依靠渠道鋪貨的營銷方式。今年,源石酒莊關閉了所有線下門店,經銷商比例從80%下降到15%,但銷售量卻逆勢上揚。

據了解,文化旅遊作為“大吸盤”,關聯産業超過110個,延伸聯通一二三産業鍊、市場鍊和消費鍊。文旅收入每增加1元,可帶動相關産業增收4.5元;文旅投資每增加1元,可帶動相關行業投資5元。

“就文旅說文旅,上限也許隻是A級景區。但跳出文旅看文旅,讓文旅為産業賦能,一業強可帶百業興。”甯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副部長、甯夏文化和旅遊廳廳長劉軍說。

水鄉江南自然風景(塞上江南風景如何變)4

“一半金沙一半湖”的甯夏沙湖。資料圖片

在“中國枸杞之鄉”甯夏中甯縣,每到枸杞采摘季,生态枸杞莊園總會迎來絡繹不絕的遊客。“遊客到這兒,主要是體驗鮮果采摘,一邊品嘗一邊直播,走的時候還不忘給家人朋友帶上幾盒,枸杞‘鮮果經濟’就這麼起來了。”玺贊生态枸杞莊園田間工作人員鄭澤虎告訴調研組。

紫色的葡萄,紅色的枸杞,還有白的羊、黃的花……旅遊,火了“後備廂經濟”,也為特色産業闖天下提供了最好的推介渠道。

調研組了解到,這些年,甯夏文化和旅遊廳與相關單位合作培育葡萄酒酒莊類、枸杞類旅遊景區16家,甯夏酒莊年接待遊客超過100萬人次,通過文旅賦能帶動葡萄酒莊、枸杞莊園銷售收入分别增長50%、30%。

在甯夏“六新”“六特”“六優”産業發展中,文旅表現出越來越強的“黏性”。在嫁接葡萄酒、灘羊等打造出圈吸粉特色IP的同時,還融入醫養、遊養、膳養等新業态,打造沙漠康養旅遊度假區、黃河民俗生态康養村、南華山森林康養基地等新場域。随着旅遊景區和休閑空間的邊界逐漸模糊,文旅産業的外延不斷拓展。

8分鐘,你将看到怎樣的甯夏?在甯夏連續三年的“曬文旅、曬優品、促消費”文旅推介活動中,每個市縣都精心推出8分鐘的短視頻,将甯夏特有的自然風光、風土人情和特産好物“曬”到了全國,綜合傳播量突破53億次。

據統計,2017年至2021年,甯夏遊客接待量年均增速4.15%。2021年受零星散發疫情沖擊,在跨省遊停滞的情況下,甯夏接待國内遊客量和旅遊收入仍然恢複至2019年的90.34%和84.3%,呈現較快恢複勢頭。

5.實踐啟示:激活新動能,構築“大文旅”

文化旅遊的關聯産業超過一百個,貫通了一二三産業鍊、市場鍊和消費鍊。甯夏充分激活文化旅遊的跨界綜合功能,将文化旅遊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個層面,文化旅遊正在成為促進“百姓富”的助推器、增進“魚水情”的連心橋、帶動“産業興”的生力軍、展現“生态美”的會客廳和展示“新甯夏”的大舞台。其在甯夏的探索實踐,具有如下啟示。

——激活文化旅遊“裂變”動能,凸顯融合效應。文化旅遊綜合性強、關聯性高、帶動性大、覆蓋面廣,本身就具有經濟動力、社會進步、傳播文明、文化交流、學習教育等特性,甯夏通過引導推動,使不同産業、行業、事業之間形成以旅遊為紐帶的新型生産網絡,優化創新了資源配置,産生了1 1>2的融合效應。

——激活富民增收“橋梁”動能,增進民族團結。作為民族地區,甯夏依托覆蓋全區農村地區的128個研學點、28條鄉村旅遊線路和25條休閑農業線路、37個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鎮)、76個甯夏旅遊重點村,充分發揮旅遊“幸福産業”優勢,實施鄉村旅遊助力鄉村振興示範工程,帶動就業10萬餘人,讓當地群衆吃上了“旅遊飯”的同時,保護傳承優秀文化,引導帶動少數民族群衆念起“緻富經”,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更加深入人心,做到既“有形”又“有感”。

——激活綠色發展“杠杆”動能,助力生态建設。作為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唯一全境屬于黃河流域的省區,甯夏肩負着維護西北乃至全國生态安全的重大使命。文化旅遊部門充分利用文旅産業這一“金扁擔”,讓“風景”變“錢景”,有力撬動了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轉化互促。當地群衆嘗到生态變好帶來的“甜頭”後,從過去生态環境的漠視者甚至破壞者,變成保護者和建設者。

——激活文旅賦能“催化”動能,推動産業升級。甯夏文化旅遊積極與葡萄酒、枸杞、灘羊等優勢特色産業嫁接融合,有效整合“三駕馬車”,推動三産融合,共同打造出圈吸粉的特色文旅IP,成為延伸産業鍊條、增強産業動能、放大産業價值的強力引擎。

——激活宣傳展示“窗口”動能,講好發展故事。百聞不如一見。近年來,甯夏以文旅的“小窗口”講述和展示甯夏的大變化,通過旅遊各個環節,以更加鮮活、更加柔性、更加真切的方式,呈現甯夏西海固的脫貧緻富奇迹、“幹沙灘”到“金沙灘”的滄桑巨變、引黃古灌區流淌千年的灌溉文化、各族人民群衆的團結奮進故事……甯夏精心打造的“黃河·宿集”,成為全國民宿的标杆,吸引了長三角等地區遊客到甯夏“吃羊肉、品紅酒、觀星空”。在傾聽當地群衆講述舊貌換新顔的變遷史中,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被大西北淳樸的民風和獨特的魅力“圈了粉”,增強了東西部的文化認同,文旅融合的媒介效應凸顯。

(調研組成員:北方民族大學民族學學院副教授周晶;甯夏大學前沿交叉學院執行院長、教授王磊;光明日報記者王建宏、張文攀)

《光明日報》( 2022年10月07日05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