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兒下午我正在廚房忙活,商務小哥獻寶似的拿來幾個水蜜桃,叫我試試。
我拿起水果刀細細地削皮,商務小哥一看急了:水蜜桃削皮多浪費,又麻煩,我們那兒都是洗一下連皮吃的。
咦?可是我身邊的人吃毛桃一般都削皮的呀!
我倆看熱鬧不嫌事大,幹脆打着分享水蜜桃的名義,在工作室做起了“問卷調查”。
結果還蠻有意思:北方小夥伴一般覺得帶皮吃更有桃子味;南方小夥伴則認為削皮吃更好入口;也有些看心情,可削可不削。
哈哈,沒想到繼湯圓、粽子、豆腐花吃甜還是吃鹹,餃子蘸醋還是醬油,番茄炒蛋放不放糖之後。
連桃子該不該去皮,都成了新戰場。
大家對從小吃到大的口味總是格外自信,甚至堅持自己才是正統,别人都是外道。
不光咱們國家,全世界人民在這方面都挺較真。
新加坡人覺得馬來西亞肉骨茶藥味太重;而馬來西亞人覺得新加坡肉骨茶就是鍋胡椒湯。
就連一向自由散漫的西班牙人,也常常為“土豆餅裡要不要加洋蔥”引發國民級辯論——西班牙土豆餅
西班牙土豆餅(tortilla de patatas),其實就是最最家常的雞蛋 土豆配置。
曾幫助西班牙挨過18世紀末的饑荒,所以西班牙人對它的感情很深厚。
加上好吃、易做,在西班牙家庭的餐桌上出現頻率極高,不論是早中晚餐,還是下午茶,它的身影随處可見。
讓它知名度變得更高的,就是那個經典的加不加洋蔥争議。
西班牙名廚Eneko Sukaldari直言:沒有洋蔥的土豆餅就是怪物。
而在2018年的“土豆蛋餅周”活動上,Betanzos市政府明令禁止在土豆餅中加入洋蔥,并宣傳這是最正統的做法。
加洋蔥主義者和不加洋蔥主義者吵得很兇,陣仗完全不輸我們南北甜鹹之争。
後來,開展民意調查後發現,60%的西班牙人認為土豆蛋餅要加洋蔥,20%的人認為不加更好,還有接近20%的人表示兩種都愛。
總的來說,加了洋蔥的土豆餅,更受闆鴨人歡迎。
考慮到如今夏季,隻有土豆和雞蛋未免有些闆實,我還是加了洋蔥。
蛋餅烘得金黃酥嫩,雞蛋松軟,土豆綿糯。
穿插其中的洋蔥,猶如神來之筆,增添了一份水潤清甜。
除了洋蔥争議之外,西班牙人對于往土豆餅中加入别的食材,倒是蠻寬容的。
像是菠菜、芝士、彩椒、火腿、魚肉等等,完全可以根據個人喜好和冰箱存貨來決定。
美味之餘,也堪稱滿分營養餐:雞蛋提供蛋白質,土豆提供維生素和飽腹感,煎土豆用的橄榄油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
土豆餅還可以通過配醬料實現口感、營養升級,通常配沙拉醬、番茄醬。
我這次配了一個清爽的菠蘿柳橙醬:馥郁香甜的菠蘿,清新怡人的柳橙,加白砂糖一煮就完事。
酸酸甜甜,化一切膩,保證讓你胃口大開!
菠蘿柳橙醬一次多做些,冰箱冷藏可放半個月,平時拿來抹面包、蘸薯條都美得很~
- 西班牙土豆餅 -
[ 食材 ]
西班牙土豆餅:土豆2個 雞蛋5個 橄榄油3大勺 洋蔥半個 蒜末1大勺 鹽2小勺 黑胡椒适量
柳橙菠蘿酸奶醬:菠蘿 300g 橙子1個 無糖酸奶200g 白砂糖1大勺
此配方為2人份
1大勺=1 table spoon=15ml
1小勺=1 tea spoon=5ml
[ 食譜 ]
1.土豆去皮切成2mm厚的小片,洋蔥切小塊備用
2.平底鍋中加入3大勺橄榄油,油溫6成熱放入土豆片、洋蔥,中小火煎至土豆片熟透,撈起備用
3.碗中打入5個雞蛋,放入适量黑胡椒、2小勺鹽、1大勺蒜末打散,再倒入土豆片拌勻
可以壓碎部分土豆,土豆泥融入到蛋液裡,吃起來更香
4.平底鍋中放入1大勺橄榄油,倒入土豆蛋液混合物整理平整,保持中小火煎5-6分鐘至蛋液凝固
把平盤蓋在平底鍋上,用左手按住平盤,右手拿着鍋,兩個手同時翻轉,把土豆餅翻到平盤裡面
煎的過程中可以晃動一下鍋子,讓蛋餅受熱均勻
5.翻面後再把蛋餅推回平底鍋中繼續中小火煎3-4分鐘,西班牙土豆餅完成
6.菠蘿切成小丁備用
7.鍋中加入切好的菠蘿丁、1大勺白砂糖,擠入橙汁,小火熬至水分減少、菠蘿變軟,菠蘿柳橙醬完成
8.西班牙土豆餅上澆上無糖酸奶、菠蘿柳橙醬即可
趁熱咬一口,外層的香酥給人驚喜,裡層的香軟讓人沉淪。
口感和營養都足夠豐富,為剛剛開啟的一天注入飽滿的精氣神。
淋上去的酸奶和水果醬更是點睛之筆。
菠蘿中和油膩,橙香若隐若現,不搶不奪地交融在一起。
菠蘿保留了顆粒感,嚼起來帶着爆珠的驚喜,一路雀躍地從舌面上跑過。
土豆餅的每一個空隙裡,都沁滿了怡人的馨香,嘴巴一刻也不得閑,一口一口地把香味接住,迎進肚子裡。
對于美食,大到國家、地域,小到個人,都有自己的偏執。
其實這無關對錯,而是一種不講道理的偏愛,口水仗打來打去,反倒讓我們喜歡的食物造了勢、出了名。
大家看個樂呵,自己覺得怎麼好吃,就怎麼吃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