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是先輩總結出來的規律,涵蓋天文 地理 氣象等領域。本文從地理角度,分析春夏秋冬與地理的聯系。
二十四節氣之春夏秋冬即立春 春分 立夏 夏至 立秋 秋分 立冬 冬至。這些與地理有些緊密的聯系。
立春 立夏 立秋 立冬
立,可以理解為“開始” 立春,即春天開始,萬物複蘇,“柳枝條條探芽苞,輕風吹拂催嫩草。田野欲出泥土香,今年播種春苗秧”就是最好的诠釋。一年之計在于春,收獲始于立春,因此,立春這一天要和和睦睦,期盼來個好兆頭。立夏 立秋 立冬…
春分 秋分
分,即平分。地球公轉産生四季之分,在春分(3月21前後) 秋分(9月23前後)這一天,太陽直射赤道,全球晝夜平分,即晝長=夜長=12小時,春分過後至秋分,北半球晝長夜短,稱作下半年。
夏至 冬至
至,是“極 、最”的意思,夏至日(6月22日前後)此時太陽直射北回歸線(23.5°N),北半球達到一年中晝最長。冬至日(12月23日前後),此時太陽直射南回歸線(23.5°S)北半球達到一年中晝最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