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人讓路,粵語往往會說:“唔該借孭”,
一個人嘴巴生得不正歪歪地,粵語說:“這個人孭嘴嘅”。
孭嘴的孭,現在人多用歪代替。
歪是個會意字。合不正二字為一字,“不正”為歪。本義:不正,偏斜,讀音為wāi,粵語:me2 waai1指不正,偏斜。
其實孭和咩都是借音字,其本字是:乜。
乜讀若“咩”上聲,嘴斜曰“乜嘴”;《廣韻》:“音咩,眼乜斜也。”斜謂之乜,口不正曰“乜嘴”,今人以歪字當之。乜 [miē]作代詞用,意思是:“什麼”。
〈方〉:什麼 [what]例:偷偷摸摸不知做乜鬼?—— 陳殘雲《香飄四季》
又如:乜嘢(什麼事)
《百度百科》:乜,讀作(miē或niè)。乜(miē):〔乜斜〕
a.眼睛因困倦而眯成一條縫。
b.眼睛略眯而斜着看,多指不滿意或看不起的神情,
口不正曰“乜嘴”,今人以歪字當之。歪是近世創的會意字。
但“乜”還有另一意思,現代的詞典都沒有記入。據網上資料載:《廣韻》“乜”音咩,乜讀若咩上聲,注解不正曰乜,歪扭的意思,現在常以“歪”字當之。
《廣韻》稱:眼乜斜也,斜謂之乜,口不正曰乜嘴。
《粵語俗字考》也記述:乜讀若“咩”上聲,嘴斜曰乜嘴,今人以歪字當之。歪是近世創的會意字。
“乜水”和“乜嘴”,兩個乜字的讀音不相同,很多人分不清,本人曾叫幾位廣州朋友将“乜水”和“乜嘴”用粵語讀一次,結果将語音變成文字,一個變成,“沒誰,沒嘴,沒嘴,沒嘴”。
又一個變成:“抹嘴,抹嘴。”
“摸嘴,還摸嘴,摸嘴,摸嘴。”
還有一個變成:“罵誰,罵誰”,
“摸腳印,摸腳印”。
是不是很搞笑?非常搞笑。(文/聶巨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