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和氏璧的下落之謎

和氏璧的下落之謎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4 06:38:23

春秋戰國時期“卞和獻玉”、“完璧歸趙”的故事家喻戶曉,這件玉璧也被戰國各諸侯國奉為價值連城的“天下所共傳寶”。各個諸侯國為了把玉璧據為己有,想盡辦法互相争奪,許多條無辜的任命甚至搭在了這塊玉璧上,然而這件珍貴的玉器最後竟不知落到何處,成為曆史上一大疑案。

最早記錄和氏璧的是《韓非子和氏篇》,春秋時期,有一個楚國人名叫卞和,一天他在荊山采到一塊玉璞,為了表示自己對君主的忠心,他把這塊玉璞獻給了楚厲王。玉璞是一種天然玉料,如果不經鋸割,外表看來和普通的石塊沒什麼區别。楚厲王找來相玉家進行鑒定,但是玉工沒有識辨出來,認為它是一塊普通的石頭,沒有什麼價值。于是厲王大怒,認為卞和在戲弄自己,命人砍掉了卞和的左足,并把卞和驅逐出楚國。

楚厲王死後,楚武王繼位,卞和又去獻寶,玉工仍鑒定為石頭,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的右足,又過了幾十年,武王之子文王繼位。這時的卞和還想去獻寶,無奈自己已是風燭殘年,又被砍掉了雙腳,行動很不方便,眼看自己的願望無法實現,卞和便懷抱玉璞來到楚山下痛哭三天三夜不止,眼淚都流盡了,眼睛直往外滴血。楚文王聽說了這件事,派人接來卞和問:“天下被砍足的人很多,你為何哭得如此悲傷呢?”卞和答道:“我并不是因為被砍掉雙腳而痛哭,而是因為明明是寶玉卻被誤認為石頭,忠貞之士被當作欺君之臣,我是為大王哭泣,他是非颠倒,黑白不分啊!” 文王聽後,讓玉工進行打磨,果然得到一塊潔白無瑕、光潤晶瑩的寶玉。因為是卞和所獻,便取名“和氏璧”。後人遂用“楚玉、荊玉、卞玉、卞寶”等,泛指美玉或玉,用以稱譽人的才德之美,形容物的質地純真;用“獻玉、卞和三獻、美玉三獻”等表示奉獻才藝或傑作。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交往,往往以玉為使臣信物,而玉中極品和氏璧更是國家的象征。就這樣,“和氏璧”被楚國奉為國寶收藏着,然而“和氏璧”發現的消息很快傳到了各諸侯國,各諸侯國的國君都想親眼看看這件寶玉。公元前333年,楚國吞滅越國,楚威王因為宰相昭陽在消滅越國的過程中立下了赫赫戰功,于是将和氏璧賜給了昭陽。昭陽某日請客時,出壁讓各賓客觀賞,席散時卻不翼而飛。雖多方嫂查也毫無下落。國寶的不翼而飛震驚了朝廷内外,楚王下令全國範圍内搜尋這件價值連城的寶物,但是最終沒有結果。人們把懷疑的目光投向了張儀,因為張儀當時正在楚國遊說,曾與昭陽一起飲酒,人們認為他有機會偷竊了和氏璧。楚王命人對張儀嚴刑拷打,張儀拒不承認,楚王無奈,隻好将張儀無罪釋放。張儀受辱後輾轉到了秦國,後來成為秦國的宰相,為秦國日後的強大立下了汗馬功勞。楚國為一件國寶損失了一個人才,這是他們所沒預料到的。

和氏璧就這樣銷聲匿迹了幾十年後,有一天突然在趙國出現,至于和氏璧是怎樣流落到趙國的,至今仍是一個謎。趙惠文王時,一個名叫缪賢的宦官從一名外人手中購買到這塊玉,經過鑒定後,才知道正是失蹤多年的和氏璧。趙王得知後,便下诏将這件寶物強行奪進宮中。趙國得到和氏璧的消息很快傳到了秦昭王的耳中,秦昭王對這件稀世之寶産生了凱觑之心,于是派人送信給趙王,希望用15座城來換取和氏璧。趙王明知秦國想強取豪奪,但懾于秦國勢力,怕得罪秦國招來滅國之災,隻好派蔺相如持璧出使秦國。

和氏璧的下落之謎(解密和氏璧下落何處)1

蔺相如到秦國後,把和氏璧獻給秦王,秦王看到玉璧,非常高興,将玉璧傳給左右殡妃大臣觀看,衆人皆呼萬歲。蔺相如見秦王根本無意割城給趙國,就走上前去說:“璧上有點瑕疵,讓我指給大王看”。秦王将璧遞還給了蔺相如,蔺相如持璧而立,大怒道:“大王您想得此璧,派人送信給趙王。趙王召集群臣商議時,群臣們認為秦國依勢欺人,拿巧座城換玉璧隻不過是一種空話。可我認為百姓之間交往都不會欺騙,何況秦國是一個大國呢!趙王采納了我的建議,為了表示對秦國的尊重,趙王齋戒五日後,才派我将璧送給您。可大王您在召見我時無禮傲慢,還将璧傳給衆人看,這是在戲弄趙國。我看大王您根本無意割城易璧,就取回此璧。您若再逼我獻出玉璧,我的頭就和這玉璧一起撞碎在這柱子上。”秦王惟恐玉璧被撞碎,連忙道歉,并召人拿來地圖,指出給趙王割去15座城。蔺相如看出這不過是秦王的緩兵之計,就對秦王說:“趙王派我送璧之前曾齋戒五日,現在大王您也應齋戒五日,并設九賓之禮,這樣我才會獻出玉壁來”秦王沒有辦法,隻好同意。蔺相如回到賓舍,認為秦王根本不可能割城給趙國。于是便派手下人喬裝打扮,懷揣玉璧,連夜逃回了趙國。

五天之後,秦王在宮廷内設九賓之禮,命人宴請蔺相如。蔺相如進宮後對秦王說:“秦國從缪公以來20餘位君主,沒有一位是信守誓約的。我擔心因您的失約而辜負趙王對我的重托,所以已經派人把玉璧送回了趙國。秦國強盛而趙國弱小,如果大幹先割巧城給趙國,趙國怎麼會留璧而得罪您呢?我知道欺君之罪當殺,要殺要剮,您看着辦吧。”秦王和衆位大臣聽後面面相觑。秦王想即使殺了蔺相如也得不到玉璧,而且還會使兩國的關系惡化,不如厚待蔺相如,自己也可得一個明君的聲譽。于是秦王在宮廷内以隆重的禮節款待蔺相如,并将他送回趙國,這就是曆史上“完璧歸趙”的故事,蔺相如以自己的勇敢和智慧保住了和氏璧。

但是事隔六十多年以後,即公元前228年,趙國還是被強大的秦國吞并,趙幽王投降,獻出了和氏璧。秦王赢政統一六國,建立了強大的秦王朝,和氏璧最終落到了秦王嬴政的手裡。但從此以後,和氏璧便從曆史記載中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有一種說法認為:秦始皇得到和氏璧後,命玉工将宰相李斯書寫的“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個鳥蟲形篆字雕刻在和氏璧上,作皇帝的玉印。這樣,和氏璧就成了國玺。代代相傳。有人甚至還找到了用刻玺的邊角料所制作的玉塊。秦始皇死後,趙高利用和氏璧篡權。劉邦率兵攻入鹹陽時,國玺落到了他的手中。劉邦建立漢朝後就把玉璧作為漢朝的國印,從此和氏璧成為“傳國玺”。劉邦之後,傳了九代皇帝。

西漢末年,王莽篡權。當時因小皇帝劉嬰年幼,傳國玺由皇太後代管。王莽讓弟弟到長樂宮去要玉玺,皇太後氣憤地把傳國玺摔到地上,罵道:得這塊亡國玺,看你兄弟有什麼好下場!傳國玺被摔缺了一角,後來王莽用黃金鑲補,但無濟于事,還是留下了缺痕。

但是,曆史文獻中關于秦國傳國玉玺的來龍去脈記載還比較詳細。《晉書輿服志》、唐徐令信《玉玺譜》等記載“色綠如藍,溫潤而澤”,指明它是用藍田玉制成的,因此用和氏璧制成傳國玉玺的說法是沒有根據的。

那麼,和氏璧到底流落到何處呢?目前有兩種推測:第一種推測認為和氏璧被作為随葬品埋在了秦始皇陵墓内,并沒有作為傳國玉玺流傳後世。如果這樣,将來有朝一日發掘秦始皇陵墓地宮,我們還有機會一睹和氏璧的風采。另一種推測認為和氏璧可能在秦末戰争中丢失或者被項羽掠奪而去。秦末,項羽率兵進攻鹹陽,焚燒秦宮殿,挖掘秦陵墓,掠奪寶物、美女,和氏璧可能就在其中。但随後而來的楚漢戰争中,項羽兵敗,又使和氏璧下落不明。玉玺或許藏在項羽的都城彭城〔今江蘇徐州),或許遺落在項羽敗死的亥下(今安徽靈璧)。

和氏璧是中國曆史上一件非常著名的無價之寶,在它流傳的幾百年期間,多少人的命運、多少國家的命運都和它緊密地聯系起來,而它神秘的失蹤,又成為中國兩千多年曆史上的一大懸案。

歡迎關注曆史百家争鳴ihxory,跟我們一起探讨過去那些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