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河南才知道,原來林州話、信陽話、焦作話這麼難聽懂
“我勒乖乖來”、“去球吧”、“弄啥來”、“真得勁兒”……這些河南話在生活中經常遇到,大多數人都能聽懂,誤以為河南話很好懂。去了河南才知道,原來這些河南話隻是中原大地的冰山一角,聽不懂的依舊聽不懂。要說河南哪裡的方言最難懂,還要看林州、信陽和焦作三地。
河南話主要可分為三類,一類就是大家經常遇到的中原官話,通行于河南大部分地區,難度不高,基本上都可以聽懂。其次是豫北太行山一帶的晉語-邯新片,主要分布在濟源、焦作、鶴壁一帶。最後是豫南地區的江淮官話-黃孝片,主要分布在信陽。三種之間差别明顯,難以溝通。
林州,河南省縣級市,由安陽市代管,地處豫、晉、冀三省交界之處,太行山東麓。其境内風景美如畫卷,紅旗渠·太行大峽谷旅遊區就坐落于這裡。林州話有多難懂?安陽人表示聽不懂,兩地相隔不過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口音卻有着天壤之别。林州話屬于晉語系-邯新片-磁漳小片,慷锵有力,擲地有聲,變音多,去聲字多,經常省略詞彙和變音,以至于晦澀難懂。舉幾個小例子,“桌了”是指桌子,“凳額”是指凳子,“秀子”是指老婆,“咯生兒”是指花生。
信陽,盛産毛尖天下聞名,山美水美生态美,可遊玩可養老。之所以說信陽話難懂,是因為它與河南話不同。到了淮濱,你可能會覺得信陽話很簡單。要是到了新縣,你就會明白信陽話有多難懂,完全聽不懂對方在說什麼。信陽話兼具中原官話、西南官話和江淮官話的特點,又有鮮明的三者之間的過渡特征。境内不同區域又有着不同的方言,讓人分不清到底是哪裡的方言,自成一派。舉幾個小例子,“泥巴狗子”指泥鳅、“巴巴的”指故意的、“老鼓子”指公牛。
焦作,資源豐富,為中國煤炭大市,境内景點多,如神農山、青天河。焦作話很難懂,對于外地人來說就像是聽天書,交流起來需要穿插手勢才能勉強聽懂一些。它屬于豫北太行山一帶的晉語-邯新片,由于太行山和黃河的阻隔,使焦作處于一種“與世隔絕”的狀态,形成了自己的語言文化特色。再加上明代人口大遷徙為焦作話增加了晉語元素,以至于難以聽懂。舉幾個小例子來說,“夜鼈虎”指蝙蝠、“飯塞人”指煩人、“燒包”指賣弄、“黃會兒”指傍晚。
方言之所以難懂,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河南這幾個地方,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交通閉塞,受山川大河的影響,與外界聯系不強,慢慢就會形成自己特有的語言文化,外地人自然聽不懂。隻不過現在是普通話的天下,大多數人都不再使用方言,像前些年到上海遍地都是上海話,近些年到上海滿城普通話。從某種角度上來說這是一種語言文化的沒落,方言傳承堪憂,甚至有一天會消失不見,這到底是幸還是不幸呢?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喵:請你們不要強奸我的靈魂!
,
2023-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