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臘八節起源臘八節屬于什麼節日

臘八節起源臘八節屬于什麼節日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6-13 13:44:53

我們小時候都聽過這樣一首歌謠:"小孩兒小孩兒你别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臘八節起源臘八節屬于什麼節日(臘八節的起源和節日習俗)1

臘八,農曆年末的一個重要節日。關于臘八節的起源,一般認為,臘八節源于古代的臘祭儀式,後來受到佛教的影響,最終得以成為一個固定的節日。

"臘"是上古時期先民在一年結束之時祭祀百神的儀式。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寫道:"冬至後三戌臘,祭百神"。冬至後第三個戌日,季節已經進入一年的最後一個月。在漢代文獻中記載,"臘"是有兩個含義,一個是獵取百獸以祭祀祖先,另一個則是在歲末舉行大祭祀,以報答諸神保佑。祭祀祖先的稱為"臘祭"、祭祀百神的稱為"蠟祭",兩者"同日而異祭",後來随着時間的發展,兩者融合統稱為"臘祭"。大約從南北朝時期,臘祭之日固定為每年的農曆十二月八日——也就是臘八。

臘八作為祭祀的重要日子,在祭祀的同時,也有着許多民間風俗活動。下面我們簡單看看在臘八這一天的節日習俗。

大傩

臘八節起源臘八節屬于什麼節日(臘八節的起源和節日習俗)2

在古代,臘八節驅疫辟邪的方式有很多,主要活動方式之一是"大傩"。

大傩是一種驅除疫病、驅除疫鬼的活動。所謂"傩"即是戴着假面、身披獸皮裝扮成鬼獸的舞者。表演者進行特定的舞蹈活動,表現出驅除疫病的舞姿。大傩祛除的是孤魂野鬼和瘟疫災難。大傩儀式在先秦時期是一個重要的祭祀活動,十分盛大。在《後漢書·禮儀志》中記載到:"先臘一日大傩,謂之逐疫。"先臘一日就是指臘日前一天,在舉行大傩儀式,以此來祛除瘟疫災難。

南朝梁宗懔在《荊楚歲時記》中記載當時的傩戲時寫道:"十二月八日為臘日。諺語:臘鼓鳴,春草生。村人并擊腰鼓,戴胡頭,及作金剛力士以逐疫。"在這一天,表演傩戲的人要打腰鼓,戴着胡人的頭飾假面,有時傩人還扮作金剛力士的形象。擊打腰鼓是為了"臘鼓催春",金剛力士是為了表示出攻無不克,驅除疫病的能力。同時,沐浴祛災也是臘八節驅疫的主要方式。沐浴一方面是為了清潔,洗得幹幹淨淨準備迎接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另一方面人們主要是為了除掉身上的邪惡之氣。通過沐浴,趕走一切不吉利的事物,祈求身體健康,歲歲平安。

臘八粥

食用臘八粥,臘八節的标志之一。臘八粥一般是用江米、小米、黃米、赤小豆、杏仁、蓮子等煮成的粥。因為這種粥是專門在臘八日這一天食用的,因此得名臘八粥。臘八粥在不同的曆史時期因為用料的不同,它也有了不同的稱謂,比如:七寶粥、五味粥,同時又因為它是佛教的施齋貢品又稱"佛粥"。

喝臘八粥的習俗是從宋朝開始逐步興起的,上至朝廷皇家下到黎民百姓,都在這一天熬制臘八粥。吃臘八粥習俗慢慢擴散到尋常百姓之家,成為民間之物。隻不過,民間喝粥的寓意主要是祈求來年糧食豐收,家庭平平安安。

臘八粥在宋代時被稱為"七寶五味粥",它不僅流行于都市,甚至在農村也已普遍。宋代著名詩人陸遊在鄉下閑居時曾寫有《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詩》,詩中這樣寫道:"今朝佛粥更相饋,更覺江村節物新"等詩句,這正是描寫鄉間生活中喝臘八粥的風俗,臘八粥得到了廣泛的喜愛,一直延續到了今天。

臘八節起源臘八節屬于什麼節日(臘八節的起源和節日習俗)3

臘八蒜

除了臘八粥,我國許多地區有泡制"臘八蒜"的習俗。

相傳泡制臘八蒜這一習俗是與古代的收賬有關。因為臘八節的時間臨近年關,是一年中盤點收成、清點賬目的時期。過去商家在臘八這天要清點收成,計算盈虧,俗稱"臘八算"。此外,農曆十二月八日也就是臘八這一天,也是債主要債的日子。債主會給欠他帳的人家送信,在送信的同時再帶上一些臘八蒜,讓欠債的人準備好錢還賬。有民謠這樣說道:"臘八粥、臘八蒜,放賬的送信兒,欠債的還錢。"因為"蒜"與"算"同音,于是欠債的人家便用"蒜"代替,也顯得給彼此一個情面,含蓄地告訴欠債人到年底了,該算賬了。

雖然時至今日,也很少有人再用臘八蒜表示要賬了,但是這個泡制臘八蒜的習俗在許多地區依然存在。

臘八,這個傳統的節日,在現代化的城市生活中或許已經不再重要,但也别忘了在這一天,為辛苦了一年的親人和自己熬上一碗熱騰騰的粥。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