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錾刻圖案繪畫

錾刻圖案繪畫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03 05:11:38

很少有人見過,在烏黑色的銅上制作精美的花紋和圖樣,也很少有人知道這種制作工藝與早已聞名天下的景泰藍比肩齊名并稱為"天下銅藝雙絕"。

它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烏銅走銀”。

清朝雍正年間,石屏嶽姓工匠在冶煉紫銅時,不慎落入一枚金戒指,金熔于銅,不料鑄成的器皿在手的撫摸之下逐漸變得烏黑。

他将這種烏銅打成薄片,在上面刻上各種花紋圖案,再以銀化水,填充這些圖案,打磨後烏銅烏黑,白銀閃亮,對比醒目,又有典雅之氣,被命名為“烏銅走銀”。

錾刻圖案繪畫(技藝鮮為人知錾畫于銀)1

錾刻圖案繪畫(技藝鮮為人知錾畫于銀)2

後來嶽家在昆明開鋪,幾代下來,繼承竟斷掉了。

幸而袁昆林的祖父袁家和曾在昆明銀鋪裡當學徒幫工,把烏銅走銀的技術帶回了天城門村。

錾刻圖案繪畫(技藝鮮為人知錾畫于銀)3

烏銅走銀工藝遠比一般的銅銀工藝複雜得多,需要全面掌握雕刻造型、書法繪畫、微雕等技藝。

在烏銅片上粘貼需要的圖案紋樣或文字,再用錾子刻出各種花紋圖案

傳統的烏銅走銀的圖案以梅蘭竹菊、龍鳳鹿鶴等中國傳統紋飾為主。

錾刻圖案繪畫(技藝鮮為人知錾畫于銀)4

雕刻好後,将銀粉均勻地塗抹在圖案上,噴火燒熔。

銅的熔點大概在1084℃,烏銅合金比銅的熔點略低50℃,銀的熔點大概在960.8℃,銅不熔隻能銀熔,高溫讓熔化的銀流動,逐漸“”滿圖案。

錾刻圖案繪畫(技藝鮮為人知錾畫于銀)5

為了讓熔化的銀更好地融入雕刻線條,袁昆林采用了傳統“吹火”的方法,用吹氣來控制火候大小。

但在完工之前,火苗是不能滅的,于是他鼻子吸氣,嘴巴吹氣,并不斷移動火點使其均勻受熱。

錾刻圖案繪畫(技藝鮮為人知錾畫于銀)6

走完銀後經過冷卻便開始打磨,這需要先把性子“磨下來”才能控制好。

锉與刷子并用,力度太輕磨不掉表面雜質,力度太重又會将細微線條處的銀給磨掉。

打磨的時候力度一過,一根線條的末尾被磨掉了,整個韻味也就變了。

錾刻圖案繪畫(技藝鮮為人知錾畫于銀)7

将走好銀的烏銅片進行打磨、組裝、焊接成型,或将制作好的烏銅片焊接組裝在已設計制作好的金屬器物相關部位上,使其成為一件完整的器物。

錾刻圖案繪畫(技藝鮮為人知錾畫于銀)8

最後一道工序頗有人情味。

圖案完整的烏銅片按照之前設計做成器形,還要拿在手中捂一捂才能變黑,每一件烏銅走銀作品都是用體溫和耐心孵出來的。

錾刻圖案繪畫(技藝鮮為人知錾畫于銀)9

錾刻圖案繪畫(技藝鮮為人知錾畫于銀)10

同樣是國家級非遺技藝,福建的畲族銀器制作人更善于敲打制器。

畲族,是一個生活在大山中的少數民族,它有着一千多年的曆史。

而畲族銀器,更是畲族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物品。

無論是出生滿月還是節日祭祀,甚至日常生活都與銀器、銀飾密不可分。

錾刻圖案繪畫(技藝鮮為人知錾畫于銀)11

明朝萬曆年間《福安縣志》上有記載——“三千來去客,四萬打銀人”。

可見那時畲族銀器的制造場面會多麼火爆!從業人員是如此之多!

錾刻圖案繪畫(技藝鮮為人知錾畫于銀)12

林仕元,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

他經四十多年潛心研究總結出“操、鑿、起、解、披”五大工藝精髓和“圓雕、镂空雕、浮雕、平雕”四種工藝。

在鍛制、造型、紋樣和工藝技術上都顯示出了豐富内涵,其獨特的工藝手法代表了畲族民間金屬工藝的最高加工水平。

錾刻圖案繪畫(技藝鮮為人知錾畫于銀)13

雕刻,這道工序包括了錘錾、錾刻、镌镂等工藝。

錾刻時先在瓶身上描繪圖案,再根據圖案需要選擇不同工具,運用多種錾子粗雕成形,再做細部修飾。

加工時心手相應,在細微處盡顯出匠人的精心和細心。

錾刻圖案繪畫(技藝鮮為人知錾畫于銀)14

錾刻圖案繪畫(技藝鮮為人知錾畫于銀)15

在烏銅胎上錾刻出精美的花紋圖案,将銀水“走”入刻痕。

這門神秘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技藝——“烏銅走銀”至今已傳承了三百多年。

同樣是國家級非遺技藝,福建的畲族銀器制作人更善于敲打制器,在鍛制、造型、紋樣和工藝技術上展示豐富内涵。

《錾刻之美》

深圳衛視《溫暖在身邊-有志者·創》

今晚(周四)21:35播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