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義相反或相對的詞叫反義詞。例如:“行——止,疾一一徐,疏一一密,聰一一聾,休——咎,勸——懲,來一一往,虛——實,文一一質,表——裡,勝——負,君——臣,逆——順,盛——衰,消(滅)——息(生)”。如果一個詞是多義的,那它就可能有幾個不同的反義詞。
例如“孰”,在“燒熟”的意義上,“生”是它的反義詞;在“五谷豐年”的意義上,“饑”是它的反義詞。又如“逆”,在“迎接”的意義上(如《尚書·顧命》:“逆子钊于南門之外”),“送”是它的反義詞;在“違背”的意義上,“順”是它的反義詞,如“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成語)。
反義詞也可以用來辨别多義詞的不同意義。例如“縱”在“一擒一縱”中,“擒”是它的反義詞;在“連橫合縱”中,“橫”是它的反義詞。由它的反義詞“擒、橫”,可知“縱”作為實詞有兩種含義:一當“釋放”講,二當“豎直”講。
又如“亂”:在“以亂易整”(變整齊為紛亂)中,“亂”和“整”相對;在“一治一亂”中,“亂”和“治”相對。由它的反義詞“整、治”,可知“亂”指沒有秩序,也指政治上的混亂。
反義詞還可以用來辨析同義或近義詞之間的細微差别。例如“去”和“往”:“去”的反義詞是“跟從”的“從”,如“何去何從”(成語);“往”的反義詞是“來”,如“來而不往”、“禮尚往來”(成語)。由此可知,“去”是離開,“往”是走向某地,二者含義不同。
又如“貧”和“窮”容易相混,但看看它們各自的反義詞,“貧、窮”之間的差别就清楚了。在古書裡,“貧”跟“富”對舉,不跟“通”或“達”對舉,如《廣東軍務記》:“富者損資,貧者出力”;“窮”跟“通”或“達”對舉,不跟“富”對舉,如《荀子·榮辱》:“通者常制人,窮者常制于人”——通達的人常支配别人,走投無路的人常受人支配。這種例子很多。所謂“窮、達、貧、富”,“窮、達”相對,“貧、富”相對。“貧”的反面是“富”,“窮”的反面是“通”或“達”。由此可知,“窮”是行不通、不得志,“貧”是缺衣少食。
未完待續……
這裡有小說、散文、詩詞,還有曆史典故,更有中華傳統文化和寫作技巧方法等。
閱讀是一件最重要的小事!關注起來,一起來讀書養性。
本号是一個傳播傳承純文學的平台,提倡閱讀純文學,拒絕網絡爽文小說!我們也不提倡聽書,漢字的博大精深與艱深晦澀,隻靠“聽”,能懂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