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湯圓
“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沒有什麼比一碗熱乎乎的湯團更治愈!一碗下肚,團團圓圓,和和滿滿。
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民間也流傳着“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說法,所以吃完要更懂事一點了,該脫單的脫單,該暴富的暴富。
二、甜白酒
冬至還有吃甜白酒的習俗,甜白酒其實是常州人的說法,在上海,又被大家簡單得稱作酒釀。
将大米浸泡、煮熟、蒸透、撒上少量涼水,甜酒曲,放在溫暖幹燥處,3-5天就能形成酒釀!
小辰光,總有人騎着車,打着鈴,吆喝着“甜酒釀、甜酒釀,甜酒釀有人要伐?”不過,現在這種聲音早已經消失了,真正的好酒釀也越來越少了。
三、糯米飯
上海人冬至日還有吃赤豆糯米飯的習慣,傳說可以驅鬼避邪,防災去病。
四、吃糕糕
花糕以米粉、豆粉等為原料,發酵,更點綴以棗、栗、杏仁等果馕、加糖蒸制而成。
五、塌餅
老早額上海甯,冬至日還會做塌餅吃!小時候,坐在竈台前,一邊燒火,一邊看着媽媽翻鏟、收油、噴水……娴熟地煎着塌餅,豬肉與糯米的香味彌漫整個廚房,饞得口水直流。
塌餅與“太平”諧音,寓意“太太平平”,圖的就是個“太平”!咬一口,軟軟糯糯,是恬淡而又香濃的幸福!
六、馄饨
“冬至馄饨夏至面”,薄薄一層面皮,包裹着鮮美溢香的肉餡,也是歲暮天寒裡最溫暖的序章。
七、羊肉
冬天吃什麼最取暖?當然是:羊肉!吃完可以禦風寒,又可補身體,暖和一整個冬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