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圈小圈規則?太極拳“由大圈到小圈,再由小圈到無圈”的說法比較盛行,因此有人把小架拳叫小圈,由此暗示比大架拳高級我的師爺洪均生與陳照奎談起無圈時,陳照奎認為太極拳就是處處劃圈,不可能無圈,這也是有道理的,并且我認為非常有道理“由大圈到小圈,由小圈到無圈”是看似有邏輯的說法,由大到小,由小至無其實根本毫無邏輯性,隻是文字遊戲而已,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大圈小圈規則?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太極拳“由大圈到小圈,再由小圈到無圈”的說法比較盛行,因此有人把小架拳叫小圈,由此暗示比大架拳高級。我的師爺洪均生與陳照奎談起無圈時,陳照奎認為太極拳就是處處劃圈,不可能無圈,這也是有道理的,并且我認為非常有道理。“由大圈到小圈,由小圈到無圈”是看似有邏輯的說法,由大到小,由小至無。其實根本毫無邏輯性,隻是文字遊戲而已。
圈的大小是指公轉的路線,我們說胳膊腿的開合的轉的圈的路線,它也有順逆,我們把由右臂順轉的形式叫正旋,右臂反轉的形式叫反旋,左臂則相反。師爺認為身體是無公轉的,隻有自轉,但從陰陽原理上講,任何事物都有相對的面,有自轉必有公轉,身體沒有自己的參照物,也即沒有相對處所以不容易發現它的公轉。身體的公轉是移形換位,是繞着對方轉的路線。
自轉就是身體或者身體的任何部位原地順逆的旋轉。洪式拳有一套規定,這裡不再詳述。
講公轉和自轉就是為了讓大家明白大圈、小圈、無圈到底是什麼意思。
一種說法,比如開始練得挓煞舞張,慢慢緊湊了,這也是大圈到小圈。緊湊不是夾夾着,而是緊貼着軸轉。挓煞是不貼着軸轉,所以和舒展也沒有關系,表面的舒展絕大多數是挓煞。這種大圈到小圈是我們贊成的,也是太極拳進步的必由之路。由大圈到小圈再到無圈主要是這個體系。
無圈就是不需要公轉,隻原地自轉。原地轉就是點,不是圈,所以說是無圈。這隻是一種能力,會自轉,并不是一種由低到高的要求。為什麼這麼說呢?原因在于另一種錯誤。
太極拳中的圈都是有意義的,什麼意義?就是技擊意義。本來是放長擊遠的圈,練成短打了,那看上去也是圈變小了,但卻是錯誤的。本來是短打的圈,改為自轉了,這也是錯誤的。從這一點講,大圈到小圈,小圈到無圈就是無稽之談。原因又是什麼呢?
任何武術打人的主要技術和主要力量都是開合的,這一點是外家拳與内家拳的主要區别。外家拳也講旋轉,但不如内家拳重視。形意拳的鑽翻裹,太極拳的圈就不說了,八卦掌的轉圈轉掌,纏頭裹腦等,都非常重視自轉。隻不過練習者不一定重視,或者不知道如何自轉罷了。
為什麼公轉的力量大?因為它的距離長,加速度的力量大。打人是技巧與力量的結合,可以沒技巧,但不能沒力量,力量是前提和基礎,技巧隻能通過力量來實現,技巧高的需要的力量小一點,技巧低的需要的力量大一點。但沒有力量,什麼技巧都是花拳繡腿,是送上挨打的。
自轉就是接觸的部位會轉,能化對方的來力,并能把來力返回去,所以這是很高的技術,但這種技術不是否定開合的。它是自轉,開合是公轉,兩者是不同體系,所以邏輯上講不通。也就是說會自轉了代替不了公轉。自轉一是需要極高的技術,時機抓得準确無誤,毫厘不能差。二是有個力量極限,或者對方的力量不是很大,或者自身的力量很大。它有一定的局限性。因為它畢竟是被動挨打,然後借力打人。而公轉的圈是可以主動打人的。這一點一定要弄明白。
所以,我一直宣揚圈越練越合适,越來越準确,而不是越來越小。小圈也不高明,甚至是糊塗。緊湊是好的,圈的大小是由拳法決定的,該放長擊遠的就練大的圈,該貼身短打的着法就練小的圈,該原地轉就原地轉。大小有無全由應用決定。遠踢近打貼身摔,任何武術都适用。把太極拳弄得不食人間煙火,這是高級黑。故弄玄虛,拔高自己練的東西也是可笑。
總結一下,太極拳的圈不是越小越好,而是越合适越好,越準确越好。無圈隻是會自轉,它與公轉不矛盾,更不是高級與低級的關系,公轉與自轉絕大多數時候是配合用的。僅用自轉打人,多數時候隻是表演,演示有這麼一種能力。真正用于實戰恐怕極難,不是用不上,偶爾也可用上,還需要很嚴格的雙方條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