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河南話經典方言一個字

河南話經典方言一個字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2 03:49:51

河南話經典方言一個字?     對于方言,相信每個人都并不陌生,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方言,自成一派,特别有意思方言是一種特殊的文化,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河南話經典方言一個字?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河南話經典方言一個字(河南方言中這些字你認識幾個)1

河南話經典方言一個字

  

  對于方言,相信每個人都并不陌生,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方言,自成一派,特别有意思。方言是一種特殊的文化。

  在衆多方言中,河南方言無疑是一個巨無霸。當然了,這裡的河南方言也是個泛指,河南省内不少地方也有各自的方言。這些方言的特點就是常常會跳出個用普通話無法讀或者讀起來很尴尬的字或詞。

  比如說“”。很多人看到這個字時憑感覺會覺得跟污穢的東西有關,但假如是河南人看到,馬上就會明白是啥意思。這個字讀“yue”。意思是嘔吐。記得以前村裡有個人去北京打工,結果中暑了,村裡别的人帶他去診所,到了診所裡,用普通話說他老是哕,把人家診所裡的醫生給說愣了,硬是不明白這究竟是個啥意思。最後靈機一動說他老是嘔吐,人家這才明白。

  這樣的笑話不在少數,搞得很多人覺得到了某地後,說方言是件很丢人的事,其實這一點也不丢人,隻不過有點難交流罷了,你必須把這個方言中的字用普通話表達出來。很多人卻無法做到,于是就鬧了笑話。

  黑嫂之所以要說不丢人,是這些方言中的字其實很早以前就有,以前就有了字,怎麼到了現代就成了丢人了?

  我們今天說一下那些河南方言中原本就存在的字。

  Ⅰ:醭

  河南人在說一些東西壞了,發黴了時,會說“長醭”,比如說你看你家饅頭都長醭得了,這個長醭得是啥?相信不少人看了後會一頭霧水,這個字讀音“bu”,意思是發黴長毛了。

  這個字在許慎的《說文解字》中沒有收錄,但在《康熙字典》中有收錄,并且标明是引用的宋朝《廣韻》,裡面給出的解釋是:醋生白醭。

  我們看這個解釋,跟我們現在說的什麼東西長醭了,生醭了,意思是一模一樣的。

  所以這個字并不單單是方言在用。

  Ⅱ:鬻

  在我們河南,如果鍋裡面條,你需要站在鍋邊随時攪動,否則面條被煮沸時就會冒泡,而那些沫子就會溢出來,流得竈台上或者鍋邊上都是。這個現象在河南叫“鬻鍋”。這個“鬻”讀音“yu”。

  比如煮餃子時,煮粥時,裡面的水溢出了,人們就會大喊:“快點,快點兌點涼水,鬻鍋了。”

  其實我們看這個字形也能看出個大概,這個字上面一個“粥”字,下面一個“鬲”。鬲在古時候指做飯的鍋,特别是秦漢以前,那種三足大肚了甕子,跟鼎差不多,主要用來煮飯,鼎則主要用來煮肉。

  而這個鬻字是鬲字上面一個粥字,意思是粥出鍋了,很容易理解其意思。

  這個字在《說文解字》中已經有收錄,這說明在漢朝時,這個字已經廣泛流行。

  Ⅲ:皴

  這個字一看就跟皮有關,代表的也的确是死皮。我們河南人,在說誰腳上有死皮,或者是誰手到冬天被凍得黑呼呼的,而且洗手也不勤,于是就會說你看你手上那些“皴”。

  這個字讀“cun”,指的其實是手腳被凍得不成樣子,幹裂、發黑,或者是有死皮,就叫“生皴”了。

  《康熙字典》中有收錄,但這個字在清朝以前已經被廣泛使用。

  Ⅳ:搲

  在河南,舀面不叫舀面,而是說你給我搲碗面。

  這個字讀“wa”,可以用在很多地方,搲米、搲水、搲點肉等等,能用舀的地方,就能用這個搲字。這個字形是一個提手一個穴,下面一個瓜,字形意思也是非常明顯的,就是用手把甕裡的東西給盛出來。

  《康熙字典》中有收錄,但在之前已經廣泛使用。

  Ⅴ:擓

  在豫北農村,家家戶戶都有籃子,别人說看他提着籃子,但在河南不說,說擓着籃子。比如家裡大人會說,你擓着籃子去給姥姥家送點包子,你擓着籃子去拾點柴禾。

  這個字讀“kuai”,在河南被廣泛使用,特别是在豫北地區,更是用得勤,不光是籃子,女人把胳膊伸進男人胳膊裡,别的地方叫“挽”,但在豫北就說擓。

  你看她擓着老公,看人家兩個人多親。

  這個字在《說文解字》和《康熙字典》中均沒有收錄,是個比較偏的字。

  Ⅵ:擤

  這個字一看字形,就能明白個大概意思,一個提手,一個鼻子,讓人很容易聯想到用手摸鼻子。這個字的意思的确是這樣的,我們說一個人甩鼻涕。但在豫北不這麼說,說“擤鼻得”,就是有鼻涕了,用手捏着把鼻涕給吹出來。

  這個字讀“xing”,不知道别的地方用不用,按黑嫂的記憶,這個字好像北京也會用。

  《說文解字》沒有收錄,《康熙字典》中有收錄,另外在以前别的古籍中也是有記載的。

  Ⅶ:所以,我們以後再說這些字時,不要以為隻是我們的方言,這些字古來有之,既然有,就是以前一直在用。

  由于篇幅原因,我們今天就說這幾個字,方言是非常有意思的,它是一種特殊的民俗文化。當然了,方言文化博大精深,絕不是幾個字的讀音能解釋清楚的,這裡面還有當地的風俗人情。

  但是,如果我們仔細看這些字,就會明白它的意思和它的字形其實是非常相近的,黑嫂小時候認字有個秘訣,就是看字形,也沒有人教,就是自己學的。因為這個沒少讓老師誇,但也有鬧笑話的時候。長大後仍然對我們的漢字非常癡迷,我想,這也許就是漢字和方言的魅力吧?此外,如果孩子開始學習漢字時,最好同時配備《說文解字》,這是我國第一部嚴格意義上的字典。黑嫂覺得每個父母都應該給孩子備一部《說文解字》,這對于孩子認識一些生僻字和對文字追根溯源有莫大好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