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怎麼做可以治療體寒?又逢一年清明時,又是一地艾草香清明是艾草長得最好、口感最香嫩、藥效最足的時候,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艾草怎麼做可以治療體寒?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又逢一年清明時,又是一地艾草香。清明是艾草長得最好、口感最香嫩、藥效最足的時候。
艾草可食可戴可入藥,中醫稱艾草為“草中鑽石”,從鮮嫩的葉,再到幹枯後的根莖,都具有很好的保健甚至療病作用。
清明食艾,除了做成青團,不妨試試這幾種艾草花式用法,對症調養,養生效果更佳!
《本草綱目》記載艾草為純陽之草。艾葉味苦辛、性溫,歸肝、脾、腎經,具有理氣血、逐寒濕、溫經止痛、安胎止血等作用。
還能夠幫助調理脾胃虛寒導緻的長期腹瀉,其二能調養陽虛怕冷,其三能輔助治療急性紅腫熱痛。
1食:艾葉蛋
艾葉内服有溫經散寒、扶助正氣、健脾祛濕的功效,其嫩葉溫通能力偏弱,更适合内服調理,更适合畏寒怕冷、手腳冰涼、大便不成形等虛寒體質的人群食用,對寒性痛經也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材料:艾草10克、雞蛋10個、生姜3-5片。
做法:
①将艾草、生姜洗淨放入鍋中,加适量水,大火煮沸,再用文火煮25分鐘,停火後過濾,取藥液汁備用。雞蛋提前煮熟,去殼劃痕備用。
②将過濾的藥汁和剝殼的雞蛋一起放進鍋中煮,煮5-10分鐘入味即可。
2戴:艾葉香囊
與做成美食的嫩艾不同,成熟後偏老的艾葉,揮發油濃度更高,适合驅蚊蟲。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針灸科趙吉平主任告訴我們,艾葉可以做成香包香囊佩戴,有醒神通竅、芳香化濁的功效,适合有一些濕氣、頭暈目眩的人。
3泡:艾葉水泡腳
中老年人如果體質偏虛寒,平時有些疲乏、虛、手腳冷,可以試試用艾葉水泡腳或者洗澡,有溫通經絡的作用。
用法:30克艾葉(陳艾葉更好)加1-2片生姜煮沸,然後撈出葉子,用水泡腳或泡澡。平常人作為日常保健,可減少艾葉的使用量。
禁忌:實熱證體質不建議用,實熱證表現為眼睛冒火、口舌生瘡、口氣重、大便幹燥、臭氣熏天、脾氣不好等。
4灸:艾灸
“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在李時珍的故鄉蕲春,艾葉可以說的上是家家戶戶必備的養生保健佳品。
采摘後的艾葉,要經過炮制、晾幹後,放置3-5年才能成為陳艾,再搗成艾絨,方能用于艾灸。年頭越陳,火力越溫和,施灸的時候皮膚的感覺更舒服。
艾灸主要有防病保健、溫經通絡、扶陽固脫、消瘀散結、引熱外行這五大功效。配合上不同的穴位艾灸,功效也不同。具體穴位艾灸謹遵醫囑。
禁忌:大便幹燥、口苦,全身上火的症狀特别明顯的時候,一般不建議做全身的艾灸。切勿長期天天艾灸。
5敷:活血止痛,緩解手麻頸椎病
低頭久了,總覺得頸椎不舒服,連帶着可能出現頭暈、手麻。這可能說明您有些頸椎病,頸椎附近是頸動脈,頸椎不好可能會影響到大腦供血,從而出現頭暈手麻、頸肩疼痛等症狀。
針對手涼手麻、頸椎病患者,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骨關節二科創科溫建民主任分享了“艾醋熱敷湯”,幫助溫經通絡、活血止痛。
材料:艾草30g、醋300ml、53度白酒100ml。
用法:把艾草放入到300ml白醋中浸泡1小時後,上火小火煮10分鐘,再加入100ml53度白酒,濾渣放至40度左右後,取小方巾吸汁熱敷至脖頸處,一天敷20分鐘到30分鐘。
清明時節也自然少不了吃青團,趁着清明放假,一家人圍着桌前做青團、吃青團,阖家歡樂~
小編在這裡也分享了兩種青團的做法,一種是甜口,一種是鹹口,不知道您家裡人都喜歡吃哪種口味呢?
1鹹清明粿
食材:糯米粉500g、粘米粉50g、鹹菜300g、艾草50g、筍150g、肉150g。
做法:
1、艾草用清水洗淨,鍋中水煮開,加一勺鹽,把艾草放入焯水。焯好水的艾草立刻撈出,用冷水沖涼,再倒入攪拌機攪拌成糊;
2、将筍、鹹菜、肉剁碎,放入油鍋翻炒,并加入适量的調料調味,盛起備用;
3、在兩種面粉中到入開水并倒入艾草糊,邊攪拌邊放水,面粉成塊狀後,用手揉成光滑面團;
4、面團醒發兩三小時後,搓成條狀,切成小塊,再包入餡料,入鍋蒸熟即可。
2甜青團
傳統青團是用麥青或艾草熬汁來上色,如果買不到,可用馬蘭頭,菠菜,青菜,茼蒿代替都可以,隻要自己喜歡就好。
食材:艾葉、糯米、澄面、豬油、蛋黃、白糖、紅豆、熱水、猕猴桃。
做法:
1、艾葉榨汁。将艾葉洗淨焯水,放料理機中榨汁備用;
2、和面。取一隻大碗,加入糯米粉和澄面(比例2:1),加入适量的豬油、艾葉汁,先和面攪拌均勻。再接着加入适量白糖、開水攪勻後,加入15克豬油;
3、蒸面團。拿個大盤子,盤底抹油,将調好的面團平鋪在盤子上,放入蒸鍋蒸制20分鐘;
4、調餡料(可自由選擇餡料)。這裡分享蛋黃肉松餡和猕猴桃豆沙餡的做法。
①蛋黃肉松餡:熱鍋涼油,大火下入鹹蛋黃煸出香味後烹入料酒,補充适量食用油,煸炒至吐沫翻沙,加入肉松關火,利用餘溫翻炒均勻,取出備用。
②猕猴桃豆沙餡:紅豆泡開,小火熬煮到紅豆開花,用放料理機打得細膩,放入鍋中,加糖炒到水分收幹。再将豆沙餡團成小球,餡心加入猕猴桃切片即可。
5、包青團。将青團蒸熟取出,手洗幹淨後趁熱揉勻後搓成長條,再切成大小均勻的劑子。捏成餅碗狀,包入鹹蛋黃或者紅豆沙餡,捏成小團就完成了~
其實青團的制作方法也有兩種:一種是先包制再蒸;還有一種是先蒸制—揉勻—包制。
養生堂大廚更建議第二種,用蒸熟的糯米進行手打/揉,這樣做出來的青團更有嚼勁,快手且方便,成品也軟糯有彈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