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
又名《神農本草》,簡稱《本草經》、《本經》,是一部重要的藥物學典籍。最早被梁《七錄》所著錄,六朝文獻中也有一些關于此書的引述,梁·陶弘景《本草經集注》中指出:“舊說稱神農本經,餘以為信然,……今之所存,有此四卷,是其本經,所出郡縣乃後漢時制,疑仲景元華等所記。”雖未署撰寫者姓名和年代,但書中所記載藥物郡縣産地名稱最晚的設置是“永昌”郡(見木香、犀角、波子等條),《後漢書,明帝紀》:“永平十二月春下月,益州激外夷哀牢王相率内屬,于是置永昌郡,罷益州西部都尉。”因此,不少學者據以認為《神衣本草經》成書當不早于東漢。同時,必須指出,《神家本草經》的藥物産地更多記有先秦古地名、秦漢地名等,也反映了該書的形成是一個不斷完善和繼承發展的過程。說明《神農本草經》的成書恐非一時一人之手,在秦漢之際或先秦已有該書原始資料是正确的,但若認為該書已成于此期,則尚乏較充分的根據,《漢書·藝文志》未載該書,但東漢時期神仙方術、服石煉丹盛行時期的印記多處可見。
神農本草經
《神衣本草經》分為”序錄”(1卷)和正文(3卷)兩大部分,“序錄”是關于藥物學的總論,論述了上、中、下品分類、藥物的君臣佐使;七情合和、性味産地、真僞鑒别、各種劑型、臨床用藥宜忌、用藥劑量、服藥時間、諸藥制使等,正文部分以三品逐一對360種藥物的名稱、性味、主治病證、産地(山、谷、川、澤等)、别名,進行分類記述。
《神衣本草經》經過長期的輾轉傳抄,有《神農本草》、《神農本經》、《神農藥經》、《神農經》、《本草經》、《本草》、《本經》、《正經》、等不同名稱。
神農本草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