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戰國中期魯國鄒人,離孔子的家鄉曲阜不遠。他是戰國時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曾受業于孔子的孫子孔伋,是孔子學說的繼承者。他繼承了孔子的“仁”思想,并将它發展為“仁政”思想,被稱為“亞聖”。孟子将自己的思想寫進了《孟子》一書中。
但是,孔子的“仁”和孟子的“仁”有所區别。前者是自覺地道德,後者則兼具教化功能。孟子認為君主施行仁政的前提是先培養出德性,故主張“有德者執政”。他反對用霸力服人,目的在減輕民生痛苦,緩和社會矛盾。
所以,《孟子》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意思是說政府要保障人民的利益,領導者應該以愛護人民為先決條件。故天命在于民心,而非在于君主。若君主無道,人民就可以推翻他。如果君主有旨,人民就要謹守崗位。他怎麼也沒想到,就因為這句話,自己的牌位會被扔出孔廟。
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草根出身,沒念過什麼書,給人家放過牛,還曾以行乞為生。但他在建立明朝之後,有了讀書的習慣,以提升自己的修養。一天,他讀到了《孟子》中的那句“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勃然大怒。在他看來,孟子說這話的意思是若皇帝不是明君,老百姓造反是理所當然的,老百姓竟然比皇帝、江山社稷還重要,這是個什麼歪理!
或許在朱元璋沒當皇帝之前,他是非常認同這句話的,因為他也是普通的老百姓。然而當他稱為一國的統治者後,心境就發生了變化。自古以來,皇帝是真龍天子,承擔着一個國家的興亡,是天下身份最尊貴的人,地位怎麼會不如一個老百姓?
這句話如果是出自統治者之口,人們會說這是一位好皇帝。可這話卻是出自一個讀書人之口,那他就是蠱惑人心。老百姓喊出這句話,更是說明準備造反。同樣一句話,講話者的身份不同,立場不同,那麼意義也就不一樣,這也說明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另外,孟子在人們心中有很高的地位,如果人們都聽他的話,天下恐怕要亂成一鍋粥了,人人都要跟統治者唱反調,皇帝還怎麼治理天下?孟子也不是統治者,故朱元璋認為他說這句話是别有用心,就是在鼓動老百姓造反,這讓朱元璋如何不生氣?再說統治者都希望權力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怎會甘心将它交給百姓?加上朱元璋本身就是一個多疑的皇帝,不然他也不會大肆誅殺開國功臣了,還制造出了很多冤假錯案。
于是,朱元璋下令将孟子的牌位扔出孔廟,還對身邊的人說:“若是這個老匹夫還在,朕一定要将他千刀萬剮!”其實,孟子說這話隻是想讓統治者注重民心而已,畢竟“得民心者,得天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