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豆制品包括非發酵性豆制品,如豆漿、豆腐、豆腐幹、幹燥豆制品(如腐竹),以及發酵性豆制品,如腐乳、豆豉、臭豆腐等。
豆漿,大豆經浸泡、碾磨、過濾、煮沸後成為豆漿。1:8豆漿(1斤豆出8斤漿)含蛋白質4.4%,比牛奶略高,蛋白質利用率可達90%,含鐵2.5mg/11g,是牛奶鐵含量的25倍,其他營養成分則不如牛奶。
豆腐腦,豆漿加石膏水攪勻靜置,漿中蛋白質凝固即為豆腐腦,其營養成分與豆漿相同。
豆奶用加熱鈍化脂肪氧化酶的方法,或用浸出法以提取豆油後的低溫脫溶豆粕為原料,經水浸、加熱,加入精緻的大豆磷脂、油脂或高營養調和油,再經均質或超聲共振作用使其中的大豆蛋白、油脂和磷脂三者結合成脂蛋白複合體并充分乳化,可獲得組分、感官、口感類似牛奶的豆奶。随着脫出豆腥味技術的實際應用,豆奶在色澤、口感、風味等方面都優于傳統豆漿,且營養豐富,8種必須氨基酸比較平衡,不含膽固醇。
煮沸的豆漿加鹵水(主要成分為硫酸鎂、硫酸鈣等)或石膏水使蛋白質凝固,再經壓榨去水就成為豆腐、豆腐幹、千張等豆制品。
豆腐,蛋白質消化率達92%-96%。大豆本身含有較多的鈣,并因加入石膏和鹵水作為凝固劑,豆腐鈣、鎂含量大大增加。大豆中的微量元素基本上都保留在豆腐中。大豆中的水溶性維生素在豆腐的制作過程中有較大損失,維生素B1、維生素B2和煙酸含量下降。
豆腐幹、豆腐絲等比豆腐含水更少,蛋白質含量在20%左右,相當于瘦牛肉和雞肉,高于雞蛋和瘦豬肉。其他營養成分與豆腐相似。
豆腐、豆豉、臭豆腐、各種腐乳(紅、白、臭及酒精腐乳)都是大豆及豆制品經接種黴菌發酵後制成的傳統食品。豆制品經微生物作用後,産生多種具有香味的有機酸、醇、酯、氨基酸反而更易消化吸收。發酵過程中維生素B12的含量增加,促進造血功能,并具有營養神經的作用。
豆芽是大豆經水泡發芽制成,除原有營養成分外,維生素C含量增加,可作為蔬菜供應淡季時維生素C的良好來源。其他營養成分與青豆相似,但礦物質和B族維生素含量較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