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諸葛亮寫下出師表後怎麼樣了

諸葛亮寫下出師表後怎麼樣了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25 07:27:26

諸葛亮寫下出師表後怎麼樣了?文 | 江隐龍“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杜甫《蜀相》,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諸葛亮寫下出師表後怎麼樣了?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諸葛亮寫下出師表後怎麼樣了(前出師表中隐藏蜀漢敗亡的秘密)1

諸葛亮寫下出師表後怎麼樣了

文 | 江隐龍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杜甫《蜀相》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陸遊《書憤》

作為唐宋兩朝最著名的詩人之一,杜甫與陸遊均對諸葛亮推崇備至。這或許跟二人所處的時代背景有關:杜甫曆經安史之亂,目睹了唐朝由盛極之世轉向“人煙斷絕,千裡蕭條”的悲涼景象;而陸遊曆經宋室南渡,北伐中原的夢想一直萦繞在其心懷——這一切,又與曾經那個以“複興漢室、還于故都”為己任的諸葛亮的生平何其相似。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杜甫與陸遊的詩作中均有“出師”二字,諸葛亮一生最為出名的作品,也正是前後兩份《出師表》。表,是中國古代朝臣寫給皇帝的呈文之一,漢朝這一類呈文大緻分為章、奏、表、議四類,劉勰《文心雕龍》中對此解釋為“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情,議以執異”,可以得知表多表達臣對君的忠誠與希望,其内容也大多動情。除諸葛亮《出師表》外,中國曆史上最出名的另一份表為李密寫給晉武帝司馬炎的《陳情表》。巧合的是,李密也是蜀漢官員,其師還是堅決反對諸葛亮北伐的谯周,《出師表》與《陳情表》這兩份表中的千古絕調居然同出于蜀漢人之手,不能不說是一個巧合。

獨自獻了出師表,孔明不啰嗦,一心要拿涼州

南宋趙與時在《賓退錄》中曾提到過這兩份表:“讀諸葛孔明《出師表》不堕淚者,其人必不忠也;讀李密《陳情表》不堕淚者,其人必不孝也;讀韓退之《祭十二郎文》不堕淚者,其人必不友。”後兩篇文章按下不提,在後人心中《出師表》的确是忠臣之論的代表,其中如“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之句,更讓讀者無不歎惋。然而,抛開諸葛亮文辭中的懇切與悲壯,前後兩份《出師表》中也的确隐藏了蜀漢政權在諸葛亮攝政時代所面臨的困境與危機——從某種層面講,正是《出師表》字裡行間所隐藏的這種危機,最終締造了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悲劇。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這一危機,便是蜀漢政權在後劉備時代所發生的朝廷派系之争。盡管這一争鬥沒有激化成曹魏“高平陵事變”,也比不上孫吳“二宮之争”來得那般血腥兇殘,但卻深切影響到了蜀漢的國運以用三國時代後期戰略格局的走向。

先帝創業未半而花光預算

在分析諸葛亮《出師表》之前,首先要了解一下蜀漢朝臣的構成情況。蜀漢的建立是在劉備奪取劉璋益州的基礎之上建立的,劉璋之位繼承自其父劉焉,而身為魯恭王之後的劉焉同樣非益州人士——東漢未年,益州刺史郄儉暴虐無道,劉焉借此向漢帝進議曰“刺史、太守,貨賂為官,割剝百姓,以緻離叛。可選清名重臣,以為牧伯,鎮安方夏”,并自請為益州牧,益州由此進入劉焉父子統治時代。

劉室三牧:劉虞(幽州牧)、劉表(荊州牧)、劉焉(益州牧)

劉焉父子本非出于益州,自然也并不刻意選用益州人士。當時中原離亂,關中、荊州數萬流民因躲避戰火而進入益州,這裡也包含了不少能人異士。劉焉将這一批流民整編為軍隊,号“東州兵”;而其中的人才則請入朝廷,這些外來人與益州本土的官員相對,漸漸形成了東州派系。由此,在劉備入蜀之前,益州的朝廷便已經分裂成外來的東州派系與本土的益州派系,彼此之間矛盾不時激化。總體而言,劉焉父子倚重于東州派系,益州派系則常年處于弱勢地位。

老版《三國》裡的劉備與劉璋

建安十七年(212年)劉備正式與劉璋決裂,短短兩年後便平定益州,于是益州朝臣的派系也由此變得更為複雜。除了劉焉父子時代的東州派系與益州派系,劉備還帶來了舊部派系與荊州派系,益州朝廷的官員構成也由此更為複雜。劉備戎馬半生,至益州平定時已經五十三歲,經過數十年寄人籬下的流亡生涯,身邊追随的舊部已然不多,以關羽、張飛、趙雲等名将為代表。襄樊之戰後關羽身死,夷陵之戰中張飛亦亡,直到劉備白帝城托孤之時,舊部已然星散,完全沒有組成派系的力量了,所以蜀漢政權在後劉備時代,其派系主要有三:荊州派系、東州派系與益州派系。

劉備的五虎大将過早隕落,隻剩趙雲老邁年高

早在劉備之前,因劉焉過于依重東州派系便曾釀成益州派系的任岐、賈龍直接的反叛,劉備想要鞏固蜀漢,其第一要務便是平衡好這三大派系之間的關系。隻是時不我待,劉備于夷陵之戰後旋即病逝,在托孤前将大權賦予了諸葛亮與李嚴,而這兩人正是荊州派系與益州派系的代表人物。

新版三國中的李嚴

然而很快諸葛亮與李嚴這兩個托孤大臣之間便發生了政鬥——這也幾乎是三國時期不可避免的通例。曹丕的托孤大臣曹爽和司馬懿之間、孫權的托孤大臣諸葛恪和孫峻之間,均爆發過你死我活的政鬥,相比之下李嚴隻是被諸葛亮上書“辄解平任,免官祿、節傳、印绶、符策,削其爵土”而被廢為平民,其結局相較于曹爽與諸葛恪,已然算留有善終。諸葛亮如此打壓身為東州派系之首的李嚴,那是否啟用了東州派系的其它其它官員呢?言及于此,可以将視線回歸到《出師表》了。

諸葛亮怒目

表以陳情,《出師表》固然也以陳北伐之情為引,但其主要内容卻更是諸葛亮對于朝臣的任用與安排。前《出師表》諸葛亮“舉薦”了四人,分别是郭攸之,南陽人;費祎,江夏人;董允,南郡人;向寵,襄陽人——這其中,郭攸之、董允、向寵均為荊州派系,費祎則是東州派系中的荊州人士。除前《出師表》中舉薦之人外,諸葛亮所重用的馬谡、蔣琬、陳震等亦均為荊州派系,其用人之偏已頗為明顯。不難看出,前《出師表》中雖然言辭懇切,但諸葛亮在選人用人上以私廢公之處已溢于言表,這一作法無疑為蜀漢的敗亡埋下了禍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