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孤城與玉門關的關系

孤城與玉門關的關系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8 18:56:33

北庭城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薩爾縣以北約12公裡。此地是唐‬王朝‬設置的北庭都護府府城遺址。城池到明朝初年荒廢。

孤城與玉門關的關系(孤城遙望玉門關)1

北庭城遺址

自漢代以來,中原地區進入數百年的割據分裂的戰亂時代,無暇西故。西域地區先後被北方草原的遊牧民族控制。唐朝立國後,全面統治西域成為必選項,為了隔絕來自草原地區的威脅,北庭城在這個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

孤城與玉門關的關系(孤城遙望玉門關)2

北庭城遺址遠景

北庭城‬在‬1988年2月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存遺址南北長1500米,城牆殘高約7米,寬約5米。

孤城與玉門關的關系(孤城遙望玉門關)3

北庭城遺址

  • 始于西漢,毀于明初

據兩漢書,新舊唐書,以及《元史》等曆史文獻資料記載,早在西漢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這裡為車師後部王庭所在地金滿城,即北庭故城的前身。

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戊己校尉耿恭屯田車師後部金滿城,屯田士卒數百人。

魏文帝黃初三年(公元222年)。仍設西城長史和戊己校尉(治所高昌)管理西域,并封車師後部王壹多雜為守魏侍中,号大部尉。使用魏的印信,和中原保持親密的關系。

唐太宗貞觀十四年(公元640年)讨平高昌後,其地設庭州,下轄金滿、輪台、蒲類、西海四縣。

武後長安二年(公元702年)在庭州設立北庭大都護府,并将昆陵、蒙池兩都護府劃歸其管轄,另将阿爾泰山西的燕然都護府及碎葉河附近的哥系、孤舒兩都護府也劃歸北庭大都護府統轄。其管轄範圍包括天山以北、巴爾喀什湖以南廣大地區,西面則達到裡海。

開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始設北庭節度使,(與北庭部護府并存管轄翰海、天山、伊吾三軍)。

唐開成五年(公元840年),西遷的一部分同鹘人定居北庭故城,并逐步發展為主要根據地。(公元866年)高昌回鹘政權建立後,北庭仍為其政治中心之一(稱陪都或稱夏都)。

公元924年,契丹王耶律阿保機遷兵逾流沙撥浮圖城(北庭城),與各族進行貿易往來。1122年,耶律大石廢延禧自立為主,率衆西走,駐于北庭,力圖複興事,回鹘王臣服之。

南宋開禧二年(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西進滅遼,改稱北庭故城為别失八裡,并建立達魯花赤(地方長官)。駐重兵于此。

孤城與玉門關的關系(孤城遙望玉門關)4

北庭故城遺址

憲宗元年(公元1251年)在别失八裡設立行尚書省,掌管西域軍事行政事務。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政權後,命阿隻吉(察合台曾孫)建牙于别失八裡,兼管天山南路畏兀兒哈喇火者(即火州)及哈密等處,以及屯戌事。

1275年萬戶篡公直駐守别失八裡,公元1285年,立别失八裡和州等處宣尉司,掌管南北疆軍政事務,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遣侍衛新兵千人屯田于别失八裡,置元帥府。

明朝統一中原後,别失八裡為蒙古察合台後裔的活動中心。永樂十年(公元1412午),其王馬哈麻襲殺元主,建立别失八裡國。後因内部争奪王位,互相殘殺,将其中心遷至亦力八裡(今伊犁河一帶),從此,别失八裡被改稱為亦裡巴裡,北庭故城大約毀于此次戰亂之中。

‬唐代詩人岑參擔任北庭節度使判官期間曾寫下一首詩《北庭作》:“雁塞通鹽澤,龍堆接醋溝。孤城天北畔,絕域海西頭。”

孤城與玉門關的關系(孤城遙望玉門關)5

北庭城北門


  • 北庭‬高昌‬回鹘‬佛寺

孤城與玉門關的關系(孤城遙望玉門關)6

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遺址

北庭‬高昌‬回鹘‬佛寺‬坐落在北庭城以西,遺址規模巨大,遺址底周約250米,殘高約14.50米,清理後遺址呈長方形,南北殘長70.50米,寬43.80米。地面以上全部用土坯砌築,地面以下為夯土台基,整個建築分南北兩個部分,南面為殘高0.2米至0.4米的庭院、配殿、僧房、庫房等建築群,北面為正殿,其四周築洞窟,兩部分銜接成一個整體。

孤城與玉門關的關系(孤城遙望玉門關)7

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遺址

東面有一尊殘長13米的睡佛,頭北腳南,睡态安詳,還有一幅大型《八‬王‬分舍利圖》壁畫,保存完好。正殿東側15個佛龛已修整好,每窟都有佛像,壁畫。龛内佛像,大小與真人略同。

孤城與玉門關的關系(孤城遙望玉門關)8

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遺址

《八王‬分‬舍利‬圖‬》講述的是釋迦牟尼涅槃之後,八王因争分舍利而展開戰争,最後經過調解,八王均分舍利的過程。壁畫色彩以紅藍綠為主,白色和褐色為輔,作畫風格主要采用了鐵線描、遊絲描和蘭葉描等線描的手法,人物面容和服飾着裝都顯現當地民族特征。

孤城與玉門關的關系(孤城遙望玉門關)9

八王分舍利圖

在壁畫的下半部有兩個栩栩如生的大型人物畫像,畫像的左邊用北宋高昌回鹘時期的回鹘文字豎直地記錄着供養人的身份:回鹘王阿斯蘭汗的依鼎公主及驸馬。是他們出資、出力開鑿洞窟、修建宗教寺院以弘揚教義。

孤城與玉門關的關系(孤城遙望玉門關)10

供養人圖—依鼎公主及驸馬

孤城與玉門關的關系(孤城遙望玉門關)11

交腳菩薩殘像

E204洞龛的交腳菩薩像,這種交腳菩薩像最早起源于印度。雖然頭部已經損毀,但從殘存的木胎泥塑的衣褶仍依稀可見昔日輝煌的影子。

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遺址是天山北麓唯一一處曆經唐、宋、元時期的佛寺遺址,保存有大量的塑像、壁畫以及漢文、回鹘文題記等文化瑰寶。一尊尊立體生動的佛像,一幅幅以紅、赭、黃等為主色調,講述不同故事的精美壁畫,無不展現出回鹘風格的獨有藝術魅力,也展現了古絲綢之路沿線城市在建築、文化、繪畫、佛教、多民族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交融。


  • 北庭城考古史

清乾隆年間(1768 至1771 ),谪戍新疆的紀昀因故考察了北庭故城。他在《閱微草堂筆記》中記述道:“特納格爾為唐金滿地,尚有殘碑。吉木薩有唐北庭都護府故城,則李衛公所築也。周四十裡,皆以土墼壘成;每墼厚一尺,闊一尺五六寸,長二尺七八寸。舊瓦亦廣尺餘,長一尺五六寸。城中一寺已有銘,繡澀模糊,一字不可辨識。惟刮視字棱,相其波磔,似是八分書耳。”

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學者徐松遊曆至此,發現了唐金滿縣殘碑等文物。

1908年和1914年日本人大谷光瑞和英國人斯坦因等人分别來此非法調查和挖掘。

孤城與玉門關的關系(孤城遙望玉門關)12

日本大谷光瑞考察隊繪制的《北庭城示意圖》。

孤城與玉門關的關系(孤城遙望玉門關)13

斯坦因所攝北庭城一角(斯坦因《亞洲腹地考古圖記》)

1928年西北科學考察團亦曾發掘,并由中國學者袁複禮測圖。

孤城與玉門關的關系(孤城遙望玉門關)14

袁複禮測繪北庭城遺址地圖

1979~1980年,中國社科院新疆考古隊兩次調查和測圖,在城西700多米處發掘的一座高昌時期佛寺遺址中,發現大批泥塑像和精美壁畫。

2005-2007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新疆工作隊配合國家文物局“北庭西大寺遺址保護棚既博物館”建設工程,開展西大寺遺址考古勘探工作。2009、2011年分别對北庭城内5、6号佛寺遺址進行考古試掘。

孤城與玉門關的關系(孤城遙望玉門關)15

北庭城6号佛寺遺址


北庭故城遺址是曆史的現場和見證,北庭考古以實物證明唐至宋元時期,特别是唐代時期中原王朝在新疆有效的統治和絲綢之路的繁榮暢通,宋元時期仍然在高昌回鹘(包括遼和西遼)和蒙古、元代的管理下發揮着重要的作用。其曆史及相關考古發現和研究對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