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鑫(山東大學)
9月30日,河南商丘。謝同學在教室上了大學生涯的最後一堂課,專業課老師對即将畢業的學生們講了三件“人間清醒”的事情:果斷放棄、不要後悔、接受平凡。老師稱既然自己已經選擇了以後就不要後悔。謝同學稱,自己聽後一腔熱血,感覺老師說到了自己的心坎裡,當時很多同學都很觸動。(10月3日 荊楚網)
升入大四,臨近畢業,大學這段旅程就要走到終點,或是抱有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憧憬,或是充滿對未知前路的迷茫無措,這樣特别的“最後一課”,對于畢業班的同學們來說意義非凡。
近年來,衆多高校的校長畢業典禮緻辭出圈。不同于前些年校長演講的“假大空”,這些“出圈”講話往往各具特色,網絡熱詞、熱梗頻出,貼近年輕人生活,同時不乏深邃思想和真摯感情,富有哲理的話語真真正正走進了畢業生心中,赢得了廣泛認可。2010年,華中科技大學校長李培根以一篇充滿網絡熱門詞彙的緻辭收獲了畢業生的熱烈掌聲,以及“根叔”的愛稱。2013年的畢業典禮上,上海外國語大學校長曹德明教授為畢業生們上了題為 《不舍夢想,不負青春》的最後一課,叮咛畢業生要有自己的青春夢想,并始終堅持。學會愛人,堅持愛人,以人生來傳遞大愛。
2020年,中原工學院廣播電視學17級學生迎來大學最後一課,任課的劉洪濤老師特地在前一天去采購了玫瑰花,送給每一位同學并寄語“心中有火,眼中有光,活出青春的色彩”。無論是畢業典禮上的校長緻辭,還是學生課堂上的老師寄語,大學的“最後一課”顯然已經成為了即将畢業的學生們的一筆寶貴财富,其中既飽含溫情,又有着前輩對後輩的諄諄教誨。
每年都有各種各樣的“最後一課”引發關注,而其中的每一節課都有其獨特之處。商丘的這位專業課老師對學生的叮囑,簡單但又深刻,引發衆多網友讨論。有人對“後悔”感觸頗深,“内耗的人一直都處于後悔和掙紮”,還有人從平凡着眼做出評價,“接受平凡,但是不能平庸”。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們能從老師這三個詞中解讀出諸多含義,但無人能否認這段人生建議的價值。果斷放棄,不要後悔,講的是“斷舍離”的勇氣和決心;接受自我平凡,說的是與自己和解,而這兩點都是當代人迫切需要卻難以擁有的能力。
前人的經驗固然不會完全适用于後來者,但我們本來也不能指望幾句人生哲理來解決生活的滿地雞毛。前幾年火過一陣的“雞湯文學”現如今為什麼成了頗具嘲諷意味的貶義詞,歸根結底是因為人們的心理要求提高,不再滿足于意圖給人打雞血、實則毫無依據和深度的“心理雞湯”。但“毒雞湯”臭名昭著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人生道理都是無用,那些經過實踐檢驗和反複打磨而成的話,制作而成的是碗“真正的雞湯”。它或許依舊無法幫助我們直接解決問題,但其作用就像一盞明燈,給予我們指引,而剩下的,還需要我們自己去摸索。學會放棄,不沉溺于過往遺憾而錯失而今重要的東西;學會自我和解,不因盲目和人比較陷入内耗而不能解脫。這話我們好像聽了很多遍,可每一遍聽,我都願意說一句“很有道理”;好像還沒實現,可我會試着繼續學習和遵循。
學到老活到老,大學上了“最後一課”,人生的課到這裡卻還遠遠不是終點。而我們必須承認,個人的靈魂也需要滋養,“果斷放棄、不要後悔、接受平凡”——不如就讓我們幹了這碗雞湯,繼續走好以後的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