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論語孔子篇第一篇

論語孔子篇第一篇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14 12:11:31

論語孔子篇第一篇(論語君君臣臣)1

本文繼續品讀《論語》第十二篇“ 顔淵篇 ”,主要集中表達了仁、禮、政三者的關系内容。

回顧上文“《論語》:作為君子,外在和内在的品質一樣重要 ”,讀到了棘子成在子貢面前談論君子。

棘子成說,君子隻要有好的本質就好,何必去在意外在的表象。

子貢就笑棘子成。意思是說他這種身份的人,怎麼會說出這樣的話,一言既出,驷馬都難追回。

子貢表示,文采反映出内在本質,本質支撐着外在的文采,二者是同等重要的。假如把虎豹和犬羊上的皮毛花紋都刮掉了,那這兩種皮革還有區别嗎?

這就如孔子所說的:“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隻有兩者相互的結合,做到适中的狀态,才是“君子”。

後讀到魯哀公與有若談話,說國家收成不好,國庫空虛,怎麼辦才好。

有若就告訴魯哀公,為何不實行減稅。魯哀公不解,說本來就沒有錢用了,為何還要減稅?

有若就告訴魯哀公,如果百姓經濟足了,國君怎麼會沒錢花呢;假如百姓手裡都沒錢,國君的錢又從哪來。”

雙方的問題,就可以看出兩個人境界。有若繼承的是孔子的理念,考慮的是一個整體。而魯哀公雖關心國庫,但卻是私欲的想法。

繼續下張,子張問學。

子張問崇德辨惑。

子曰:“主忠信,徙義,崇德也。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誠不以富,亦隻以異。’”

崇德:指提高道德修養的水平。

徙義:徙,遷移。向義靠攏。

子張問怎樣提高道德和辨别迷惑。

孔子說:“以忠信為主,能聞義即遷而從之,這就能提高道德。

喜愛一個人,就希望他長壽,厭惡起來又希望他快死。既想要他長壽,又希望他快死,這就是迷惑。正如《詩經》上所說的:‘即使不是嫌貧愛富,也是喜新厭舊。’”

“子張問崇德辨惑。”

子張來問孔子,怎麼樣去尊崇德性,就是去提高自身的修養;又怎麼樣去辨别疑惑。

子曰:“主忠信,徙義,崇德也。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誠不以富,亦隻以異。’”

“主忠信,徙義,崇德也”

孔子就告訴子張,要以忠言為主,然後要以義去做事。就是内心是以忠信為準則,自己的修養和出發點都是以“忠言”為主,然後做事時要随着環境的變化去行義。

就是說,道德修養包括禮制,都是不能僵化性的,要懂得變通,而變通的依據也是以“義”為轉化。

就是說,當你面對的事情,無法用道德來約束時,就可以用“義”來行事,不能過于固執。

這就如孔子說的:“君子不器!”一個君子的修養,是不能一成不變的。

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随後孔子又說:“你愛一個人時,就特别希望他好好的,不愛他時,又希望他早點去死;既想讓他活,又想讓他死,這就是疑惑。”

就是說,當你和特别愛的人在一起時,就希望他什麼都好好的,而一旦分手後,就希望他各種不好;這種又想他好,又想他不好,隻是一種情緒,是一種私欲,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想什麼,便是疑惑了。

最後孔子又拿《詩經》的一句詩來比喻:“誠不以富,亦隻以異。

這是一首怨婦說的詩,是說這個女人被丈夫抛棄了,在離婚以後念了這首詩。意思是說“你離開我不是因為她們家比我有錢呀,隻是你的心變了。”

孔子要表達的意思是,當我們對一件事好惡太深的時候,就像前妻恨前夫一樣的心态。

好惡太深,就會變得迷惑,判斷一件事情就沒有合理的标準,都是依據情緒出發,這就是“迷惑”。

所以,這段孔子要告訴子張的意思是,能不能公允的角度看待自己和他人的關系,而不是建立在好惡的角度去決定自己和他人的關系,這樣就是很容易産生矛盾。

接下來這章,齊景公來問政。

齊景公問政于孔子。

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

齊景公:齊國國君,名杵臼,約公元前547年至公元前490年在位。

齊景公問孔子如何治理國家。

孔子說:“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樣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樣子,做父親的要像父親的樣子,做兒子的要像兒子的樣子。”

齊景公說:“說得好呀!如果真的國君不像國君,臣子不像臣子,父親不像父親,兒子不像兒子,即使有糧食,我能夠吃得着嗎?”

“齊景公問政于孔子。”

齊景公來問孔子如何治理國政。當時百姓都很不喜歡他,社會比較動蕩,就過來向孔子請教。

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這句話也很有名。“君君”,前面是名詞,後面是動詞,其它都是一樣。

孔子告訴告訴齊景公,君主要有君主的樣子,臣子要有臣子的樣子,父親要有父親的樣子,做兒子的要有做兒子的樣子。

簡單來說,就是要各安其位,不要君不像君,臣不像臣。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

齊景公聽到孔子這樣說,就特别贊同,很有感受地說:“說得好呀!”

然後補了句說:“如果真的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就算有很多糧食,自己也吃不着呀。”

其實,齊景公當時的家庭關系就是特别複雜。所以,孔子就專門對他說了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樣的話。

孔子這也是表達每個人扮演好該有的角色是很重要的事情。父母就要有像父母的樣子,不像小孩一樣,就懂得發脾氣,鬧情緒,這些都是小孩子的行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